广东美食小吃,舌尖上的广东
  沙虫、沙螺均为本地著名海产品,有滋阴补肾养液之功。本地人十分喜欢沙虫、沙螺煲汤、煮粥。在宾馆、酒楼的沙虫为名菜( 湛江)……[详细]
  湛江市区及各城镇,遍布油炸虾饼小档,香气流溢。其制作方法:米粉加葱花调糊,用小铁器盛装,再加两条去壳鲜虾,后放进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捞起,配以少量精盐、一片生菜,香味诱人。参加广东美食节,深受中外客人好评( 湛江)……[详细]
  1972年开始种植,原由廉江市内的红江农场培育成功,于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特点是果大、皮薄、肉色橙红、鲜艳、内质柔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度。现全市普遍种植,到1991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达7.8吨,产品销往海内及香港、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颇负盛名,被列为国宴佳果,有“果王”之称( 廉江)……[详细]
  雷州大粽历史悠久,曾有“岭南佳品”之称。做法是以糯米为皮,莲子、猪肉、红枣、香菇等作馅,用海南大粽叶包裹,蒸4~5个小时即熟。雷州人吃大粽常与牛肉汤一起吃,称之“牛肉大粽”( 湛江)……[详细]
  河唇镇以鹤地水库而出名。河唇鱼头汤用水库之鳙鱼头烹制。水库鳙鱼头大多髓,汤色浓白,甜而无腥( 廉江)……[详细]
  做甜糟,在本地历史悠久,十分盛行。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煮成饭,后加酒饼,用较为密封的容器装好,若冬天则加一定温度,发酵36~48小时即成。这些甜糟味道醇甜,一般人均可饮用,若加少量红糖及鸡蛋煮熟吃更有健身作用。本地城乡妇女坐月时一定少不了甜糟,大都提前一个月做,并加少量米酒一起浸,每天吃几大碗,以滋补身体,壮气活血。做满月,做大寿,客人一进门上一碗甜糟,然后才去做饭菜。历史上以雷州市乌石所产的甜糟最负盛名,今各农贸市……[详细]
  番薯丝粥原为素来缺粮的湛江人主要充饥之物,后来由于米粮丰阜而几乎绝迹。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丝粥成了人们的时兴食物。廉江廉城及安铺等地首先推出番薯丝粥,继之流行全市,高级酒店也出售番薯丝粥,外地人到湛江亦纷纷一尝其风味,尤以盛夏番薯丝粥更受欢迎。现在番薯丝粥加白切鸡是湛江人的一大乐趣( 湛江)……[详细]
  甘蔗盛产于本市各地,种植历史较长。1991年总面积达235万亩,总产951万吨,以遂溪、雷州最多,总产分别为300万吨和299万吨,居全国各县之第一、第二。徐闻、廉江及市郊也大面积种植。为本市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湛江)……[详细]
  花生是本市传统经济作物,各县均较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约55万亩,总产6.5万吨。花生仁主要用于榨油,本市所产在生油素负盛名,尤以土榨花生油为上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湛江)……[详细]
  木菠萝又称菠萝蜜,为热带水果,结果于树干,果型甚大,风味独特,各县均有种植。虽种植面积不大,但是本市很有特色的水果( 湛江)……[详细]
  良姜为徐闻之土产药材,明、清开始人工种植,当时曾为国家专营产品。解放后由国家统一收购出口,年产一般20万公斤左右,现种植面积1万多亩,是县内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湛江)……[详细]
    慈菇在大石镇种植历史悠久,是大石镇的传统土特产品。慈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须根系,匍匐茎末端积累养分,肥大形成球茎。球茎扁园形,肉质较坚实,皮和肉均呈黄白色,含丰富淀粉质,稍有苦味,风味独特,是春节期间应节的上佳品种。    大石慈菇作为番禺农业的品牌,经过政府的立项扶持,建立了的生产基地,栽培水平、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