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务村位于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东临连接京津的104国道,西靠廊泊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东张务音乐会属佛教音乐,系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历属禅宗临济与曹洞派并传,所以收录的佛教曲目十分丰富,其中以《三皈赞》、《普庵咒》、《往生咒》等佛教名曲为主。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东张务村设立了坛口,本村的佛教音乐会也参与其中,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会的乐师们又创作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符合……[详细] |
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表演者以不同表演形式把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为一体,场面宏大,舞姿抒展形象,动作灵敏粗犷,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振奋向上的启迪,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猴打棒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长城沿线满族聚居的乡村,三拨子、凉水河、……[详细] |
滦平十番乐是滦平县张百湾的汉族民间音乐。融合了杠房音乐、宫廷音乐、古曲、戏曲曲牌、时令小调与民歌、寺庙音乐等丰富内容而成。其中有杠房音乐的凄凉、惆怅,又有宫廷音乐的优雅、庄严,又有古曲的柔和、委婉,又有寺庙乐的超凡脱俗。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乐,十番乐的音乐元素具有多元性特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上又分座乐和行乐,座乐(座棚演奏)主要用于做法事、丧事;行乐主要用于花会活动。十番乐演奏主要有《千秋……[详细] |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详细] |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冀、鲁、豫三省交汇中心处,县内的西付集乡是民间草编技艺的主要发源地。“张庄刘村大道边,男女老少编花篮”这是在我省流传的风谣。用麦莛、高粱莛、玉米皮、柳荆条、马莲草、芦苇等编织的各种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在河北随处可见。草编技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朝雍正年间(约1730年左右),草编传统手工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传至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掐编手工艺遂至……[详细] |
正定的民间花会艺术——高照(民间杂技)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城铺(附城驿)村。该村北靠新乐市,南距县城30公里,地势平坦,农田肥沃,曾是两千多年前的古鲜虞国的国都。高照,又叫中幡。起源于民国以前,已有百余年历史。据说,皇帝出行有盛大的仪仗队,其中,幡旗必不可少。打举幡旗的人在闲暇之时,就要弄幡旗,最终练得一身绝活。后来出宫,到正定,把此技艺传给喜爱的村民,相传沿习。高照所用道具主要是粗大竹料,其长短、粗……[详细] |
劈挂拳是典型的长击远打类传统拳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古称披挂拳,亦名抹面拳,因多用掌,故而又称劈挂掌,擅长中,远距离克敌制胜,讲究放长击远,它将中国武术“一寸长、一长强”的技击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技击空间的控制,讲究远则长击,近则抽打,可收可放,可长可短,劈挂拳发展至今,技术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彩,拳械全面,不愧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详细] |
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辖区。深州形意拳主要流传于深州市的王家井镇、深州镇、木村乡和兵曹乡一带。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优秀拳种之一,由心意-拳演变而来,为深州李老能所创,传授众多弟子,其弟子的拳法风格分为河北派和山西派(日本人松田隆智分为河北、山西、河南三派,其中河南派是心意拳),河北派以李老能之子李太和与老能之徒郭云深和刘奇兰所传的拳法为代表,因为三人都是清代深州人,所以,所谓河北派形意即……[详细] |
永年县地处河北南部,属邯郸市管辖。永年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为河北永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武禹襄,名河清,字禹襄,1812年生,酷爱武术,曾同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习练洪拳,后拜河南温县陈清萍为师习练陈式新架,习练月余理法尽知,通过其兄武秋瀛,在盐店觅得王宗岳《太极拳谱》和一本《太极拳概要图》,回家后同其外甥对搭试验,经过一招一式的功守练习,达到了身知,取得了神奇效……[详细] |
文安县地处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是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自幼尚武,曾游历大江南北,他传艺授徒,德才兼备,一生无敌手,他与他所创编的八卦掌至今饮誉海内外,他的再传弟子遍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八卦是由阴爻阳爻组成的图形。八卦掌又名“转掌”,以其运动特征为绕圈走转而名。八卦掌是一种把攻防招数和导引方法融合于绕圆走转之中的拳术。它从清朝末叶……[详细] |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保定老调剧目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剧目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改编流行在当地的木板大鼓的曲目,如《杨家将》、《呼家将》等;二是移植高腔的一些剧目,如《大战棋盘街》、《山海关》、《请清兵》等。保定老调又移植……[详细] |
东填池村位于邯郸市正东偏北五公里处。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古老戏剧形式,赛的本意是报祭,即具仪仗、鼓乐、百戏的迎神祭祀活动,迎神的目的是敬天地,求得风调雨顺,以使民众免受饥荒之苦。邯郸东填池赛戏剧目全是军事题材的君臣戏,不演才子佳人,不演家庭和朝廷生活戏。赛戏唱腔最初是曲牌体,现在用的有[小调]和[截子鼓]等,唱腔是念中有唱,唱也似吟,类似古代书生吟诵古书的韵味。唱腔与道白结……[详细] |
蔚县秧歌,亦称蔚州梆子、蔚剧,它产生于蔚县,流行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晋北地区,并远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旗县,是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的一个地方剧种。蔚县秧歌早期是用“训调”(民歌)演唱,以“两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常在农村“社火”中演出。蔚县秧歌的剧目约二百余出,有《回龙阁》、《打瓦罐》、《八卦》、《下山》、《卖豆腐》、《借冠子》等,且《打饼》、《捉虎》等剧目鲜见于其……[详细] |
威县位于河北南部,距省会石家庄138公里。乱弹至清嘉庆、道光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京徽的合流,乱弹便脱颖而出,自立门户。威县乱弹剧目丰富,约有三百多出,代表剧目有《临潼关》、《广武山》、《煤山》、《两狼山》、《石佛寺》、《全忠孝》、《白逼宫》、《王莽篡朝》、《大上吊》、《调寇》、《金钱豹》、《顶灯》等。威县乱弹主要唱腔方面有明显的俗曲痕迹,演唱上近似丝弦腔,但较丝弦腔更为浑厚、粗犷。威县乱……[详细] |
安头屯镇位于香河县城东南7公里。安头屯中幡起源于隋唐,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在北运河航运过程中,当时帆用在船上,借以增加船的航速和调整船的航向。后来帆被用在民间玩耍,在玩耍中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经过人们多少年的改进与创新,才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民间表演艺术团体,取名为中幡会。中幡分筒、面、楼三部分,筒长1丈8尺,控制幡速减轻下垂惯力,幡面衬风,使幡的重心稳固平衡,仗杆衬幡面,飘带美妆幡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