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评剧是我国近百年来成长较快、流布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唐山地区,流行于河北、京、津及华北、东北各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初为私人班社,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几天后在军管会的领导下,重组义合评剧社,恢复演出至今,自建团以来,常年在河北及周边省市演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自建团以来,就广揽博收,兼容并蓄。几代主演既演白派戏,也演新派戏;既演传统戏,也演现代……[详细]
  梅花调俗称“鼓碰弦”,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农村一般是农闲时盛行或集市、庙会、打地摊说棚书,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馆,大都是单口,只用一鼓、一个月牙板,乐队仅用三弦伴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音域较宽(在四个八度以上),又因多是男声,听起来浑厚、朴实、婉转动听,有较丰富的表现力,既能说唱小段,又能说唱大书,是当时比较盛行的曲艺形式。“梅花调”历史悠久,是地域地方性很强的民间文艺,从元代兴起,……[详细]
  灵寿白马岗村的跑竹马创立于清朝末年,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距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跑竹马的道具原料为竹篾子和糊窗户用的韧性很强的毛头纸,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竹马表演套路主要有《二龙出水》、《五股攒心》、《四门抖底》等,演出时伴奏齐鸣,先绕场,姿态轻盈,串铃叮当响,热闹非凡,然后,变换各种队形,在慢步行进时,加以民间小曲演唱,其词曲婉转、古朴。男演员身穿马褂、彩裤、系……[详细]
  武凡同高跷马是一种脚踩高跷,身系竹马、跷、马结合的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武凡同村。武凡同高跷马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独特,影响力大。武凡同高跷马产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尹老美(生于1856)首创。尹老美到平山县石桥村赶庙会,当时参加庙祭的舞队很多,有竹马、跑驴等,多在平地舞蹈,观众因人太挤看不见,尹老美是高跷队员,便联想到高跷的居高临下,人人可见。回村后征得会首同意,做了马身,装……[详细]
  永清县里澜城镇瑚琏店村,系洪武年间(约1380年)始建。瑚琏店同乐圣会的“大头和尚戏柳翠”俗称“大头会”,建清光绪初叶,于1886年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并传承至今。从表演风格上看,瑚琏店同乐圣会的大头会由周傩、汉代傀儡戏等艺术继承而来。戏的结构完整,接近元杂剧体式。演出不受环境限制,涉及演员少,但角色多,有大和尚、二和尚、柳翠、丫鬟、柳员外、柳夫人六个演员,六个角色可谓众花会中的“轻骑兵”。瑚琏店同乐……[详细]
  李家庄属邯郸市临漳县临漳镇,位于临漳县城东区。人口2345人,因盛行皇杠而闻名县内外。李家村的皇杠起源于明朝末期崇祯年间,源于民间的求雨和祭祀龙王仪式。经过历年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高跷、皇杠、帏子、威风锣鼓、探马、三眼枪、坐地炮等形式的民间花会艺术综合体。其中皇杠两付,由一根五米长的木杠为一中心杠,中间上设一平台,平台上安放菩萨、寿星、仙鹤等供奉偶像,由二人分别各抬一付,在街头行进间表演,祈……[详细]
  赞皇丝弦是石家庄中路丝弦的一个重要流派,她的唱腔高亢嘹亮、婉转悠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征,经过封广亭和其弟子程永奇、吕国增、景荫楼的改造和发展,赞皇丝弦和老调娃娃腔的部分唱腔恰当柔和,形成了赞皇丝弦气势雄浑、声情并茂、清脆委婉、韵味深长、字正腔圆、细致入微,既新颖独特又不失古朴苍劲的艺术特征。解放前,赞皇县有丝弦二十六家,其中以著名司鼓老艺人王喜文的私人戏班最为著名,俗称王喜文剧团。1953年王喜文……[详细]
  曲周柳子腔是曲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为侯村镇堤上村独有,这里是明朝万历年间户部尚书陈玉陛的故里。曲周柳子腔属弦索腔系,属柳腔的一个派别,伴奏所用的主要乐器高音四胡和中音四胡,伴奏时所形成的旋律一高一低,奏出之声象五、六月大雨之后出洞的青蛙(土语称-)的叫声,所以人们戏称柳子腔为“-嗡”。民国初年,因此名欠雅,更为“柳子腔”。剧情内容往往以家庭为中心,演绎悲欢离合的故事,通过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姑……[详细]
  井陉晋剧流传于石家庄市的井陉县,井陉与山西接壤,该县是千年古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感恩文化之乡。故井陉人酷爱晋剧,十九世纪中叶,晋剧传入井陉,到二十世纪初,可谓“村村有戏楼,人人唱晋剧”,全县各村都有了晋剧戏班,仅台头一个村就有三个晋剧戏班儿。这些晋剧戏班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开锣唱戏。井陉晋剧有剧目三百多个,曲牌五百余种,自创剧目在省、市连获大奖,唱段入选《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并有《火烧庆功……[详细]
  内邱汉初置中丘县,今称内邱县,位于河北邢台西北20公里。全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内邱神码,俗称神灵码,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它的独特性、原始性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内邱境内存有不少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春秋战国文化等遗迹,出土于邢侯二夫人墓的邢侯簋证实了内邱是邢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时期程子,被孔子称为“天下贤士也”;十六国著名政治家张宾辅佐石勒建立后赵;汉代的郭巨流寓内邱……[详细]
  肥乡县高庄村位于县城西北两公里处,309国道依村而过,余公河曾流经村西,交通便利;该村历史悠久,明代建村,清末曾经出过秀才赵璧臣、武术名家宋老冒;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才使得高庄跑竹马艺术绵延不绝、传承至今。高庄跑竹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村中长者介绍,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战乱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匆忙逃往西安。等战事平息后回驾北京时途经邯郸。为讨好慈禧,沿途各县官吏大力组织民间文艺活动,迎接……[详细]
  泊头市位于渤海之滨、武术之乡沧州南部。泊头-拳,自明朝万历末年一侠士张明授艺于泊头红星八里庄曹振朋,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继-拳武术大师曹振朋之后,传承至今已历九世。曾一度出现了“大刀王五”王正谊、“佟忠义”等武术名家。-拳法基本功有桩、腰、腿、掌、气五功。拳套有-拳前四趟、后四趟、回龙拳、行门八式梅花拳、五花炮、八折拳、关东拳、关西拳、十八趟截打拳、旋风掌拳,还有大洪、小洪、太祖、关西、弹腿、-……[详细]
  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出土大量黑陶,从而掀开了中国“龙山文化”光彩的一页,即“黑陶文化”。馆陶地处黄河下游,自古就有发达的制陶业,属典型龙山文化系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馆陶黑陶已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展现世人面前。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陶文化。馆陶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古道……[详细]
  篓子灯,又称“椅子灯”,流传在河北东部的丰南区、丰润区等环渤海地区。因面具是用鱼篓和太师椅制作,表演时面具内燃蜡烛而得名。其产生无文字可考。篓子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遗留在民间的傩舞,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丰南区傅庄子村的篓子灯,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是河北东部一带为数不多的民间傩舞,可谓古燕赵“乡人傩”的活化石。传统的篓子灯表演由六名男子分别扮演五个小鬼和一个判官(钟馗……[详细]
  软秧歌流传于怀安县第六屯乡第九屯村及阳河岸,兴起于光绪年间,其表演艺术中揉进了晋、冀、蒙三省多种地方戏的特色,唱腔舒缓,特点较“软”,被认为不能敬神,当地艺人就把“秧歌”前加上一个“软”字,故称“软秧歌”。软秧歌剧目原有四十余出,流传至今的有《字差》、《四玉带》、《五玉带》、《七人贤》、《借冠子》、《锁王束》、《吃盒子》、《猪八戒成亲》、《打一棒》、《破挂》、《吃瓜》、《白花过年》、《李三娘推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