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德宏州特产

德宏州特产介绍第3页

  傣味“撒撇”在昆明,傣味餐厅大多是人满为患,风味独到的傣味可谓是都市民族餐饮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称“撒撇”,由于取材的原故,要吃到真正爽口地道的“撒撇”,还是要到傣家的竹楼里去,各式美味“撒撇”是真真正正的好味道。……[详细]
  香茅草鸡这道乍听起来有种令人垂涎三尺的感觉,香茅草不过是一种散发着清香的草根而已,傣族人却将它搬上了宴席,与浓香土鸡放在一起煮制成美味的“香茅草鸡”,肉香中飘着淡淡的香茅草味,亦浓亦淡,可谓美不胜收。……[详细]
  傣族酸菜傣族人认为,食酸心爽眼亮、助消化,有消暑解热之功效,故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每餐无酸不食。酸扒菜、酸笋鱼、酸木瓜煮牛肉、酸菜煮豆腐等等,没有“酸”味,傣家人是吃不香也睡不好的。因此,到德宏,找一处幽静的傣家竹楼餐厅,好好品一次“酸”味,到也别具风情。……[详细]
  景颇舂菜走进景颇人家,你会听到“舂筒不响,吃饭不香”的说法。因此,舂菜在景颇族菜谱中最具特色。景颇人把鱼腥草、苦练子果等药用食物和丰富的各种香料、调料及经烧烤后的鱼、虾、鳝等放在竹筒里用木锤舂制,制成风味效果,能疏风除热,消食建胃。……[详细]
  昆虫食品将昆虫作为菜肴端上宴席,初来乍到的人目睹此情此景,定然是一阵心惊肉跳。但居住在德宏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至今还保留着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例如用蚂蚁蛋、竹虫、蜂蛹、花蜘蛛等等来制作美味佳肴,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吃在嘴里却是唇齿留香,绝对是道下酒的好菜。大胆的游人,不妨一试,营养得很!……[详细]
  小花鱼清明节前后,假若你到梁河县的大盈江畔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会在招待你的宴席上,摆一碗鲜美的小花鱼。人们都说:“梁河县,好地方,白米饭,花鱼汤。” 小花鱼有小手指头粗细,一寸多长,青色的表皮上点缀着美丽的花纹。这种鱼,刺软、脂肥、味道香甜,无论煎吃、酥吃或煮吃,都令人食而不忘,赞不绝口。当地群众常用香料将小花鱼腌制晒干,作为珍品遥寄远方亲友。据说,当年梁河县九保的捕鼠土专家曹依秀,在北京毛主席接……[详细]
  绿叶宴是云南德宏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面对整桌碧色、满席佳肴,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颇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吃过景颇……[详细]
  景颇族生活的山区,野生菜果众多。景颇族的竹筒舂野菜最具特色,有“舂筒不响,吃饭不香”之说。舂野生鱼腥草,取其根,加豆豉舂制而成,称豆豉根,是景颇族当家野菜之一。景颇山寨的背阴山地、林边、田埂和洼地草丛中生长的鱼腥草,其叶嫩绿,根白长,食之能消热解暑,可治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病症,是菜药合一的野生菜。景颇族另一道名菜是舂马蹄菜。马蹄菜,因叶像马蹄状而得名,长于田埂、沟渠边,全年可采,雨季最肥……[详细]
  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历史最悠久,制作最精美为代表。   简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英的工艺美术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更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镏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了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详细]
西双版纳茶花鸡地理标志产品
  鸡是家鸡的祖先,因其啼声似“两杂茶花”故又名茶花鸡。公鸡体羽上体多红色,下体黑褐色。母鸡体羽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而具黑纹,胸部棕色。该鸡成年公鸡体重1-1.5公斤,5月龄开啼。母鸡体重1-1.1公斤,6月龄开产,年产蛋130-150枚。蛋重约38克,蛋壳呈深褐色,孵化期21天。人工饲养原鸡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饲养粗放、采食量少、成活率高等优点。 寻常略大(雄鸟70厘米,雌鸟42厘米)的家鸡野生……[详细]
德宏水牛地理标志产品
  云南德宏水牛高大健硕,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如今,它们的家族可谓“牛丁兴旺”,正上演着一出双向发展的好戏。现在在德宏,德宏水牛的养殖数量有10多万头,几乎德宏所有的地方都养有水牛。 品种特征 德宏水牛皮毛光滑,毛色以褐、黑色较多,颈下有一道半环形白色毛圈。公牛头短、额宽,嘴岔深,鼻孔大,眼大圆鼓而有神,母牛头窄长,嘴较小,眼清秀。角架大而长,最长超过119厘米,两角间宽有超过138厘米的,角向后弯……[详细]
德宏咖啡地理标志产品
  德宏咖啡种植已有上外落百年的历史。14年,德宏鞠就从缅甸引进小粒咖啡进戮以;行种植。1953年开始,当地开始咖啡规模种植,到上世纪60年代末,德宏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00多吨。其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德宏小粒咖啡生产走人低谷,咖啡地大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德宏州咖啡种植以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为主,品种优良,质优味美,曾创造单产363.5千克咖啡豆的全国最高纪录(我国咖啡豆平均亩产约8……[详细]
  滇青属于云南有悠久历史的茶叶,是采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后,用太阳晒干而成的优质晒青茶。它与历史上经过后熟阶段(即后发酵)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品质风格各不相同。历史上的滇青是按季节命名,有春尖、春中、春尾、二水和谷花等品质级别。现代的滇青就是选用晒青毛茶未经过后熟阶段直接筛制而成,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甲配、乙配、丙配和春玉等花色等级,是云南绿茶中别具一格的优秀产品。滇青茶有经久耐泡的特……[详细]
  陇川时代有一样名气很大的东西,就是“陇川大芋”。不仅几涉及陇川的典籍都忘不了特书一笔大芋,还特意将它排在孔雀、大象等珍禽异兽,身价够大了。 见多不怪,知奇不奇,竟让中原仕人们叹为稀奇的陇川大芋,在当地人眼里则微不足道,真应了那句名言——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陇川大芋是芋艿家族中的“巨人”,景颇族叫“艿颇”“艿”是很面:“坡”为山坡。景颇同胞的旱地旁,园边地角常栽有这种“长三尺、三寸”叶大……[详细]
  乡间的叫法是紫埂。傣语称“夯”,染或沾的意思。景颇语则叫“茂坎”,译成汉语就是粘胶。的确,在旧时代,少数民族同胞除了拿它做刀把的粘合剂或烧软焊塞器物的漏缝外,再难派上其它用场人。   无论较早开拓陇川的德昂,或是稍后入居的傣家,都声称陇川紫胶是天生的。距今快有500年的明朝正德年间修的《云南志》,陇川条下,就把紫胶和孔雀等作为常见突出的特产载入正史官书。   自然状态下的陇川紫胶,多寄生在牛肋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