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清徐徐沟背铁棍艺术“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这句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谚,道出了徐沟背铁棍的艺术魅力。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吸纳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兄弟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活动雕塑”、“流动杂技”。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民俗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详细] |
“郭杜林”月饼是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具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至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享誉山西全省各地,并融入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深受民众欢迎的节日礼仪食品。郭杜林月饼名称的来历,山西民间有一则广为流布的传说。相传清初太原城内有一家糕点铺,铺里有三位手艺高超的师傅,分别姓郭、杜、林。有一年中秋前夕,三人因喝酒误了时辰,使和好的饼面发酵了,为避免东家责怪,师傅们急中生智往发酵的面中掺……[详细] |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淫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至今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皇姑如梦醒来,见自己躺在山坡花草丛中,回想火光冲天的白草寺,方知神仙相救,忙倒头冲西南方向便拜。拜毕起身,只见山沟中有一小溪流水潺潺,顺溪而上转过两座山丘,见山脚处有一汪清水泛着浪……[详细] |
形意拳是流行于太谷及其周边地区,一个内外功兼备、单练对练齐全、实践理论皆有的大派拳种,长期练习可以强身健体。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神拳李老农(名飞羽,字能然)在太谷护院保镖时,首将祁县戴氏心意拳传入境内。其后十几年间,他与弟子车毅斋、贺运恒以及李广亨等经过反复实践,潜心研究,在心意拳基础上发展创编,并命名为“形意拳”。形意拳的内容包括形意基本功——三体式桩功;形意入门拳——十二路形意弹腿;基……[详细] |
任庄扇鼓傩戏是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民“遵行傩礼,禳瘟逐疫,祈福祛灾”,于每年仲春进行的一项古老的汉族民俗祭祀表演活动。《扇鼓神谱》发现于1986年。这是傩戏传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经鉴定,该神谱为宣统元年许文炳手抄本,现珍藏于山西省任庄村许世旺家中。原件长17.5厘米、宽18.5厘米,单页双折、麻纸无格、纸稔装订、毛笔竖写。手抄原本现存21页、42面,约8000余字,详细记录了12折傩戏的演唱内容,……[详细] |
庆唐神鼓也称“浮山架子鼓”,主要流行于浮山一带。据《浮山县志》记载:“天圣宫在县南三十五里羊角山之麓,唐武德二年建祠(庆唐观),天圣五年,诏改观为天圣宫……”,庆唐神鼓正是在天圣宫道乐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浮山架子鼓是一种大型的鼓乐表演。在乐器使用上,架子鼓只有鼓、钹、锣三件乐器,平时多用钹领奏,偶尔也用锣领奏;在乐队编制方面,其编制比例一般是一鼓、两钹、四锣;在节奏方面,主要由基本节拍与节奏的基本字……[详细] |
泽州对鼓是流传于山西省泽州县大箕镇的一项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当地流传有“朝天一扇碑,祈雨一对鼓,三十一孔桥,二百零俩狮”的说法。据对鼓老艺人常小和回忆,泽州县大箕镇小箕村自古以来就有对鼓参与取水、祈雨、闹红火等民俗活动。泽州对鼓共有曲目十套(部分艺人认为十二套,但目前无人会打第十一、十二套),以“小闸”与“大闸”(近似于小过门、大过门)连接各套。早期乐队编制一般为8鼓2马锣2“小叫狗”(小锣)1小钹……[详细] |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主要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四大名砚中唯一泥砚。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经此西流,带来大量富含多种金属矿物质的泥沙沉积成床,得天独厚的澄泥资源,为澄泥砚的制作创造了条件,尤其为澄泥砚“窑变”为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香紫等自然色彩创造了条件。唐宋时期澄泥砚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作……[详细] |
御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酒文化和皇室文化的集萃,是历代帝王为追求享乐和长寿,取珍奇名贵药材用陈年佳酿浸制提炼而成的珍贵酒品。明代方士邵元节创龟龄御酒进献嘉靖皇帝获赞,其弟子(山西太谷人)将“御酒”处方工艺带回晋地,托太谷西山底永生泉酒坊配酿生成“龟龄御酒”,传承至今。龟龄御酒的基酒采用清香型酒底,其特点是用粮纯正,为三粮三糠(三粮即高粱、大麦、豌豆,三糠即谷糠、麦糠、稻糠),水质取太谷凤……[详细] |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药材的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也是去除毒性、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晋商发祥地之一。当地自然环境良好,水质清洁,富含多种矿物质。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传统及制药产业。过去,由于太谷富户集中,生活骄奢,对医药的需求极为迫切,因此太谷医药行业适时而兴,早……[详细] |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就是使用金、银、铜等金属为原材料,采用锤碟刻镂等繁杂、细巧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饰物或器皿。金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使就用黄金做饰品了。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制作得到了空前发展,技艺精美娴熟,其风格华丽、浓艳、雍容华贵。金银器制作技艺非常复杂,要求很高。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同样造型、同样做法、同一个人制作的产品,在外形上都有细微差别。有的大型器皿……[详细] |
山西面塑各地叫法不一,形态各有特点,它们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其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富有美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新绛地处汾河下游,是山西省小麦主要产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用白面塑成猪、羊,代替真猪、真羊祭祀。此后,这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便在古绛州一带沿袭下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详细] |
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了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运城市永济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棉花种植的理想之地。长久以来,棉织品加工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手艺。在永济市开张镇一带,是“三晋植棉第一镇”、全国著名的22个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惠畅土布制作技艺就在这里。当地农民春育棉籽、夏管棉……[详细] |
鎏金始于春秋战国,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该技艺是将金和- 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待加热使- 蒸发后,金便附着在器面不脱。千百年来,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塔台及佛像等的装饰上。20世纪80年代末,鎏金器价格迅速上涨,而今,鎏金物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朔州地处山西北部,与河北、内蒙接壤。铜鎏金工艺在此传播辐射的实际范围为:向南为忻州……[详细] |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民国期间,吴村的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就栽种葫芦,然后制作成水瓢、酒壶之类。刘广维和刘生明父子是走村串巷的货郎,除了兜售针头线脑、日用杂货外,就是吴村的葫芦水瓢、酒壶之类。后来,他们在葫芦上用刀刻上一些吉祥的话语,或用烧红的铁器烫个简单的图案,这便诞生了烙画葫芦。2006年,吴村的刘石安和薛改莲成立了烙画葫芦协会,开展种植管理,技艺培训,这一古老的技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