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肝菌分白、黄、黑三种牛肝菌,食用方法相同,味道亦近似。牛肝菌菌体肥大,肉质细嫩,含蛋白质高,在西欧各国被推为著名的营养食品,是菌类中换汇率较高的畅销商品,自1923年起,我省的白牛肝菌开始出口西欧,极受欢迎,供不应求。现在白、黄、黑牛肝菌均组织出口。 牛肝菌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200米之间的松栎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缘地带,在石林途中一带和石林附近出产较多,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详细] |
![]() | 茨满梨是全国梨类的四大名牌之一,因主产于丽江城西郊茨满村一带而得名。丽江茨满梨,果型端庄,皮薄核小,肉质细嫩,汗多味甜,富含维生素和果糖。中秋佳节,丽江城乡居民喜吃茨满梨,并作为馈赠礼品。茨满梨还可制成蜜饯、罐头等食品,也常蒸制成菜肴,岽味独特。茨满梨还有药用价值,去核放入苏子、蜂蜜蒸熟煮成梨膏,均有止咳、去痰、润肺功效。( 丽江)……[详细] |
![]() | 石林县不仅有景色宜人的喀斯特地貌——石林,而且还盛产乳饼。 乳饼是用新鲜羊奶制作,其味具有浓浓的奶香味,营养丰富,并可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如用乳饼切成片与宣威火腿片相隔放在碗内蒸熟吃,味道十分鲜美,还可火烧或调鸡蛋挂浆油煎、炒、煮,亦可生吃,味道各有千秋。 ……[详细] |
![]() | 松菌又称松菌、松蘑、松蕈、松口蘑、鸡丝菌。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伞菌目,蘑科,蘑属。在云南分布极广,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等地州市都有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松茸主要出口基地。松茸喜生于云南松、赤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中。每年夏秋为采集野生松茸季节。鲜松茸具有褐色鳞片,菌盖蛋黄褐色,柄深褐色。含有蛋白质17%,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菌肉肥厚,香气浓郁,食味鲜美,为名贵佳肴,并有强身、……[详细] |
![]() |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详细] |
![]() | 肉嫩味美的弓鱼,是洱海独有的特产。 弓鱼?不象弓,因为它能以嘴衔尾成串的象弓一样跃出水面,故名“弓鱼”。它籽多、刺少、苦胆小、味道美,每尾约2-5市两重,因而当地卖弓鱼一般不用秤称,4条就是一斤。弓鱼特别喜欢清水激流,每当农历五、六间把籽儿产在水底的沙土上。成活后的小鱼,也喜欢在激流中生长,所以弓鱼肉特别鲜美。清代诗人师范曾为它写下“嫩腹含琼膏,圆背媚春酒”的赞美诗句。当地的白族群众管它叫“洱海花”,买者甚多。出门时……[详细] |
![]() | “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从这句云南民间俗话里,可知乳扇是多么美好的食品。 奶制品乳扇,是白族人民的风味佳馔,素以洱源所产最为地道。洱源水草丰腴,盛产乳牛,早在清代初期,白族人民族掌握了用鲜牛奶制作乳扇的技艺。乳扇是一种用纯鲜牛奶制成的奶制品。色黄白,形如扇、色鲜味美,营养丰富,质地厚实柔嫩,手摸到它,立刻就有一层奶油附在手指上。用这种乳扇烹制出来的熟品,颜色鲜黄带红,奶香四溢,催人食欲。乳扇吃法,多种多样。有油煎……[详细] |
![]() | 云南林木繁茂、雨量充沛,盛产真菌。在云南所产的三四十种菌子中,尤以鸡枞为第一,被人们视为食物中的珍品。李时珍在【草纲目》中赞扬它"点茶烹制皆宜,气味皆似香蕈",可"益胃清神,治痔"。鸡枞可以吃,也可以红烧、油煎、清蒸着吃。如把新鲜鸡枞加上肉圆子以及红大辣椒等佐料清蒸起来吃,那滋味就更鲜美。不仅汤喝起来香鲜可口,肉圆子及鸡枞更是别有风味。……[详细] |
![]() | 云南引种最早、分布集中的西洋苹果品种树。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温带果树。金帅又名金冠,原产美国。1910年首次由日本引入中国大连栽培。1940年,昭通人吴敬漪从四川成都购150株,栽于昭通洒渔乡。今昭通地区果技站仍保存当年栽的正常结果树70余株。该品种适宜较冷凉少雨的地区栽培,以年均气温9℃-11℃、降水量700毫米以下最适。果实9月上旬成熟。具有丰产稳产特性。金帅果实平均重180克,长圆形。低海拔地区栽培的果实扁圆……[详细] |
![]() | 华宁干米线选用优质大米为原料,经九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色泽洁白,清亮透明,丝质细腻,筋骨好,柔软可口。贮存时间长,可煮食、凉拌或炒吃。……[详细] |
![]() | 豆末精是通海县传统名牌产品,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豆末糖以优质黄豆为主料,加工精细,层次均匀,具有“香、甜、酥、脆、人口无渣”的特点。……[详细] |
![]() | 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因制作的方法不同,用鲜血的叫黑麻补,用蛋清的叫白麻补。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热,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 每年冬季杀年猪,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补招待亲友。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将自家制的麻补捎去。如今,还有人常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