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温岭市特产

温岭市民俗文化

  温岭海洋剪纸是流传于石塘和太平两个区域,以海洋文化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剪纸艺术。温岭海洋剪纸历史悠久。过去温岭人逢年过节、建房上桁、婚丧嫁娶等都要剪、贴纸花。剪纸较早有据可查的是释云兰和释月行两位师太。目前,温岭海洋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伟、郭献忠、陈荣新、林荣文等。还有陈巨中、郑念平、柳怀瑾、郭竹萍等一批民间剪纸艺术家。温岭海洋剪纸的基本特征一是浓郁的海洋地域风情,具有强烈的鱼腥味和海洋人文……[详细]
  泽国三月三庙会,亦称迎赛会,历史悠久。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舅甥俩上京赴考途径泽国惠通庙,偶然发现井水有毒,极力劝说乡民不信,舅舅跳井阻拦,被人拉上来已是全身发黑中毒身亡,外甥见状即昏死在身旁,这天农历三月初三日。当地百姓为纪念周、章二人,改“惠通庙”为“雄镇庙”、塑起黑脸舅舅与红脸外甥奉为周、章二大神。后被封为周、章二大元帅。从此,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泽国镇都举行盛大“迎圣庙会”,据史料载“杂耍、……[详细]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台州府志》载:“松门岛在海中,屿上生松,通小洋,产鱼,曝之为鲞,极为佳品”。明嘉靖《太平县志》载:甲鱼、鲛鱼皮、鱼膘等被列为朝廷岁贡。永乐年间,松门制鲞业……[详细]
  温岭工艺草编帽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纤维为材料,经拧、缠、勾、编、钉、缝等几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具有传统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温岭的草编工艺始于清代中后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温岭的草编帽就已远销国外。目前,省内具代表性的草编工艺帽生产基地是浙江舜浦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草编产品有帽、包、垫、片等近千个品种。该公司将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现代工艺美术有机结合,产品出口欧美多个国家。公司的工艺草编帽被列为浙江省传统……[详细]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琅轩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为十七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大奏鼓(当时叫“大典鼓”)亦随之带入,距今有360余年历史。由于长期来石塘为半岛偏僻之地,大奏鼓才得以流传下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奏鼓逐渐被冷落,文革时期已销声匿迹。197……[详细]
  温岭石雕是指分布于温岭,以花岗岩、青石为主要材料,以仿古建筑和大型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温岭石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温岭人文特征和时代精神。据《温岭县志》载温岭石矿开采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石雕艺术早在宋代就已兴起,明嘉靖年间为鼎盛时期。民谣传颂:“黄岩蜜橘天台钟,太平石工雁荡松”,说的就是当时温岭石雕的盛况。今存还有南宋名臣王居安墓前的石虎、……[详细]
  八蛮舞是流传在石桥头镇的一种民间灯舞,俗称“滚八蛮”。八蛮即八兽:麒麟、狮子、老虎、独角兽、赖豺、白象、犀牛和狮子吼。石桥头街元宵迎灯历史久远,民间灯舞“滚八蛮”是当地元宵灯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流传至公社化时期。文革期间“滚八蛮”被禁止,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2005年开始,石桥八蛮舞经常被邀请参与周边乡村的庙会游乡踩街等民俗活动。八蛮舞的表演形式是以八兽灯为主,外加猴子、白鹤、八角……[详细]
  石桥头米塑是指分布在石桥头镇,用米糕捏制各种动物(俗称糕人糕马)的手工技艺。石桥头米塑的具体作品有:麒麟、狮子、独角兽、白象、老虎、狮子吼、犀牛、獭豺和十二生肖中全部动物造型。石桥头米塑历史悠久,在当地民俗活动中,米塑糕人糕马有祈求吉祥之寓意。同时又是供人观赏的手工艺品。按传统习俗,石桥头镇每年元宵都要举行三夜的迎灯活动,迎灯期间,每个自然村都要有祭品摆设,其中米塑糕人糕马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另外,……[详细]
  章氏骨伤科始创于清道光三年(1823),至今已180余年。传承七代,在正骨手法、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独树一帜,形成理论体系,成为骨伤科的一大流派之一。清道光初年,章正传得云游武僧传授伤科,以外疗为主。清道光末年,其子章如奎,在黄岩开设保春堂伤科。至第三代传人章玉堂,总结出一套内外兼治的理、法、方、药,以中草药和祖传的指法点穴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对创伤病人,用儿……[详细]
  谢祭酒的故事在温岭市范围内几乎家喻户晓。谢祭酒,名铎,号鸣治,1435年出生于太平县(今温岭市)大溪桃夏,明朝天顺八年进士。谢铎,大溪人的骄傲,他官至明代国子监祭酒。因而祖祖辈辈的大溪人都习惯尊称他为谢祭酒。谢铎故事在台州各地众说纷纭,温岭、黄岩的乡村,更是家喻户晓。因为谢铎在朝做官时十分清正,且诗才横溢,好与权贵作斗争,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如传说中的藏头诗《真老乌龟》“真正君子,老老贤人,乌纱……[详细]
  舞九狮是松门镇远景村传统的灯舞项目,由近三十人组合,类似舞龙。所谓九狮,即一头母狮和八只小狮子,外加一头麒麟、一个棒球、两个排灯、两盏大红灯和一支锣鼓队。舞九狮的伴奏系民间打击乐,以狮子锣鼓为主。据老辈人说,远景舞九狮是上世纪初传入的,主要是在庙会中舞,解放初土改时尤盛,《温岭县志》亦有记载。舞九狮表演前,先是麒麟嘴喷火焰绕场,以开路、驱散人群和扩大场地。麒麟所喷火焰是用 和木炭粉以一定比例加细铜……[详细]
  活字印刷是指流传于温峤镇上保村陈佩德家的手工印刷工艺。十一世纪中叶,北宋的毕昇以泥为材料制成字模,发明了活字印刷。从此,活字印刷术一直传承了上千年,所用的字模由泥模改为木模,再由木模改成后来的铅字,印刷操作也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印刷。温峤镇上保村陈佩德、陈飞父子的活字印刷,从排版到印刷直至装订等工序,基本保留最原始的手工操作法,只不过大量的字模采用了铅字,少数冷僻字仍用木字模或橡胶字模。陈氏一家的活……[详细]
  温岭“洞房经”是存在于温岭各地的传统习俗。唱“洞房经”是我国东南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婚俗文化现象,它与古吴越和百越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洞房经”包括“念傧相”和唱“洞房经”两个部分。整个婚礼仪式都伴随着唱歌这一特定的形式,“唱”与“对唱”贯穿整个婚礼的始终,往往全由男性来完成。在婚礼的初始阶段,有称为“念傧相”的仪式,这种仪式由司仪边唱着仪式歌边进行;而唱“洞房经”则在之后的吃“洞房菜”和闹洞房……[详细]
  打镴壶,即指以锡为材料,经熔化、浇板、裁剪、敲打、接缝、抛光等一系列工序,手工制作茶壶、酒壶、尿壶、暖锅、汤婆子及蜡台等镴制器皿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新河等各大集镇。打镴壶历史悠久,在婚嫁、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少不了使用蜡台、酒壶等镴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铝制品、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的面市,镴器逐渐淡出,打镴行业及其制作技艺随之萎缩并接近消失。各种镴壶的制作流程大致相同:一是熔解或合金。用……[详细]
  六份五兽是流行在城北街道六份村一带的一种民间灯舞,它由“麒麟”、“白象”、“独角兽”、“老虎”、“狮子”五种兽灯和两组牌灯及打击乐队组成。一般在春节元宵及重大节庆活动期间举行。六份五兽的造型特别,个体形状大,每一只兽灯身长180厘米——200厘米,而且每一只兽灯都需要两个人来舞。表演的套路是由固定程式和即兴发挥相结合,以走灯、蹦灯、转灯、窜跳、索油索等套路进行。伴奏打击乐曲牌以二唤、龙狮锣鼓为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