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民俗文化

  白猿通背拳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山东潍县人鲁云清传入北京,经六代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年的历史。该拳种身法灵动快捷,手法快速多变。踢打摔拿,随机而动。技击攻防招法极具猿猴的灵动迅捷的特点。其讲究松肩探背,放长击远,沾衣发劲。现任掌门,第五代传人张信斌不仅对拳理、拳法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还积极参加了各种内外交流活动,为白猿通背拳的普及和传承做了大量的工作。……[详细]
  祁家通背拳自祁信创始以来,历经九代传承,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丰富发展,逐步成为了集枪、刀、手为一体的优秀拳种,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区流传甚广。该拳法以单操、散手技击为主,套路为辅的练功方法,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养生性,久而习之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如今以崔凤纪等人为代表的第八代传承人正努力学习和继承祁家通背拳艺,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详细]
  太平歌词是表演者手持玉子,用北京方言进行演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民国初期,太平歌词的艺人们创作了大量的曲目,有民间传说故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种。王本林是数代传承人中唯一以唱太平歌词为主,相声为辅的演员,其子王双福,自幼从父学艺,传承了这一曲种。该项目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下了老北京的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艺术、文学和人文价值。……[详细]
  “荣派单弦”是“单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其创始人荣剑尘先生有“单弦大王”的美誉。律承荣先生自幼受家庭传统熏陶,3岁时跟随外公朱少亭先生学习单弦,1994年拜李志鹏先生为师。他在工作学习之余,一直活跃在京津两地的曲艺舞台上,并为多所大专院校义务演出,还为大学生授课,讲述“单弦”的历史流派和风格特点,深受大家的好评。代表作品有《钟馗嫁妹》、《褚遂良》、《金山寺》、《子弟过会》等。……[详细]
  “京西皮影戏”,又名“皇家宫廷皮影”、“王家班皮影”,经王炳义(1850-1910)至王丽娟五代传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表演细腻、形象逼真、演唱精湛、动作配合默契,保留了浓郁的宫廷皮影特色。在皮影雕刻艺术上,也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西路评剧是在莲花落、“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乎失传。1958年,中国评剧院从民间请回了仅存的西路评剧艺人,将失传三十多年的西路蹦蹦挖掘出来,重新融入评剧剧种中。西路评剧唱腔高亢、粗犷,表演既生活又夸张,是现代评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淑桂是仅存的一位西路评剧传人,已年过七十,身体多病。因此该项目已经极度濒危,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才能使这一艺术奇葩不至失传。……[详细]
  “西北旺少林五虎棍”创始于清光绪24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该舞蹈以少林武术为基础,充分展现了自古燕赵地区刚毅古朴、勇敢尚武的侠义之风,是当地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其表演形式完整、套路多变、技艺高超,故事情节紧张激烈、节奏明快、扣人心弦,整个表演过程极具观赏性和自娱性,也是一种具有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活动。……[详细]
  “蓝靛厂少林棍”又名“蝴蝶少林会”、“同心合善五虎少林会”,是为数不多的幸存“皇会”之一。它始创于清乾隆初年,发展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表演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共有八个不同的人物角色,摆出红脸、黑脸等阵势。表演形式有技击、散打、对打、单打、群操等,凸显出紧张激烈、快速多变、节奏清楚、扣人心弦的特点。该项目在传统舞蹈、民俗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哑剧史的“活化石”。……[详细]
  鸿宾楼是我国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开创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是天津主营清真风味的菜肴,1955年迁入北京。2008年,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关“全羊席”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金代。“金人旧俗,凡宰羊但食其肉。贵人享重客。间兼皮以进,曰全羊。就有食全羊的风俗了。”1264年元朝建立后,宫廷御膳中也曾出现全羊大菜。至清康熙年间有“圣祖玄烨曾为外藩王公举……[详细]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37年历史。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知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 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详细]
  象棋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很多地区都有象棋爱好者,是一项普及性比较高的传统智力竞技游戏。棋盘中的九宫象征皇宫,代表皇帝的帅(将)及代表皇帝身边近卫的士只能在九宫中活动,代表大臣的象(相)则只能围绕九宫行走,代表战士的兵(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这种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对弈过程有教导、学习古代战争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象棋以其独……[详细]
  烤鸭是北京最著名的菜肴,古称“烧鸭子”、“炉烧鸭”、“南炉鸭”等。据元代《饮膳正要》记载,当时宫廷已有烧鸭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都门杂记》等书也记载,宫廷御膳房每逢中秋佳节,除桂花月饼外,还准备南炉鸭供帝王享用,清高宗(乾隆)对此尤为喜爱。北京的烤鸭店以便宜坊、全聚德为主。便宜坊创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全聚德创始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均有悠久的历史。烤鸭系以专门饲养的填鸭为原……[详细]
  烤鸭是北京最著名的菜肴,古称“烧鸭子”、“炉烧鸭”、“南炉鸭”等。据元代《饮膳正要》记载,当时宫廷已有烧鸭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都门杂记》等书也记载,宫廷御膳房每逢中秋佳节,除桂花月饼外,还准备南炉鸭供帝王享用,清高宗(乾隆)对此尤为喜爱。北京的烤鸭店以便宜坊、全聚德为主。便宜坊创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全聚德创始于清代同治三年(1864),均有悠久的历史。烤鸭系以专门饲养的填鸭为原……[详细]
  药香古法制作技艺属于传统制作工艺,一板一眼皆为传统手作。在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药香制作技艺传习基地,青烟缭绕,丝丝缕缕的药香弥漫其中,别有一番韵味。分放在容器中的多种不同中药香泥原料,经过香艺师的揉搓、入模、按压、刷油等步骤,散发出神秘而幽远的香味,功效各异的药香制作在香艺师的演示下,让人观之悦目,嗅之神清。药香制作技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据内蒙古阿拉善南寺的历史记载,……[详细]
  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古代典籍经过聚散和转手以及天灾、战乱毁坏,大多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修旧如旧”,化腐朽为神奇,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至今的重要一环,因而各界人士将这项技艺誉为古籍的“续命汤”。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甚至几十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对从事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