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特产

陕西省特产介绍第4页

  宁强将红苕粉加食用碱少许,调成糊状,往开水锅中边倒边搅,倏忽变稠,颜色变暗,成半透明状,再搅,至坨状止,热凉粉即大功告成。取碗一只,放酱油、醋、盐、味精、胡椒粉、蒜汁、油泼辣子,吃时舀一坨热凉粉,用筷子夹着吃,或将凉粉用勺子挖成小疙瘩,用汤匙连同汤汁一起吃,解饥又解馋。之所以叫热凉粉,大概是因为主料是热的,汤汁是凉的,吃法上又和凉粉近似,故而才这样叫了罢了。……[详细]
  青木川烤鱼采用白龙江优质淡水鱼黔鱼烹制而成,也是青木川独具特色的美食,烤鱼味道极其鲜美,令不少游客赞赏。……[详细]
  大荔的豆腐菜,最先就是朝邑人做出名的。食材并不复杂,做法也很家常,不外是将老豆腐油炸切丝,并将卤汤(高汤)备用。然后是炒料,油温控制在七八十度左右,将干辣椒和姜末炒香,加入两勺水烧开。最后将切好的豆腐丝、配菜放入水中,再加入盐、花椒粉、胡椒粉、麻油调味,煮两三分钟即可出锅。如果在烹制的时候,加入一两片肥肉,或者直接用(卤汤)高汤烹制,融入荤腥,味道就会更加鲜美的。大荔豆腐菜各个餐馆都能做,但要做出……[详细]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因通过搅打使面粉成熟凝固为团而得名。又因其易消化、不耐饥,被人们戏称为“哄上坡”。制作搅团原用荞麦面粉,后因荞麦产量低,种植少,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细粮短缺,农村多食用玉米面,农妇们就在粗粮细作上动脑筋,用苞谷面打搅团,以增加饭食花样,调剂口味。到了90年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饭食以小麦面粉为主,于是就有了麦面搅团,也有给苞谷面里掺入麦面制做搅团的。有……[详细]
  关中民间风味小吃。以饼坯上有螺旋纹而得名。制法为在盆内倒入面粉后,先将酵面掰碎与面粉拌和,倒入碱水搓成面絮,再陆续加入温水揉成面团,反复揉搓,将面团略加揉搓,擀成面片,抹上菜籽油,再取些面粉,加菜籽油和成酥面。将酥面抹上,撒上精盐、五香粉。用手从右边将面片托起,两手托拢向左卷,边卷边向左拉扯,卷至面片的三分之二处,右手扶托已卷好的部分,左手拉起所余的三分之一,扯长卷起成塔形。然后倒过尖头向下,用两……[详细]
  关中家常小吃。关中人喜面食,花样甚多,“老鸦头”是较特别的一种。其实,应该写作“老鸦脎”,关中人读音是“lǎowāsá”。这种面食的形状有些像老鸦头,两端略尖,中间偏粗。制法:将面粉拌适量凉水,搅和成稠浆糊状,然后用筷子一个个拨入开水锅中,拨完,煮熟,加以各种菜蔬调料,即可食用。也可以算作拨鱼家族的一员。也有人叫它拨鱼。老鸦头的最大特点是:不规则。虽说制作应当也可以适当掌握,使它大致上差不多;吃时……[详细]
  西安民间风味小吃。制法:平底锅坐火上,锅热,添入菜籽油,烧至五成热,加入葱花,炒至出味,下切好的穰皮、熟黄豆芽,搅炒几下,再加酱油、豆瓣酱,继续搅炒至穰皮热透并吃透调味、外皮略焦即成。特点:略脆而筋,干香味浓,配米粥吃别有风味。……[详细]
  关中市肆风味小吃。关中地区城镇的饮食摊点上,有一种状似蝌蚪的豌豆粉鱼,用特制的腊汁油(见粉汤羊血)搅炒后,吃起来滑润、油香、爽口,叫做炒粉鱼。也有将粉鱼、米饭混合在一起炒的,食之别有风味。此品多在傍晚或夜市上供应。本品还可凉调或浇汤食用,风味各异。当有顾客购买时,将粉鱼移到锅当中,淋入腊汁油8克,搅炒几下,扣上小碗,一分钟后揭开,再炒几下,盛入碗内即成。特点:滑润绵软,葱花喷香。豌豆营养接近面粉,……[详细]
  关中传统风味食品。又叫肉酥饼、白肉酥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明刘基《事类统编》载:“入炉鏊者曰鏊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人胡麻者曰胡饼。”相传这种饼由唐代段公路《北户录》里记载的“白肉胡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制法:将面粉与碱面、油和成酥面,取小面团一个,放于案板上,先用手指压平,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片,然后取饼馅放在皮面的一端摊平,再取葱花放在馅上,撒……[详细]
  西府传统风味小吃。以颜色碧绿似翡翠而得名。为夏令消暑佳品。唐代槐叶冷淘为宫廷消暑食品淫鬼叶与面粉和面制成面条,做熟后放入水中或冰窖冷藏,需要时取出食用。《唐六典》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杜甫曾写诗赞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碧鲜俱照筋,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详细]
  本品系陕西仿唐风味小吃。源于唐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以陕西洋县所产黑米为主料,配以黑米、红枣、葡萄干、桂圆、莲子等多种辅料,用小火炖制而成。因黑米外部包裹着一层较坚韧的种皮,应在煮制前将黑米进行长时间浸泡,夏季几个小时,冬季则需一夜,这样才能煮烂,避免引起消化不良。洋县黑米外皮纯黑,煮成粥为深棕色。相传黑米起源于西汉张骞(陕西城固县人)通西域之前。有一天,张骞偶然在渭水河畔的草泽水稻中发现一株香味浓郁……[详细]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因形如燕窝,又名燕窝火烧。以蓝田籍面点师程恒顺制作的为佳。原料:面粉、菜籽油、精盐、五香粉。制法:(1)将上白面粉1千克倒人盆内,用60%热水400克拌成面絮,掺人酵面l50克,再徐徐倒入热水l50克,揉成面团,盖上湿布,发酵4小时。待发酵后,先将碱面7克用开水溶化,掺入面团内揉搓均匀,饧十几分钟后,再将碱面lo克化水后分两次倒人。将面团揉搓至柔韧光滑。(2)在案上抹一层油,将面……[详细]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原料:羊肉、面粉、葱、精盐、菜籽油为原料烤制而成。制法(以制两个为例):将净羊肉l0克切成细丝,放置碗内备用。将面粉25克用水搅拌,另将面粉25克用菜籽油l5克搅拌,各揪成等量面剂两个。将水面团用擀杖擀开,成为面片,再将油面团放在面片内,掺在一起,再擀开。将洗净的大葱45克切成葱花,取其一半放在外层,再将羊肉一半和调料、精盐放人里层,包住做成月饼大小的饼。共两个。然后入三扇鏊用木……[详细]
  陇县传统风味食品。宣统三年(1911),陇县籍晚清名厨杨清秀在县城西大街北侧开设炒菜馆,兼营面点,生意兴隆,名噪一时。杨死后,其子杨贵祥继承父业,对父亲传授的油旋制作尤为擅长。民国26年(1937),杨传艺于阎汉成。阎汉成勤奋苦学,长进很快,在制作油旋上更有独到之处,名列县城陈明德、刘勤学、高天贵三大家之首,其制作技艺流传至今。制法:上白面粉置盆中,加入酵面、清水,和成面絮,揉成面团,用湿布盖严。……[详细]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用菜籽油与面粉拌成块形,再加精盐、熟猪油、温水搅拌成不软不硬的面团,揪成面剂,然后用擀杖擀成圆形的饼,即成生馍坯。生馍坯放入铁锅,待稍有火色后取出,用刀切为两半,酷似月牙形,再放入锅内一直烙到熟透即成。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酥润,味道油香,宜作主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