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民俗文化

  相传很早以前,山西穆氏二兄弟外出逃荒,其中一人落户京东,另一人就在此地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氏家族繁衍昌盛,形成村落,起名穆家口(即传说中的穆柯寨),穆桂英便是穆氏后代的一位女中豪杰,有一箭射平十八川的传说。这里是宋辽大战相互攻防的战略区域,因为杨家将的忠心保国,使大辽国的侵略战争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辽国大将肖天佐摆下天门阵,限期让三关元帅杨六郎破阵。可破阵需要降龙木,于是杨六郎的儿子杨宗……[详细]
  蝙蝠山是十渡较别致的一景。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仅有一个小山丘。有那么一年,雨水特别勤,一入夏就连下了几场暴雨,洪水泛滥,冲毁了下游许多村庄和田地。一天深夜,有个黑老头儿领着一家三代到十渡来讨饭。一家人个个面黄肌瘦。十渡人见这一家人十分可怜,都主动端出热腾腾的饭菜给他们吃,还有的腾出房子让他们住,送来衣服、被褥给他们用。黑老头儿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夜又是暴雷滚滚,大雨倾盆,下个没完没了。山洪很快要……[详细]
  密云历史悠久,据传说和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以前,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编创了好多传说故事,世代相传保存下来。密云自古有两条大河,即潮河和白河,尤以白河流域广大,经常发洪水,两岸百姓深受其害。因此,朴素的劳动人民就希望有一个能降服这经常泛滥的洪魔。于是就产生了这冶仙塔的故事传说。密云县城东北面的山上有座砖塔叫“冶仙塔”。塔尖上有盏灯,一到晚上,红光闪耀,很远就能看到。……[详细]
  “霸王鞭”是一种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密云地区已有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已知传承脉络主要有两条:一是古北口镇杨庄子村,相传该村的“霸王鞭”是由清朝驻扎在此的军营中传出的;二是东邵渠镇西邵渠村,是200年前由创立于明朝的“金钟总督老会”中“什不闲”会档传承的。密云“霸王鞭”的基本动作是:以串上铜钱和彩绸的竹竿为道具,表演者人数不限,每人用手抓住竹竿中间,分别击打“上三路(手、臂、肩、背)”、“中三路(……[详细]
  西邵渠村金钟总督老会已创立500多年,是一支仍保留着古老传统、演艺形式多样的花会。共有7档会,依次是:大筛、五虎棍、仙家老会、奉秧歌、奉秧福、雷音、响器,按规定需要148名演职人员。各档会都有不同的乐器、道具,不同的表演形式。主要会档有:响音大鼓共有12面大鼓、2个钹、2个铛子,81套打法,打出来气势磅礴,夜深人静时声音能传遍方圆20里。1949年,曾被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五虎棍为武打……[详细]
  上金山狮舞始于清同治末年,兴于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上金山舞狮的狮头鼻梁上有“王”字,无毛、无崽,青黄两只,既像狮又像虎,故被村中百姓称为“虎头太师狮”。两只狮子的盔头上各镶有二十八个蜗牛,代表二十八宿;每个狮头上有十二个铃铛表示十二生肖或十二月份组成,清脆嘹亮的铜铃响声各不相同,象征天人合一的盛世浩天气氛。狮皮不同于民间普通的舞狮,为青黄二色细棉布配白布缝合而成,面上缝合南牛毛鳞片若……[详细]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进行表演,另有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进行伴奏的曲艺表演形式。五音大鼓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它是多种曲艺鼓书和鼓曲表演形式,在为清朝的陪都承德行宫提供娱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产物。最初在宫内称为“清音会”,后来传入民间。传到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五亩地自然村的一支被完整保存了下来,直至今天,已流传100多年。蔡家洼村五亩地自……[详细]
  “瞎掰”是一种可折叠的木制生活用品,打开可以当板凳坐,睡觉可以当枕头用,上面雕刻的图案可供欣赏。“瞎掰”又名鲁班枕,传说它是2600年前鲁班发明的。“瞎掰”制作技艺精细复杂,制作难度大,一个“瞎掰”是用一块整板制作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锯、刨光、磨、钻、凿、抠、上漆、打蜡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瞎掰”的制作原理,基本上是靠“以缺补缺的方法,”它的巧妙智慧与创造性也正在于此。一锯下去,两个面应相……[详细]
  良乡镇黑古台村,原名黑狗台,金代成村。光绪十五年《良乡县志》有记载。相传金朝时村里人王恭养着一只黑狗,这只狗非常忠于主人,温驯善良,不仅平时看家护院,而且每当王恭外出之时,总要跟随在身后,随时听从主人的召唤。有一天,王恭到朋友家聚会,兴之所至,多喝了几杯。傍晚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阵凉风吹来,他觉得头昏脑涨,不知不觉醉卧在道旁草丛中。这时,远处有野火在延烧,王恭身边的野草被野火烧着,他却……[详细]
  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的“九曲黄河阵灯俗”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俗称九曲黄河阵灯会、灯场子,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山西移民将灯场子带入东田各庄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九曲黄河阵的阵式,按周易九宫八卦之方位,以富贵不断头传统图案九曲而成。阵内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和中宫共九宫,象征中华九州。人们从入口进,顺利的通过连环阵,再从出口返回,就意味着一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九……[详细]
  弹弓术是中国武术的一项古老技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门惠丰少年习武,师从吴子珍(1891-1970)习练弹弓技艺,已有五十余载。他为了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成立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弹弓代表队,并在弹弓术竞赛的规范化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传统弹弓术”不仅在心法上强调心静气定,而且在技法上要求稳、准、美,具有传统性与民族性、健身性与竞技性、观赏性与娱乐性有机结合的特点,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内画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和内画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的历史。铁华师从内画大师刘守本先生,经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继承了内画传统,保持了京派内画古朴典雅的风格。她多次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表演。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构图严谨,笔法细腻,画意生动,被国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详细]
  “程氏针灸”源自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中国针灸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医针灸泰斗的九十岁高龄的程莘农教授。该项目以家族传承的方式经程红锋、- 传承至今,强调理、法、方、穴、术的结合,每个环节上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经验,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极高的学术价值。……[详细]
  “颖拓艺术”脱胎于唐宋以来的中国传统拓片艺术,能将器皿雄浑优美的艺术造型和花纹、铭记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呈现出来,既可供人欣赏,又是古代文物的临本,是一种罕见的艺术形式。清末民初,由姚华先生创立后,经五代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宋致中先生得前人真传,其作品韵味独特,立体效果强,作品深受藏家喜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详细]
  郎派面塑是著名的面塑派别,贾会珍师从中国面塑大师,郎派面塑传人张宝琳先生。她制作出的面塑人物造型结构准确,表情动作传神,体态优美,颜色艳丽。作品《四美图》被收入北京民协主编的《华夏风韵民间艺术展》一书。她还主编了校本教材《儿童面塑工艺制作》。她还积极在学校开展面塑课程,培养了一大批小爱好者,为面塑的传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