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白猿通臂拳约在嘉庆年间传入沧州(盐山县大韩村,今属黄骅)。初,王延明,有“通臂王延明,威震陕甘宁”之说。时有浙江乌县金沙镇钮凤鸣、钮凤山兄弟二人,自幼习武,因打抱不平殴伤豪绅周某,被充军延安。钮氏兄弟闻王延明之武威,登门拜师,认真求艺。三年后充军期满,别师返乡。为避仇家,全家几经迁徙,定居于沧州之盐山县城北大韩村(今黄骅市黄骅镇),闭户授艺予钮朝宸。钮朝宸除授艺予钮万金外,并收当地贾书府为徒。此拳……[详细]
  定州新宗熏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定州简史记载:北宋元佑八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定州府衙和衙厨王某一起研制了以松柏枝熏烤、多种中草药为辅料的定州熏肉,并写下了熏肉秘法。衙厨王某将熏肉秘法抄录传至于后人。定州新宗熏肉兴于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兴旺,曾作为州县贡品进献。1802年,新宗熏肉的第6代传人王德庆,在寨西店老家建立了熏肉老店。改革开放后,为了保护这项技艺和提高该产品的知名度,熏肉制作技艺第1……[详细]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曲周四股弦剧目有汉朝戏、三国戏、唐朝戏、宋朝戏、明朝戏等,主要剧目有《三升官》《西岐洲》《宋江杀楼》《打金枝》、《贺后骂殿》等20多个。板式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栽板(也叫间板)、流水板、散板、踩板等。四股弦产生于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源于在山东菏泽一带。据传,山东有一位民间艺人叫齐大牙,逃荒要饭……[详细]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东光县类别:传统音乐东光吹歌,是以河北吹歌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东光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东光这块热土上,东光吹歌也在悄然地发生化。其中“咔戏”是东光吹歌中的绝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少到只有咔哨、咔芯子和咔碗就可以当场演奏,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技巧,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伸缩性极大,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因此,群众中有“没有咔戏,吹歌就不算完整……[详细]
  “仙人摘豆”在国际魔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戏法的典型节目。道具是几个橡皮球或木珠(最早表演这种戏法是用豆子,后来演化为木珠或橡皮球,所以称这样的道具为“豆”),再加上几只瓷碗。表演时,用碗盖住一个“豆”,随手拿来另一个“豆”,朝碗的方向一扔,碗里就成了两个“豆”,而手里的“豆”已不知去向了。这样往复循环,随意变化,“豆”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去无踪,神秘异常。最后还能变出一碗真的豆子和一碗盛有……[详细]
  驯鼠,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清末的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庙、上海大世界等游乐场所,都有驯鼠表演分布。现在驯鼠表已很难见到。很少有人从事驯鼠表演,不再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驯鼠,并不是很普及的一项民间艺术表演项目。驯鼠,过去与其它动物的驯化表演一样,是吴桥杂技艺人的传统节目。与吴桥杂技有着很深渊源。驯鼠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慢慢驯化。驯化工作一般都是一个人来完成,要把表演鼠驯化到一定……[详细]
  “落活”又叫“古彩戏法”“大搬运”“卸活”。落活的表演很是精彩,“落活”戏法演员身穿大褂,手持方布“挖单”,大摇大摆,憨态可掬。变出来大瓷瓶里插有三支戟,俗称“平生三级”、变出来圆盘内有七个玻璃杯,叫“七星子”、变出来九个盛满水果的盘子叫“三件子”、变出来一垛盛有水和鱼的鱼缸叫“垛葫芦”、变出来大碗叫“大海”、变出来火盆叫“荒荒”、还有变寿桃的、变火炉子的、变小孩的等等。俗话说:变出来容易变回去难……[详细]
  吴桥杂技“八大怪”之一李印槐表演吞宝剑吞球主要靠的是气功和天赋,铁球吞入腹中,靠气功控制、托住铁球不让下沉,并让其停留在胃幽门的位置。铁球喷出时,需要借助气功,气提丹田,铁球便迅速喷出。吞宝剑用的剑,剑长约50厘米,系钢条锻炼而成。表演者吞剑前先用酒精棉球把剑擦干净,然后将剑缓缓地送入口中,几分钟后,除了剑柄,整把宝剑就被吞入口中。这一传统民间惊险气功表演节目,也是过去民间“庙会”(物资交流会)必……[详细]
  肃宁武术戏肃宁武术戏,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据传,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其家人,进京卖艺,结识了南方某昆曲剧团,后又同台演出,时唱时打,多种形式不断融合,形成最初的武术戏,在北京演出时一炮打响,极受欢迎,后张子谦因故率班回到肃宁,当地百姓是喜闻乐见,因此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纷效仿,使得武术戏红极一时。武术戏,老艺人喜欢把它叫“玩艺儿”。艺者,武艺、艺术。武术戏主要的武打包括八翻拳……[详细]
  曲周花车,原名“拉花车”,为汉族民间舞蹈,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民国初期曾一度鼎盛。现主要分布在安寨镇安寨,南马店等村,每逢春节、元宵节到县城参加文化活动,深受人们喜爱。曲周花车以冀南“地扭子步”为基调,同时吸收了戏曲中的部分技巧,其特点是细腻活泼,比较典型的舞法有扑蝴蝶、抖肩、抖膀子、晃腰、下叉、鹞子翻身、小开门等,道具主要是花车,表演时以跑园场为主,同时加入串八字、烂泥窝、卧车、上下坡等场面。……[详细]
  河间大鼓演奏风格独树一帜,鼓谱丰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是河间丰厚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内容。2006年,河间大鼓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河间大鼓历史上的一件喜事、盛事。河间大鼓因其体大而得名。制鼓专业行的师傅说:鼓面直径1.8米以上的叫做大鼓,2.0米以上的叫特大鼓,鼓的打击面用牛皮制成,为了发音响,又悦耳,耐打击,牛皮不得有鞭伤、刀痕、针眼,质量要求十分考究严格。河间……[详细]
  泊头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建镇于金代,自古就是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泊头自古为兵家所争之地,市境东为运河,西有驿路,运河两岸,轮舶辐辏,商贾云集,为津南第一大商埠。汉代河间献王刘德曾在境内严家铺筑日华宫,集毛苌等硕儒研学著书,文化底蕴深厚、渊源流长。金大定七年(1167)析乐寿置交河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桥驿,俗称泊关驿,后又设泊头镇。泊头市原来叫泊镇,因为以前的“泊镇泥……[详细]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泊头市类别:传统技艺名扬全国的泊头火柴厂在1912年创立,最早发起筹建火柴厂的是沧县人钱立亭、泊镇人李雅轩。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是泊头第一家现代工业公司。火柴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六项,即抗潮性、引梗性、拉力、自燃点、发火情况、火柴盒标准。它的工艺流程主要集中在四条生产线上:首先是木梗生产线,其次是火柴生产线,第三是包装生产线,具体是装盒、刷磷、包封、装箱。最后是制……[详细]
  黄骅渔鼓是一种板腔体曲艺形式,发祥于河北黄骅渤海湾畔的冯家堡,传唱于当地沿海渔村。相传,乾隆年间一个隆冬,黄骅冯家堡村来了一个要饭的花子,听口音是山东人。这人要饭与众不同,不挨门乞讨,而是当街站立,怀抱渔鼓,边敲边唱。他悲凉的歌声,引来满街渔民。老人嗓子好,一曲《美猴王出世》,竟让人忘了天寒地冻。人们一商量,留住老人别走了,唱完再说。后来得知花子原是老艺人,家乡闹灾,-乞讨。老人一住就是几个月,唱……[详细]
  盐山竹板书俗称“呱嗒板子”,是河北省盐山县极具地域特色的说唱形式,盐山竹板书演出自由灵活,随景编制,与观众互动,在河北、山东一带很受欢迎。是流行于河北、山东两省的一种民间曲艺曲种,被《中国戏曲大辞典》收录。盐山竹板书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形式而被《中国戏曲大辞典》收录。盐山竹板书由河北省盐山县杨集村张朝旭(原名张奎胜)(1896-1970年)所创。起初,张朝旭用一副竹板伴奏,后由其子张立恒进行改革,另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