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特产

山西省民俗文化

  寿阳民间剪纸发源于黄河流域中部,是黄河文化发祥地极为古老而原始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借助方寸天地,以历史传说为内容,以朴素的五色彩纸为原料,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表现了华夏民族勇于斗争、爱国爱家、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寿阳古老的山川文化积淀。寿阳福寿剪纸的原料一般为红纸或红色宣纸,工具为纸捻、剪子(或刻刀)以及画好的图样,或者直接凭着臆想构思构图,叠成五到六层,一气剪(刻)成。寿阳剪纸……[详细]
  赛戏是个十分古老的剧种,“赛”是古代的祭祀活动,意在酬报神福,祈求平安,因此,这一剧种是专为祭祀(赛)演出的,而且把戏剧活动和祭祀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叫“赛”、“赛赛”或“神赛”。赛戏属吟诵体戏曲,无唱腔,只有锣鼓击乐,以断句烘托气氛。赛戏的演出,有固定的台口,固定的日期,以及相对固定的剧目。赛戏表演较为粗犷、原始,除祭祀活动中特有的表演程式之外,还吸收了民间舞蹈、民间武术等表演技巧。赛戏整体……[详细]
  阳城旱船是阳城县社火表演中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流布于全县各个乡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数凤城镇东关村和西河乡陕庄村的旱船表演。旱船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活动方式也由单纯的祭祀(祈雨)活动扩展为庙会等社火活动和正月十五闹元宵等节日庆典活动。阳城旱船是木制的船形结构,加以装饰,由艺人背缚表演。表演内容多为戏剧人物造型,有表现《杨家将》、《岳飞传》的内容,也有表现其他传说故事,创造了许多……[详细]
  阳城县位于太岳、太行、中条三山之间,境内山谷纵横,河流交织,桑林茂密,为造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阳城绵纸制作是当地一项传统产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工艺。据载,清雍正年间,县内的手工抄纸业已非常兴盛。当时的下孔村一带家家设池,户户造纸。阳城手工抄纸主要原料为桑皮,辅助原料有石灰、油胶等。主要制作过程包括选、蒸、晒、碾、切、抄等72道工序。具体包括收皮、选皮、栋皮、糙皮、蒸皮、晒纸、搭……[详细]
  皇城村重阳节习俗是流传在山西省阳城县以皇城村为核心区域的历史久远的传统民俗活动。九九重阳节期间,以皇城村为中心,全县十八个乡镇与沁水泽州相关村镇都有丰富多彩的“养老、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这种活动目前已辐射至整个晋城市,并逐渐传播到附近豫、冀部分市县以至更大的范围。据古代碑刻、诗文佐证,该区域最早约在明代正德十年(1515)即有过重阳的习俗。明、清两代,九九重阳、祭祖敬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吟……[详细]
  定坤丹又名“定坤丸”,是妇科传统名药。乾隆四年(1739)已列为“宫帏圣药”的定坤丹传统制作工艺被时任清宫监察御使的孙廷夔(山西太谷人)带回太谷,流传至今。200余年来,定坤丹一直延用传统手工制丸技术推丸模、挂蜡,熟地等药材的炮制也采用古法技艺,这在全国中医药生产行业中是独有的。定坤丹处方奇妙,配伍得宜,入药29味,融汇了中医药之大成,具有理气、健脾、补血、止血、镇痛、强壮等奇特功效,是传统妇科医……[详细]
  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疗法由王氏直系家族面传口授代代传承,尤其是王氏先祖吸纳清代名医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之精华,形成一套主治妇女不育或调经、崩漏等疑难疾病的独特良方,在国内中医妇科流派中占有重要一席。据王氏宗谱记载,其始祖王厚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率子迁居平遥东泉镇从事中医妇科诊疗活动,至今相传29代不绝,名医迭出。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以傅山女科治疗方法为重要思想,讲究明辨标本、分步调治、先攻后补、先补后……[详细]
  阳城县位于太行、太岳、中条山之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由于此地山高谷深,重峦叠嶂,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形成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许多与民俗活动相适应的礼仪文化、饮食文化长久传承并不断丰富,焙面娃娃食品工艺就是其中之一。焙面娃娃是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娘家为闺女送“十五”时所带的礼馍。阳城传统面塑分布很广,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生面塑、炸面塑、……[详细]
  兴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市北端,历史上这里曾是胡汉杂居的地方,汉代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或侵入或迁徙长期入居吕梁各地,也将先进的胡麻油压榨技艺带入本地。据《吕梁民俗》记载,公元410年鲜卑族秀容部贵族尔朱氏曾以岚县为中心,建立了秀容封国。鲜卑人入居兴县时,把野生胡麻、黄芥、下麻子和其它油料植物带入兴县培植,得到大面积发展。但当时胡麻还仅仅作为鲜卑人的主食,宋元以后,随着兴县粮……[详细]
  心意拳,又称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主要流行于山西晋中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常用于防身护镖和强身健体。自明末清初,逐渐形成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三大主要流派:一为以河南洛阳马学礼等为代表的河南马派心意拳;一为以四川金道人(金一旺)为鼻祖的金家功夫(心意拳);一为以山西戴隆邦、戴文雄、郭维汉、李洛能等为代表的山西心意拳。山西心意拳在基础桩功、拳架、拳式、练习方法、要领、……[详细]
  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它与苏作、京作、广作合为中国家具的四大流派。晋作家具用料精纯,制作考究,以体量朋硕、沉穆劲挺、框厚板实、大边坚梆为特色。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山西地域性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晋作家具在明代中末期硬木材料日渐枯竭的情况下,利用晋南地区优质软木如核桃木、榆木、楸木为材,沿用制作硬木家具的技术,发展传承至今。制作的家具线条流……[详细]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的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晋祠庙会同时也是晋、冀、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参与庙会的人数众多,也是各种民间艺术展示的总汇。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为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源于西周时期祭祀叔虞之母邑姜诞辰的仪式活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年间,晋祠周边村庄就开始了酬神演戏的迎神赛社活动。自明洪武二年……[详细]
  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首。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锣;平遥彩绘)。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3、木胎……[详细]
  碓臼沟秧歌是流布于大同市北部新荣区的西村乡碓臼沟村的民间歌舞,是活跃在晋冀蒙等省份的一个民间剧种,主要分布在左云、丰镇、凉城,及周边地区的下深涧村、张旺庄村、东胜庄村、座北窑村、光明村等地。因其唱腔多调、活泼、明快、旋律优美,兼有中原细腻和塞北粗犷的双重风格。地方特色浓厚,故颇受当地群众欢迎。新荣区西村乡碓臼沟秧歌剧团现有演职人员26名,大多数属于中老年演职人员,文化初小,如号称“活剧本”的老艺人……[详细]
  罗罗腔表演形式活泼,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是大同地区、河北部分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据清朝康熙年间戏剧家刘廷玑著《在园杂记》中记载:“近今且变弋阳腔为四平腔、京腔、卫腔,甚至等而下之为梆子腔、乱弹腔、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矣,愈趋愈卑,新奇迭出,终以昆腔为正音。”由此可见,罗罗腔是由弋阳腔演变而来的,其形成年代起码是在康熙年间以前,甚至在明代末年就有了雏形的罗罗腔,它主要活动在冀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