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特产

苏州市美食小吃,舌尖上的苏州市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 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详细]
   太仓肉松已有一百多年的制作历史。1915年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过奖。它选用新鲜猪后腿精肉,配以酱油、冰糖、鲜姜、大茴、黄酒等佐料加工而成,纤维细长,滋味鲜美,特别适合产妇、幼儿及病人食用。只要封口好,能存放四个月左右。 “太仓肉松”,名气很大,妇孺皆知。佐早餐,充冷盘,平头百姓的饭桌上司空见惯。那如丝如絮的肉松抿入口中,竞不用牙齿帮忙,就渐渐溶化在嘴里,一种咸中带甜的特有鲜味,在齿……[详细]
  “豆腐花”是姑苏的风味小吃,是价廉物美的早餐佳品。一九八五年十月,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到故乡苏州会友、参拜家祠时,他点名早餐要吃姑苏的“豆腐花”。用餐中,贝聿铭先生带吃带笑,高兴极了。他为何如此偏爱姑苏“豆腐花”呢?这是因为它太有姑苏地方特色了。            &n……[详细]
  丁香萝卜亦称胡萝卜,来自西域,故有一个胡字,比如像胡椒、胡桃、胡琴之类。丁香萝卜原产地在亚洲西南部,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本草纲目》有记载,元时始自西域入,气味与萝卜相似,所以称胡萝卜。丁香萝卜是江南一带的称谓。 江南一带,历来好客,待客之道无非是茶水点心及吴侬软语的热情问候。在七都庙港一带,家家户户自制茶果点心,丁香萝卜是茶果里最主要的一种,与熏青豆平分秋色,一碗平淡的茶水……[详细]
  茭白又名菰、茭瓜、茭笋,系多年水生植物,禾木科。食用部分是其肉质茎,又称茭肉。茭白洁白柔嫩,肉质糯软,甘美可口,风味甚佳,入口清而有韵,无腻滞浊之感。因此,苏州茭白被世人誉为“水生珍蔬”,在唐代以前就名闻全国。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六城门之一的“葑门”即由“菰”引伸而来。《吴郡志》载:“葑,菰根也,今江东有菰田。”“菰草从生,其根盘结,名曰葑。”可见,食用茭白已有三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南……[详细]
  石浦羊肉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的特色美食。千灯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石浦羊肉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深受美食爱好者的追捧,与藏书、太仓双凤并称苏州三大羊肉品牌。 近年来,石浦羊肉凭借独特的口味和良好的品质,在昆山、上海周边积累了一定声誉,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石浦羊肉的原料选自本地产的山羊肉,但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大、本地饲养量渐少……[详细]
  产品名称:叫花鸡产品特点:脂肪丰富,鸡肉酥嫩,味道鲜美。产品工艺:常熟叫化鸡采用当地特产—鹿苑三黄鸡为原料,此鸡肥大鲜嫩,以每只1700克左右的为最佳。具体制作方法是:将活鸡宰杀后,用菜油、料酒、精盐、葱姜腌渍,在鸡膛内加进火腿片、香菇、虾米、冬笋片,以及葱、姜、酒等调料,然后用猪网油紧包鸡身,外加荷叶包扎,再用细草绳扎紧呈枕形,整鸡外面涂上揉粘黄泥,最后在火上烘烤四至六个小时 即成。产品典故:传……[详细]
  吴江“八坼皮蛋”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代泰昌年间,吴江有一家小茶馆,生意兴隆,招待客人很忙,主人就把茶叶渣倒在炉灰堆中。他家的鸭子又常在炉灰堆上生蛋,主人难免漏捡鸭蛋。一次,主人清理炉灰渣时发现了不少鸭蛋,以为不能吃了,谁知剥开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有带白色松花针花纹,香味扑鼻,尝一尝,鲜嫩爽口。这就是最初的皮蛋。  在制作“八坼皮蛋”时,将新鲜的鸭蛋放入事先配制好的料液缸中,料液配……[详细]
  中文名称: 凤穿牡丹 简介 “凤穿牡丹”是苏州地区的一道古老名菜。这大概是苏州厨师受到“象牙鸡条”一菜的启示吧。 据传,“象牙鸡条”出自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有一次乘船沿运河而上,饱览沿途风光。这一天来到扬州,大小官员一齐列队相迎,杨广听说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秀丽的园林,便决定在此游玩几日。刚刚坐下,便觉腹中空空,随来的人把带来的酒菜献上,杨广吃了一会儿,觉得无味,又命令在当……[详细]
  逛皮市街“必去”,就在“花鸟市场北门那里”。卖的是“很正宗”的苏州甜食,糖粥“用糯米熬出来”,浇上又“稠”又“厚”的豆沙,拌上桂花,“香甜不腻”;赤豆小圆子也“怀旧温暖”,仍是“小时候的味道”。摊主是一对“老夫妻”,态度“超级和蔼”。客人“很多”,有“慕名的”、有“路过的”,想吃的要赶早哦。……[详细]
  同里状元蹄是苏州同里一道特色名菜。状元蹄堪称吴江特产中的“领军人物”。信步同里这个举世闻名的江南古镇,在摇曳着“明清街”杏黄旗的巷子里,我们在尽情领略状元蹄那一片红的同时,不经意间已经置身于状元蹄那一团团、一阵阵的香甜之中。相传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贤高中状元。魏状元特别喜欢吃红烧蹄,到了清光绪年间,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仰慕魏状元,特聘名厨烧制红烧蹄,作为家宴主菜,雅称状元蹄。当时,状元洪钧及妾赛金……[详细]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1、楞伽蟋蟀陆墓盆。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详细]
  西瓜鸡是苏州的时令名菜,曾风行过四五十年,由于只能在夏天吃,又要当天煮当天吃,不能贮存,不能携带,所以知道的人还不多,吃过的人当然更少。其实,只要学会了烹煮的方法,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西瓜上市,就可以泡制。                &……[详细]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详细]
  慈姑,也是苏州特产“水八仙”之一。这个名字真好听。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其叶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就是说在慈姑每株的根部都会生长出十二个果实来,就像一位年轻的妈妈慈爱地哺育着自己众多的孩子,多么慈祥呵。慈姑又称茨菇、茨菰、白地栗、燕尾草。 苏州娄葑一带种植慈姑历史悠久,原分布在群力、葑红、葑塘、团结、金厍、二一四、金湖等村,斜塘、车坊水网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