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抡花”是滦平县火斗山乡长海沟大店子村民间花会中的特有项目,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火神”希望免于火灾而学习表演此项目,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抡花”的制作材料简单,但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主要材料有锅铁、木炭、花桶及表演时所用的花架。锅铁需要将铸铁制成的锅用石碾轧成均匀的小碎片;木炭必须是桦木或柏木焖制而成;花筒用12……[详细]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人们自古崇文尚武。巨鹿夏旧城洪拳就以该县夏旧城村为中心,传承了近千年。相传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其手下夏、肖两位武将原本为表兄弟。二人告老还乡途中,在巨鹿夏旧城遇强匪夺财害命,二人拔刀相助,救下乡民。百姓见二人侠肝义胆,武艺超群,出于感激,苦苦相留,并帮他们在荒地上建起草庐。从此夏、肖两家在此开垦荒地,男耕女织,传授武功。二人所……[详细]
  毛遂,是战国时期鸡泽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国都城邯郸。国家危难之际,毛遂自荐请缨,出使楚国。合纵未决时,毛遂按剑数语,气吞云梦,“铜盘热血惊蛮楚”,“一立谈间定合纵”,从此,“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成为千古美谈。两千多年来,毛遂敢于自荐、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勇敢自信的自荐精神光耀神州。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羞为毛遂囊中颖”,多少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万里鹏程“脱颖愿同于毛遂”。可以说,……[详细]
  邯郸位于冀南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兴起于殷商后期,有三千年的建城历史,二千五百多年前战国时期曾经是赵国的都城。邯郸人杰地灵,蕴藏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留有赵王城、武灵丛台、铸箭炉、照眉池、学步桥、罗敷潭、黄粱梦等诸多文物胜迹。产生过赵武灵王、秦始皇、荀子、廉颇、蔺相如、张国彦、王琴堂等许多杰出历史人物。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无疑成为民间文学创作的宝贵源泉。产生于当地民……[详细]
  安国市旧称祁州,是举世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即诞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关汉卿,元代伍仁村(隶属河北省安国市)人,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其祖上世代为官。汉卿幼年勤奋好学,过目成诵,善诗赋,县试名列榜首。后赴中都应试,因考官作梗不第,从此认清官场腐败,不屑仕途。约元成宗元贞年间,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与杂剧作家白朴、赵子祥等组织……[详细]
  鹰手营子矿区位于河北省中北部,承德市西南110公里,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东麓,距清东陵80余公里,处于京、津、唐三角经济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平均海拔500米,四季分明,区内山场开阔,树种繁多,现有山场13万亩。因其区位优势,在清代享有“后龙风水禁地”之待遇。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动工兴建承德避暑山庄,把围场辟为“皇家猎苑”。之后又把此地作为皇家驯鹰场,那时有许多专……[详细]
  微水丝弦戏剧是典型的石家庄丝弦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她是在清俗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清末时期,微水丝弦老艺人经常和当时的石家庄市和平剧院老艺术大师王永春之父王振全及号称“平山红”的封广亭大师同台演出。解放前微水丝弦又配合当时社会形势,编排了很多抗战剧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剧团经常聘请王振全、王永春、谷桂池、王素英、王喜文、芦小荣等师傅,传授了《描金柜》《狗沙滩》《夜战马超》《下……[详细]
  流传于平山县小觉镇西王庄村一带,富有平山地域特色的丝弦戏,是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庄丝弦在艺术表现、唱腔和剧目传承上均有特色。石家庄丝弦于明代诞生后,很快传到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一些地方。清光绪以后,丝弦戏在民间逐渐发展成东、西、南、北、中五路,流行于正定、平山及其周围的为中路丝弦。清末民初时,丝弦在平山各地均有戏班,十分活跃。之后,经过多年的剧种交流、吸收、融合与发展,流传于平……[详细]
  平山坠子戏是流传于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一带的独具特色稀有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以连台本戏、故事情节曲折、表演细腻为主要特征,兼有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地方韵味浓厚,唱词以十个字为一句,唱腔独特等特点。平山坠子戏剧目内容多是一朝一代的朝代戏和民间传说、轶闻趣事,如:《石元救母》《访苏州》《刘墉下南京》《少国公》等。平山坠子戏在平山由来已久,至今已达110年以上,……[详细]
  行唐杨村秧歌是流传于行唐县杨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又称“北路调秧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行唐民间故事载,行唐杨村秧歌起源于东晋时期,成型于明末,繁荣于清中期。行唐杨村秧歌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生角又分为娃子生、小生、须生、老生、武生,旦角分为小旦、花旦、青衣、彩旦、老旦,净角分为铜锤花脸、二花脸,丑角分为文丑、武丑、三花脸等。在板眼上分为起腔、平调、迷子、河西、垛……[详细]
  涉县位于三省交界处,小落子、平调、豫剧、上党落子解放前就传入涉县境内,在农村非常活跃。20世纪80年代,农村业余剧团达到132个。涉县在20世纪50年代组建了江家庄落子剧团、南郭口豫剧团、台村上党落子剧团,后来,涉县在上述三个剧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涉县平调落子剧团。平调落子是地方剧种,历史悠久。建国后,涉县村村办剧团,人人都能哼哼上几句平调落子,平调落子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详细]
  平调落子起源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武安市、邯郸各地及晋冀鲁豫四省结合部地带。平调由豫北一带流传的梆子戏演变而来;落子原名莲花落,源于民间曲调“花唱”,经艺人口传、加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因两个剧种多在一团内“两开箱”演出,俗称“两下锅”。平调属于梆子腔系板腔体,曲调优美、旋律流畅,细腻委婉、高亢明亮,表演粗犷豪放。有慢板、二八板、散板、流水板、栽板等板式。早期文场主……[详细]
  古镇胜芳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由于芦苇众多,胜芳民众多从事于芦苇相关的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重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当地人对火是非常惧怕的,于是人们通过信仰火神来达到一部分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目的。在历史上,由于火神爷对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百姓们对本地的行业保护神自然崇拜有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火神信仰承载方式……[详细]
  “撒河灯”主要分布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乡西卜子村。桲罗台乡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南部,潘家口水库上游,迁西县交界处,总面积80.8平方公里,总人口7350人,10个行政村,117个居民组。“撒河灯”项目始于清代(高宗乾隆年间),适应于宽大的活动水域,形式独特、壮观,为典型的的传统民俗“祭河”活动之一,有显著固定日期(阳历7月15日),有强烈地域依附特征,此活动在当地影响较大,每年固定日期当地水域均有……[详细]
  在石家庄城乡,广泛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史称“刘秀走国”。刘秀即汉光武帝,东汉开国第一帝。西汉末年王莽新朝被推翻后,汉更始帝刘玄继位。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刘秀被封为破虏将军到河北安抚州郡。王莽在邯郸自立,率军追杀刘秀,民间却说是王莽赶刘秀。刘秀势单力薄,不得不在常山郡(今石家庄)一带、滹沱河两岸东躲西藏,后娶真定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得到刘扬大军的支持和保护,并在鄗地(今高邑)筑千秋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