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天津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省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特产网
>
江苏
江苏特产一览
苏州
扬州
南京
无锡
镇江
徐州
连云港
宿迁
淮安
盐城
常州
南通
泰州
江苏
葛武酱生姜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产于江苏盐城。 制作酱生姜应选用上等嫩姜。这种嫩姜的纤维还未硬化,但又具有生姜的辛辣味,先将姜皮刮去,用清水洗净,放入10%的盐水中浸泡。然后将嫩姜切成薄片,葛武制作酱生姜的师傅被称为神刀手,1寸嫩姜能切成百余片,形呈椭圆。将切好的姜片放入开水中煮至半熟,待姜片稍显出透明晶亮时,即可取出,再投入清水浸冷,捞起沥干水分,进行3-5个日光照晒,使水分、剧......
[详细]
龙冈茌梨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龙冈镇北的沙冈地带,土质适宜长梨。长期以来人们以种植梨、苹果、桃为生。为进一步发展果树生产,这里建立了龙冈果场。从山东引进新品种的梨树,经过嫁接、更新,使之适应本地生长,更新成为龙冈茌梨。梨形似纺锤,味似嫩菱,平均单果重200克,最大达800克。果肉层厚,含糖量达15克以上,能润肺止咳,治哮喘。在江苏省有关评比会上曾三次夺魁,远销上海、香港市场。江苏......
[详细]
四鳃鲈鱼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四鳃鲈鱼,是江苏省有名的特产之一,主要产于灌河中下游,每条多为3-5斤,大的可达数十斤,此鱼身呈青灰色,两侧和背鳍上有黑色斑点,实际上也只有两个鳃,只是每个鳃盖 上又多了一条较深的折皱,外观好像四鳃,故称。这种鱼在国内只有灌河、松江两地出产,据渔民们讲,松江产的不如灌河产的大,肉质也不如灌河产的鲜美。此鱼原产海水之中,也能在淡水中生长。由于灌河是海河合水,适应它的生活习性,主要特点是生长快,当......
[详细]
杨五香肠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东台市传统名食。有1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姓杨排行老五的巧厨在东台城专售熏烧肉制品,尤以香肠为著名,人们称为"杨五香肠"。近年东台肉制品厂保持"杨五香肠"的传统制作方法,以精、肥肉8:2配料,加入多种佐料,经腌、灌、烘、凉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艳,美味可口。此品列入《中国名食指南》。
......
[详细]
东坡回赠肉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东坡回赠肉,是徐州州传统名菜。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
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时所创。据史料记载:公元1077年的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任徐州知州。在刚上任不到四月的苏东坡,当年正碰上黄河决口,洪水顺泗水直奔徐州城下,接连天降......
[详细]
金丝缠葫芦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徐州烹饪界素以拔丝技艺著称。“金丝缠葫芦”即拔丝楂糕,系彭门徐州厨行宗法的一大绝技,执烹饪之牛耳,独擅其美,自古迄今久盛不衰,为其他菜系所莫及,深得中外宾客赞赏。
此菜因象形而得名。其原料选用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酱制成,为徐州特产,曾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楂糕的制作在徐州历史久、技艺高。《铜山县志》记载:“土人磨楂为糜,和以饴,曰楂糕。”也曾有《咏楂糕》......
[详细]
蜜汁地瓜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蜜汁地瓜,又称红薯、白芋、山芋、番薯等。徐州丰沛一带所产地瓜,亦称花叶红薯,皮黄肉红,味道鲜甜,据传是清时的贡品。传统名菜“拔丝贡薯”即是取用此种红薯作主料。“蜜汁地瓜”久受食者喜爱,是徐州甜品中的佼佼者。此菜的辅料有白糖、蜂蜜、桂花汁、金橘等。做法讲究,需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其特点是鲜甜不腻、汁浓味美。......
[详细]
沛县冬桃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产于江苏沛县。它开花于春天,比普通桃树还早6-7天。坐果后,桃子长至像青樱桃那么大时暂停生长,待到8-9月后,天气变得凉爽时,桃子才开始长大,直到冬至才成熟,为一般桃树的2-3倍。冬桃皮色白中透红,外表长着一层乳白色绒毛,皮薄而核小,肉厚而汁多。由于冬桃成熟期长,在树上经受了“三伏”的考验,所以味道既香又甜,嚼起来脆嘣嘣的,细细品来,还有点冰糖味。便......
[详细]
五仁油茶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五仁油茶” “油茶”之称源于“茶油”,亦称“茶子油”,是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汤点。据《王氏医案记载》用茶油与熟面冲成的糊状食物称‘油茶’,加五仁可医百病。”卖油茶是一种用铁皮扣成肚大嘴长、顶上有口、带盖、形似大葫芦的壶,外面用布包裹起来可保暖,上面有软带可背在肩上,便于遛街串巷,到闹市或娱乐场所等处叫卖。有人曾为五仁油茶题诗云:“俱云五仁非五人,仁仁取义又销魂。......
[详细]
羊方藏鱼
[推荐指数]
[关注指数] 0
此菜系彭城古典菜,始于彭祖。据<大彭烹事录>记载: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欢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天,夕丁捕到一条鱼,让母烹制,恰巧家中正炖羊肉,其母趁彭祖不在,把羊肉割开将鱼藏入,与羊肉同炖,至鱼熟取出,与夕丁食之。彭祖回来后吃羊肉时,觉有异香之味,即问其故。经妻子说明,彭祖如法重制,果然鲜美异常。有人认为,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
......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更多文章>>
TOP
-
江苏相关热点品牌
·
杭州丝绸
·
景德镇瓷器
·
山西香醋
·
宣纸
·
宣威火腿
·
云南白药
·
安溪铁观音
·
过桥米线
·
端砚
·
武夷岩茶
·
洛阳唐三彩
·
普洱茶
·
黄河鲤鱼
·
金田淮山
·
张家界竹编
·
孟津梨
·
土家包谷烧
·
荔浦芋头
·
狗不理
·
杜仲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