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梧州特产

梧州特产介绍第4页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详细]
  [所需材料]以时令蔬菜、三菇(香菇、蘑菇、草菇)、六耳(银耳、木耳、榆耳、桂花耳、石耳)、豆制品、面筋、瓜果等,烧、煮、煨、炖而成。[烹饪过程]1、水发冬菇75克、水发口蘑50克用斜刀批成片。面筋100克手分成块。腐竹100克切成5厘米长的段。菜花150克削成核桃大的块。冬笋50克切成片。莲子50克切去两头,用竹签捅去芯。枣泥50克做成1厘米大的圆球。 2、发菜50克入开水氽一下,捞出挤净水。锅内……[详细]
  古凤荔枝以其“核小肉厚,蜜味清甜”为著称,年产1800多吨,适于鲜食和加工,供不应求。另二种稀品种为江口荔枝和沙头生态迟熟荔枝,分别产于藤县太平镇江口村和苍梧沙头镇,由于比其它荔枝迟熟7-10天,因而更显珍贵。 荔枝的优良品种,古称南方珍果。产于新地、大坡、林水、广平、人和、沙头等镇。其品种有:糯米荔、胭脂红、鸡心荔、状元红、玉绣球、黑叶荔、丁香荔等。尤以原林水乡古凤村产的黑叶荔远近驰名,据《广西……[详细]
  桑寄生又称广寄生,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补肾补血,并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其中以长洲所产的最好。桑寄生还有段历史:长洲进士关广槐向太医献桑寄生处方,医好了慈禧太后气血两亏症和大臣张之洞的亏损虚症后,长洲杨桥的响水桑寄生就扬名天下,成为贡品,也成为了人们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详细]
  藤县无籽西瓜外型美观,瓜瓤鲜红起砂,汁多渣少,爽脆蜜味,皮薄而坚韧,产品在区内外和港澳市场享有盛誉。……[详细]
  梧州蛤蚧酒是用广西特产蛤蚧为主要原料泡制成的名贵药酒,酒色碧绿,酒味香醇,有滋补壮身的疗效。 蛤蚧酒系广西著名的动物酒之一,素以梧州出产的最负盛名,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初期,梧州民间就有捕捉蛤蚧泡酒的习惯,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当时,梧州东门和河西三界庙一带盛产花头大蛤蚧,百姓常常捕之用以泡酒。《梧州府志》也说“梧州东门蛤蚧酒”在清代就远近闻名,可见,梧州蛤蚧酒成名……[详细]
  用广西的三种蛇泡制而成的药酒,专治同湿瘫痪、面部和脚部浮肿,以及中风伤湿、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强身的上乘药酒。 ……[详细]
  又名霉豆腐渣,是梧州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用豆腐渣加工表面有富于弹性的粉红色霉菌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要吸炒、煮、煎等多种吃法,被港澳称为广西猪肝。……[详细]
  球茎圆球形,外皮呈淡黄色,多淀粉,煮食细滑味甜。为梧州地方特产,以梧州市郊长岛所产最有名。……[详细]
  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梧州市冰泉豆浆馆座落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它“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详细]
  岑溪有一道鲜美可口的特色菜--煎豆腐,本地又称“豆腐酿”。这特色菜从何时开始,已无从可考,起码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还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不可少的“传统保留节目”呢!外地的朋友每到这里,也一定会点这一道特色美味。 豆腐与全国一般的豆腐没多大的差别,其制作工序是:把豆腐剖成块状,先是下面放上一块,然后再放上肉馅,肉馅一般由猪肉、牛肉等肉料拌少许菲菜、芫荽等佐料配制而成,放上肉馅后再在上面盖……[详细]
  在岑溪市南渡镇吉太村海拔1211米的土柱山下,生长的红豆杉也叫南方红豆杉,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属松科常绿乔木。南方红豆杉不仅古老珍稀,而且全身都是宝,树干及树叶、树皮都能提炼出药价为黄金价格180倍的药物。同时由于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木质坚硬,为国家一类高级材。另外由于南方红豆杉是高大乔木树种,四季常绿,树形美观,也是优良的生态树和绿化树种。鉴于南方红豆杉的珍稀性和经济价值,1993年我国……[详细]
  樟木镇思孟村的荔枝,远近闻名,历史悠久。近年经扩建和改良,现已成为岑溪市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详细]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间的传统节日——米粉节。岑溪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详细]
  岑溪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得天独厚的条件,竹子资源非常丰富,葱葱郁郁的竹林遮天蔽日,苍翠欲滴。每到春天,河畔、山上的竹笋就沐浴着春雨破土而出,人们这时总要采回一篮篮嫩绿可爱的竹笋,制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竹笋酿。如果你到岑溪来,热情淳朴的岑溪人定会拿出这道美味可口的佳肴款待你。其制作简单易行,有兴趣者不妨一试。用料:以选用山蒲笋为最好,要先将采回的细嫩的生竹笋去壳后放进盛半满水的锅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