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特产

内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驼球,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驼球是一项与众不同的体育竞技项目,由运动员和骆驼相互配合完成。除了运动员,驼球比赛中另一位“重量级”选手就是骆驼。参加驼球比赛的骆驼应选择四肢较长、身体健壮、反应灵活、速度快的赛驼。比赛中球手除可采用多种合理技术击球外,还可利用乘驼掩护或者合理冲撞。因此,这个项目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蒙古族驼球起源于古代漠北少……[详细]
  察哈尔婚礼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乌兰察布蒙古族文明礼仪的又一代表。提亲首先从提亲开始,男子到谈婚论嫁年龄,家长要举行提亲仪式。男方家长邀请懂礼节、明事理的人当提亲人,也就是媒人。察哈尔蒙古人称为“扎古查”。媒人选择合适的姑娘家之后,先给佛祖献哈达,然后向女方长辈敬献哈达并表明来意。女方长辈虽然接受哈达,但不会马上表态,要待日回话。男方媒人完成礼节,就返回等消息。女方长辈听从女儿的意愿,在很……[详细]
  蒙古族服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云南等省、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域。蒙古族服饰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在元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奢华艳丽、气势恢弘、华贵考究的服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蒙古族各部落有了独立的发展空间,蒙古族服饰的类型和种类不断增多,形成了各部落服饰的不同特色并延续至今。蒙古族各部落服饰均有男女老幼、已婚未……[详细]
  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又名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勒勒”原是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是为适应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而制造的交通工具,现在东乌珠穆沁旗及其周边地区依然可见。勒勒车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从秦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勒勒车是牧民流动的家,“行则车……[详细]
  固阳县现有剪纸人员103人,“剪纸文化大院”3个,民间艺术创作工作室1个。民间艺术创作工作室现由5名专业教师组成民间艺术教研组,对剪纸教材、剪纸教案和剪纸创作工艺进行科研探索,承担全县剪纸人员的创作培训工作。固阳县职业高中在“美工”专业班开设了“剪纸”课程,每周剪纸专业课3课时,其中理论课1节,实践创作课2节,除剪课程纸外,还设有色彩、素描、简史、图案、艺理、麦秆画等六门课程。剪纸课采取理论讲授与……[详细]
  麦秆画,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详细]
  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的美誉。      通辽版画多取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民族和地区特色浓郁。 1987年,扎鲁特版画100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90年版画再次进京展出,在第十届全国版画展中,入选5件作品,其中《春的气息》获铜奖。版画《敖特尔的春天》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1990年,有87件作品在江苏美术馆展出,《五月》……[详细]
  内蒙古牛皮画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绘画工艺,它具有着工艺精美古朴、画面细腻、造型逼真等特点。 皮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起初羊皮地图,原始装饰画最为常见。在漫长的演变中,民族气息逐步浓郁。直到近代,经过几代皮画艺人的探索,才将其绘制在北方草原土生土长的牛皮上,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具有半浮雕效果,且画面经久、不变色等特点的牛皮画。正因如此,皮画的选材与绘制都有着特殊的原料和技法…… ……[详细]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达斡尔族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质服装外,达斡尔族还穿布制的袍子和裤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时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详细]
  皮画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皮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溶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成为一种难得的馈赠佳品和高雅的室内装饰品。 蒙古皮画,精选草原天然优质牛皮经过特殊描绘、着色、层染、抛掐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等一系列工艺,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做完成。 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皮革所具有的皮质皮色,具有线条流畅,构描图别致,立体感强,色彩柔和等特点,给人以全新的艺术……[详细]
  鼻烟壶是用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料制成。其样式有佛手形、梨形、茄形、桃形和柿子形。小巧玲珑,华丽多彩,典雅美观。鼻烟壶的结构包括壶体、壶肩、壶颈、壶勺、壶盖。造型则可圆、可扁、可方,也可多面体型。圆中又有扁圆,桃圆、蛋圆、滚圆。其外表装饰上雕刻精美,所以被蒙古人视为珍贵之物,姑娘们恋爱,也以精心刺绣美丽的鼻烟壶袋子作为信物。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以富有高级油分且香味的干烟叶和入必……[详细]
  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鄂伦春族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他们的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他们一般以氏族为中心,在一条或几条河的流域范围内活动。冬季的住地比较固定,春、夏、秋季随着主要……[详细]
  “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鄂温克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结合部,历史上,生活在森林中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人,生活条件极其严酷,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处在悲哀和痛苦中,于是,他们努力创造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民族的-中互相鼓励,他们围着篝火欢歌起舞,于是就有了“瑟宾节”这样的狂欢节……[详细]
  蒙古族的盛大会。“那达慕”意思是“娱乐”和“游戏”。通常须看当年的牧业生产情况,一般是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小开就是指在旗(县)、苏木(乡)开,或嘎查(村)开,或个人筹办,百二八十人开;大开就是指盟(专区)里开,参加者有几万人。旧时,举行那达慕大会时还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祷神灵保佑,祝福草原牛肥马壮,人畜两旺。夜间,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围着篝火,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马……[详细]
  “博格达乌拉”祭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蒙古族原始信仰和传统习俗的重要体现,是草原游牧民族民俗文化在扎赉特大地上的沿袭和传承,深受民众推崇,除了感受蒙元风情,欣赏神山风光外,每年的祭祀结束后,游客还可以观看蒙古族射箭、博克、赛马等传统竞技活动,体验蒙古族儿女的古朴热情和畅快奔放。随着神山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跨地区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员逐年增多。每逢举行博格达乌拉祭祀,来自黑龙江、吉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