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特产

开封市特产介绍

兰考蜜瓜地理标志产品
  兰考蜜瓜果形端正、网纹规整、果实完整、无明显缺陷、新鲜整洁、成熟度适中。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5.5%、边部可溶性固形物≥12.5%、抗坏血酸≥20.0mg/100g、总酸(以柠檬酸计)≤0.8g/kg.地域范围开封市兰考县所辖葡萄架乡、闫楼乡、小宋乡、仪封乡、考城镇、红庙镇、孟寨乡、谷营镇、坝头乡、堌阳镇共计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5′27〞~115°09′02〞,北……[详细]
兰考红薯地理标志产品
  兰考红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兰考红薯,原产于美洲,清乾隆年间引进河南,在开封种植大约有200余年的历史。兰考红薯薯块整齐,纺锤形,大小均匀,薯皮紫红光滑,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熟食香味浓郁。外在特征兰考红薯薯块整齐,纺锤形,大小均匀,单薯重150克到300克,薯皮紫红光滑,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熟食香味浓郁,甘甜可口,肉质细腻、绵软无丝。内在品质兰考红薯内在品质优良,……[详细]
尉氏小麦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尉氏小麦籽粒饱满均匀,呈卵圆形,色泽亮白,千粒重一般大于40克,适宜加工成馒头、面条、锅盔等中式面点,适口性好。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气候情况:尉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无霜期215天;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481.9小时,小麦生育期光照充足,提高了小麦光合效率,病害少,对小麦品质和提高粒重……[详细]
尉氏桃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果皮红润、色泽鲜艳、呈圆球形、大小均匀、桃尖稍突、缝合线浅。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西南部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尉氏县土地开发历史悠久,现有耕地有8.8万公顷,土壤质地主要为两……[详细]
通许小麦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通许小麦褐色粒状、呈卵圆形,均匀、饱满、品相好、皮光滑且光泽度强,适宜加工成各类专用小麦粉。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气候情况:通许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一般春暖干旱蒸发大,夏季湿热雨集中,秋凉晴和日照长,冬少雨雪气干冷。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年平均温度14.9℃,10℃以上的有效积温4660℃,无霜期222天,年均降水量775毫……[详细]
兰考花生地理标志产品
  一.产品介绍兰考花生网纹纤细,果皮薄而坚韧,籽仁椭圆形,粉红色,有光泽,鲜食脆、香、甜,熟食喷香、清脆的感官特征。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1)土壤地貌情况兰考县地处黄河自孟津向东所形成巨大冲积扇的中部,历代黄河的决口、改道、泛滥对微地貌产生了巨大作用,现有两条明显的黄河故道东西横贯全境。保护地域范围内土壤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pH值在7.2~8.……[详细]
  北宋东京封丘门外有一小店,所做缸炉烧饼透出桂花香味,很有名望。后人仿其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提高,创制了桂花缸炉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糕点,相沿至今。桂花缸炉属纯酥类精制糕点。选用精粉、糖粉、鸡蛋、香油、桂花为原料,搅成均匀的面团,制成不同形状的酥饼,入炉烘烤而成。成品呈柿黄色,有光泽,断面有细密疏松孔,酥松香甜,透出浓郁的桂花香味。……[详细]
  “吊卤面”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原以开封第一楼的吊卤面最为著名。开封制作吊卤面的历史悠久,但是说到它的驰名,还得从开封名厨黄继善说起。黄继善因家境贫困,15岁逃到开封,在一家小饭馆当学徒,出师后,遇到来开封避兵乱的官宦人家的厨师周孝德,二人一见如故。当时周孝德在山货店街吴家一个小院里开饭馆,因黄继善为人正直,忠厚勤快,手脚利索,颇得周孝德赏识,对其十分信任,让他掌管门面,负责经营,技艺上也给以真传……[详细]
  “羊肉烩馍”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系由牛肉泡馍演变而来。相传,当年赵匡胤穷困潦倒,流落长安,身无分文,饥饿难忍,在身上摸来摸去找到两块干馍,因太干无法下肚。恰好路边有一家牛肉铺正煮牛肉,便上前讨了一碗肉汤,把干馍跑进肉汤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香啊!吃得他浑身发热,头上冒汗,精神倍增。数年后,赵匡胤当了皇帝,一次外出巡视,行至长安,路经当年吃过的那家牛肉铺,铺中正在煮肉,香味四溢,使他想起数年前讨……[详细]
  开封尉氏县烩面是河南烩面(中原第一面)里面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尉氏烩面是在羊肉浓汤锅中下面并取汤,尉氏烩面是以独家祖传秘方调制的香料配上滚滚的羊汤而成。其味也鲜,其色也泽。正宗的尉氏烩面不放海带丝,不放千张丝,不放粉条,不放青菜,不放黄花菜,也不放鹌鹑蛋。仅仅放入羊肉丁、葱花、香菜(芫荽)或是荆芥(五香菜),芝麻酱,同时以个人口味放入用牛羊油沷的油辣椒,浓香味美回味无穷。一碗香汤入腹……[详细]
  中华一绝——齐氏大刀面又称“长寿面”,起源于宋朝,发源于盛产小麦的豫东兰考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年,齐氏大刀面的传人齐东魁看到大家这么热爱吃大刀面,就在民间大刀面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其进行创新制作。精选优质面粉、鸡蛋清、食盐、小苏打等,经过人工和成,再经过长达1.6米的擀面杖八擀八推八压,使面皮犹如白绫,薄至透明显影,隔面可观报纸;然后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随着长3尺、宽5寸的大刀的起落,……[详细]
  开封稻米水稻种植在开封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史·食货志》中有京城种稻的记载,宋人陈景汗所著《群芳备祖》中也有开封城厢(郊区)种稻的记载。可见北宋时期开封已有水稻种植。1956年,在城西北黑岗口(今南堤村)开五孔大闸(40个流量),引出黄河水。是年,首先在南、北堤村和北郊公社试种水稻。以后随着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到1978年郊区种稻面积达78000亩,总产稻谷1908.5万公斤。开封……[详细]
  赵双圈瓦刀和斧头由名师赵洪藻创制,有40余年的生产历史,1961年曾被市政府定为手工业名产。瓦刀用铁一斤二两,钢二两,经过五火热工打造,以及冷工和淬火等工序后,成为平整光滑、美观大方的建筑工具。该产品具有不夹灰、不卷刃、轻便利使、面平好用等优点,深受建筑工人欢迎。销售于开封、青海、西宁、兰州、西安等地。1961年生产瓦刀两万多把。80年代停止生产。赵双圈斧头是经过评定的市手工业名产,具有不掉豁、不……[详细]
  王葫芦镰刀开封王葫芦镰刀是由老艺人王友才创制,相传三代,已有百余年历史。该产品选用能吃火的钢和铁,经三次烘炉热锻打和冷加工。然后蘸火,再进行正平、净面等冷工,钉上镰把,成为完整产品。镰刀长138厘米,中宽36~39厘米,背厚3.5厘米,镰拐头宽18~20厘米,长28~30厘米,重0.15~0.2市斤。王葫芦镰刀形如木梳,具有钢宽、面平、背厚、底薄、刀口锋利、不掉豁、不卷刃、经久耐用之特点。产品销至……[详细]
  邵家全锄邵家全锄由名师邵兰生创制于民国年间,经过改进技术和提高质量,制成适宜于沙地使用的名产品邵家全锄。该产品经下料(每个锄板下铁2.5市斤)、冲仓眼、黏钢(用钢0.25斤)、挂钢角、退火、冷工、蘸火、整直、刷面9道工序制成。锄板规格:板长250~255厘米,刃宽140~145厘米,后宽125~130厘米;锄仓长38~40厘米,眼深15~17厘米,挂钢角100~110厘米,钢宽80厘米左右。特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