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民俗文化

  六必居酱菜是北京市汉族传统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产。六必居酱园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2008年,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根据六必居文书资料记载,六必居商号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郭姓六必居,始于明朝中叶。第二阶段是三姓合股的六必居,始于明末清初。第三阶段是赵姓六必居,始于道光……[详细]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它早是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汉代初始期、南北朝发展期、隋唐兴盛期、宋代极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后代衰落期等阶段。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自隋唐时期始,中国传统插花传入日本,对日本……[详细]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是燕京八绝之一,是宫廷艺术的沿革,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我国漆艺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漆器却有着七千年的历史,我国的漆器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独领1。战国漆器独领1,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继续繁荣,以黑漆和朱红为主色调,形成既神秘又富丽的美学……[详细]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文化瑰宝,自古至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世人珍视,更是代表着一种中国人文精神,被世界认可,也是继“昆曲”之后第二项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其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详细]
  小器作,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小件木制品的作坊,后来也代指这一行业及作品。它是从建筑木雕、家具制造中分离出来的木作行业,所用工具更小,雕时多用巧劲;器物造型也追求奇巧、精美,因此又称“巧器作”。小器作的一类主要产品,是为象牙、玉器、花丝、珐琅等高档工艺品配制底座、盘架,烘托器物更加精神,又不喧宾夺主。前期设计是巧思的主要体现。配座时,工匠得亲察器物,因材施艺,一物一座。形制、纹饰都得与器物本身的特征呼应……[详细]
  北京补绣,俗称丝绫补绣,是历史上为宫廷需求而产生的,它是世代传承并存续至今的传统手工技艺。北京补绣工艺主要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补绣工艺源于辽金,奠基于元,盛于明清,是我国古老的刺绣技艺与唐代“堆绫”“贴绢”技艺的结合与发展,它是用天然的植物纤维(棉、麻、丝)为材料,用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技艺结合的装饰艺术。北……[详细]
  说起“泥人张”,首先想到的是天津“泥人张”,其实在北京也有一支“泥人张”,他们与天津“泥人张”同宗同源。“泥人张”彩塑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以来,经过新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探索、实践下,使“泥人张”彩塑艺术成为雅俗合一的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20世纪50年代,天津“泥人张”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将“泥人张”泥彩塑艺术带进京城,培养了一大批彩塑人才,让“泥人张”从家庭传承走向了社会传承。“泥人张”彩塑取材自然,……[详细]
  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详细]
  八卦掌,初称“转掌”,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创自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人董海川。董自幼好武,云游四方,遍访名师高友,晚年定居于北京,以幼习拳技为基础,取多家武术精华和步式导引锻炼方法,结合易理,创编出了将掌法变换融入绕圆走转之中的八卦掌法。并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在北京收徒传技。八卦掌的运动特征是以掌代拳,步走圆形。主要内容包括有老八掌、六十四掌,以及趟泥步、定势转掌等练功方法。还有子午鸳鸯钺、鸡……[详细]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不断维修改建,集历代宫殿建筑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它由瓦、木、土、石、油漆、彩画、镶嵌、裱糊等各工种匠作技艺组成,营造中选料上乘,工艺严谨,做工精细,宫殿各部位的做法和施工工序都有严格的定式。正是由于工艺技术的保证,以……[详细]
  黍谷山位于密云城南7.5公里处,又名黍谷先春,是密云外八景之一。黍谷山景色优美,古迹寺庙遗址众多,还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黍谷山地区的文化形式在密云地区是比较早的,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以这里的传说传承年代非常久远。最早当属战国时期齐国大阴阳家邹衍吹律大战黑风怪,吹律唤春天,教黎民识五谷的传说;其后有汉代张堪打败匈奴,开垦稻田八千顷的传说;唐代有盖苏文练飞刀刺杀唐王李世民的传说;有大诗人陈……[详细]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巍然屹立着一座形状奇特、浑然天成的花岗岩城堡,碧波荡漾的大石河环绕在城堡周围。落日余晖洒在城堡上,城堡就像镀上了一层金色、镶向上了几道金边。一日傍晚,正当一片火烧云飘到城堡上空时,忽然一片灰白相间的云朵腾空而起,变化成一群群鸽子,在城堡上空盘旋鸣叫了一阵后,渐渐消失在晚霞之中。第三天夜里,村里小伙阿潭梦见一只白鸽引他到城堡前,往日平整如削的石堡上,有道一指宽的石缝,隐隐似有金光闪……[详细]
  从古至今,饮茶文化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起源于宋朝,始于明朝,成于清朝。茉莉花茶是绿茶经多次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朝末年,张昌翼开办的茶庄,卖的茉莉花茶在京城出了名,世代传承间就到了第三代张世显身上。1956年公私合营,在当时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背景下,张一元失去自己的特色。1992年王秀兰到张一元……[详细]
  烙画古称“火笔画”、“火针刺绣”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长期以来,民间艺人巧妙地在木质家具、折扇、木质摆件和木质工艺品上烙出山水、动物及花鸟鱼虫等图案,因而使烙画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生存先生,现为: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密云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二十年来,共创作木板烫画作品五百余幅,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水浒一……[详细]
  石楼镇双孝村,初名小营,明代成村。相传早年间村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高国栋与妻子王氏。夫妻俩不仅勤劳节俭,持家有道,而且对老母亲非常孝敬。80岁的老母亲患病多年,白天高国栋要下地劳动,妻子王氏为婆婆端茶喂饭,总是面带笑容,语言温顺。婆婆身下的被褥每年要拆洗两三次,衣服三天两头更换。高国栋从地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问候母亲,看老人家吃的怎么样,穿的是冷是热?夫妻俩冬天早早把炕烧好,夏天为老人执扇纳凉,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