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特产

西安特产介绍

  结绳最早源于远古人类没有发明文字前,古人想要记住一件事或一个数字,采用绳子打结记事,即结绳记事。随着人类的发展,最后演变到古人结绳制作一些工艺挂件,作为装饰。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结绳香囊,作为装饰品佩戴于身。古代的服饰常常在腰间佩戴香囊,置入美玉或香料,或作为信物互赠,在汉唐时期甚至被视为一种身份象征。“雁塔结绳香囊”传承人汪卫东女士,自幼师从其上辈研习结绳技艺,随着工作落在雁塔区,将其技艺……[详细]
  棉絮画是以棉絮为主要原材料来制作图画的,其以优质棉花为原料,对其进行高温、药物处理,进行染色,得到着色棉花。作画时,先将画绘于画纸上,勾出清晰的部件轮廓,分解为大小部件,用着色棉花部件进行底色层粘贴和覆着色层粘贴,将部件粘贴于背景布上。用棉絮所作的图画色彩丰富,形态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特别适用于花卉、翎毛类图画的制作。作画所用各种颜色的棉絮,是用上等长纤维棉絮,经活性染料染色后,风干、分层制成的。……[详细]
  烩羊杂,又叫羊杂碎、羊下水,是陕西常见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自古以来,在农牧和北方草原地区,牛羊成群,品质优良,每当人们宰杀羊后,剩余的“羊下水”,如羊的血、肠、心、肝、肚、头、肺、尾、蹄等,统统收拾干净,去除杂物,将各部分内脏反复清冼。一副肠肚往往冼上十多遍,尤其是对羊肺处理得特别精细,然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最后放入有各种调料的锅内分别煮熟。羊杂碎含有多种营养素,深受各地群众的青睐,羊杂碎符合中医……[详细]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因通过搅打使面粉成熟凝固为团而得名。又因其易消化、不耐饥,被人们戏称为“哄上坡”。制作搅团原用荞麦面粉,后因荞麦产量低,种植少,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细粮短缺,农村多食用玉米面,农妇们就在粗粮细作上动脑筋,用苞谷面打搅团,以增加饭食花样,调剂口味。到了90年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饭食以小麦面粉为主,于是就有了麦面搅团,也有给苞谷面里掺入麦面制做搅团的。有……[详细]
  关中民间风味小吃。以饼坯上有螺旋纹而得名。制法为在盆内倒入面粉后,先将酵面掰碎与面粉拌和,倒入碱水搓成面絮,再陆续加入温水揉成面团,反复揉搓,将面团略加揉搓,擀成面片,抹上菜籽油,再取些面粉,加菜籽油和成酥面。将酥面抹上,撒上精盐、五香粉。用手从右边将面片托起,两手托拢向左卷,边卷边向左拉扯,卷至面片的三分之二处,右手扶托已卷好的部分,左手拉起所余的三分之一,扯长卷起成塔形。然后倒过尖头向下,用两……[详细]
  关中家常小吃。关中人喜面食,花样甚多,“老鸦头”是较特别的一种。其实,应该写作“老鸦脎”,关中人读音是“lǎowāsá”。这种面食的形状有些像老鸦头,两端略尖,中间偏粗。制法:将面粉拌适量凉水,搅和成稠浆糊状,然后用筷子一个个拨入开水锅中,拨完,煮熟,加以各种菜蔬调料,即可食用。也可以算作拨鱼家族的一员。也有人叫它拨鱼。老鸦头的最大特点是:不规则。虽说制作应当也可以适当掌握,使它大致上差不多;吃时……[详细]
  西安民间风味小吃。制法:平底锅坐火上,锅热,添入菜籽油,烧至五成热,加入葱花,炒至出味,下切好的穰皮、熟黄豆芽,搅炒几下,再加酱油、豆瓣酱,继续搅炒至穰皮热透并吃透调味、外皮略焦即成。特点:略脆而筋,干香味浓,配米粥吃别有风味。……[详细]
  关中大众风味小吃。又叫凉皮、面皮、皮子。关中特有的夏令素馐,也是一种独特的冷食。相传由唐代的冷淘面演变而来。它像凉面,又不同于凉面,关键是做法和成型不同。盛夏时城乡居民餐桌上的必备品。一般配绿豆粥(稀饭)食用。既可单吃,也可以与蒸馍、锅盔、烧饼同吃,还可以作为下酒品,以西安回民坊制售品为佳。制法:面粉加水,精盐,碱面搅拌均匀成面浆。蒸笼里铺上净屉布,倒入面浆,旺火蒸20分钟即成。将面皮翻倒到案上,……[详细]
  关中市肆风味小吃。关中地区城镇的饮食摊点上,有一种状似蝌蚪的豌豆粉鱼,用特制的腊汁油(见粉汤羊血)搅炒后,吃起来滑润、油香、爽口,叫做炒粉鱼。也有将粉鱼、米饭混合在一起炒的,食之别有风味。此品多在傍晚或夜市上供应。本品还可凉调或浇汤食用,风味各异。当有顾客购买时,将粉鱼移到锅当中,淋入腊汁油8克,搅炒几下,扣上小碗,一分钟后揭开,再炒几下,盛入碗内即成。特点:滑润绵软,葱花喷香。豌豆营养接近面粉,……[详细]
  西安民间风味小吃。以柿子和面粉为主料。柿子被誉为“最甜的金果”,原产我国,约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礼记》。制法:将软柿子去蒂、剥皮,放人大瓷盆中,用擀面杖搅成糊,再倒入面粉用力搅拌成柿子面糊。在平底铁锅内加入菜籽油,用旺火烧至七成热时,左手先将糊拓提子(铁制有竖柄的圆形槽模)放入油锅中,提内蘸上油后取出,右手用铁锅铲铲入柿面糊,刮平,放人油锅中炸约3分钟,再将提子略加晃动,使……[详细]
  盛销于夏季。以西安德懋恭食品店生产的最为著名。近年畅销产品者还有西安饭庄等店。绿豆具特有清香,食用品质极好,因馅料中伴有糖玫瑰而得名。端午节吃粽子、绿豆糕、插艾叶是中国民间习俗之一,故本品为节令食品。特点:质地滋润,外观整齐,入口绵甜,具有绿豆和玫瑰花的清香。赖氨酸含量高于大米、小米,绿豆衣有抑制葡萄球茵的作用。中医认为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暑止渴等功效。……[详细]
  西安清真名贵糕点,由鼓楼南侧“永信一”回民食品店独家生产经营,在回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于 缠绕着密密麻麻用鸡蛋做的油光发亮的细丝,如同黄色丝絮,故名。制法:皮面用上白面粉、鸡蛋、饴糖、花生油调制。馅料用大枣,糖玫瑰、核桃仁、橘饼、白糖、熟面粉制成枣泥馅。经过制皮、制馅、制蛋丝、成型、油炸、上浆、裹丝等工序。其中蛋丝的制作很关键,先将鲜鸡蛋搅打均匀,过罗筛入温油锅炸制。刚出锅的鸡蛋丝较脆,需回……[详细]
  关中传统风味食品。又叫肉酥饼、白肉酥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明刘基《事类统编》载:“入炉鏊者曰鏊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人胡麻者曰胡饼。”相传这种饼由唐代段公路《北户录》里记载的“白肉胡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制法:将面粉与碱面、油和成酥面,取小面团一个,放于案板上,先用手指压平,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片,然后取饼馅放在皮面的一端摊平,再取葱花放在馅上,撒……[详细]
  西府传统风味小吃。以颜色碧绿似翡翠而得名。为夏令消暑佳品。唐代槐叶冷淘为宫廷消暑食品淫鬼叶与面粉和面制成面条,做熟后放入水中或冰窖冷藏,需要时取出食用。《唐六典》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杜甫曾写诗赞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碧鲜俱照筋,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食品逐……[详细]
  临潼传统风味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酸甜适度,味浓而醇香,米浮而不沉,芬芳扑鼻。没有饮酒习惯的人,喝了浓汁桂花醪糟,会有飘飘然欲醉之感。20世纪20年代,临潼县城名餐馆酒馥馆经营者在继承唐代醪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除使用骊山脚下的矿泉水外,主要是在选料、发酵、火候、制作上都要求非常严格,在操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特色。除桂花醪糟外,还有甜醪糟、鸡蛋醪糟等。特点:汁浓醇郁,酸甜芳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