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蒙古族女性首饰首推头饰,亦称头戴。一副上等头戴价值数十匹良马。头戴是在姑娘结婚时,由男方依据家庭经济状况准备的,因此,其档次略有区别,而造型风格大同小异。头戴主要用珍珠、玛瑙、玉片、玉珠、金银串缀而成。蒙古族妇女头戴的特点是额部编缀,有流海型珠串与头顶部用白银镶的大型珊瑚顶盖相联,左右脸颊两边相垂珠串垂缨,脑后部是整块或金银镶的玉珠,玛瑙串以珍珠、玉珠成一整体。做工精巧,装饰方便,特别是前……[详细] |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像崇拜苍天一样崇拜火。他们认为,火是天神赐给人类温暖和生命的源泉,是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的使者,是与人类生活的荣衰有着息息相关的崇拜物,是家庭的元气,是生活欣欣向荣的象征。蒙古人称继承父母遗产为“接续圣火”或“守圣火”,其本意就是儿孙继承其祖先点燃的、父母继承下来的圣火。蒙古民族祭火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进行。传说中,火神每年过年前要去上帝那里禀报人间的一年景况。为预示新的一年……[详细] |
阿巴嘎潮尔即通常所说的潮尔音·道,它完全是用嗓音发出的声音,如同哈拉哈潮尔、呼麦一样用嗓音发出不同的音和音色。演唱潮尔道(čogurdaguu)之“潮尔”,意为“回声”、“和声”、“回响”,是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多声部合唱形式,仅存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过去,潮尔道是在宫廷王府或隆重的庆典仪式、大型那达幕会上由专门的“王爷的歌手”演唱。表演方式是由一名歌手唱长调形态的旋律声部,其余人演唱持续的……[详细] |
俄罗斯族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耶稣复活节”,俄语称“巴斯克”节。传说其隆重程度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在节日到来之前,人们开始忙碌,室内粉刷一新,圣像龛前精心布置、装饰。提前烤制出大量不同风味、不同造型的糕点。点心中有一种呈圆柱状的大蛋糕,俄语称“古里契”,蛋糕上有“XB”字母的奶油花,此蛋糕是敬神和主客共享的上等食品。华俄后裔继承了俄罗斯人热爱生活的特性。他们大都能歌善舞,一个简单的扣子琴就能……[详细] |
脑木更山的传说脑木更山像一口硕大无朋的巨锅,扣在(四子王旗)杜尔伯特草原的腹地上。它三面环山,呈坡状向北面悬崖倾斜,呈鸟瞰之势。站在西北处眺望,只见青蓝笼罩,扑朔迷离的蜃海中,时隐时现地浮动着一张紫檀木似的大桌子,这就是平顶的脑木更山,近山而观,其形则像一张绷紧的弓。脑木更山的西南空地上,有一峰如箭,直指苍天,这就是牧人们世代作为神物供奉的脑木更敖包。相传在很古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原,被一个恶魔……[详细] |
黄旗海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察右前旗黄旗海所在之处是一片低洼荒原,因为没有水,这里一片荒凉,被当地牧人称之为“死亡草原”,没有人来这里居住。牧人们祈求这片草原水草肥美,也盼望年年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便给这片荒原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巴音塔拉,汉语意思是“富饶的草原”。有一天,突然雷雨交加,从天上降下一匹又高又大的神马,落在低洼处,只见它全身洁白如雪、鬃尾拖地、胸宽腿长、健壮无比,活像一只威武的狮子。这……[详细] |
蒙古族传统皮革造型技艺,是以旋转刻刀及印花工具,在皮革上进行刻划、敲击、推拉、挤压等创作,以制作出各种立体图案及效果,或平面山水画缀以装饰图案等,其特点是使图案纹样在皮革表层雕琢出凹凸的层次感及优美纹饰。蒙古族传统皮革造型技艺分布区域广泛,主要流传在阿左旗境内,阿右旗、额济纳旗也有部分区域流传。我区其他盟市和新疆也有皮雕技艺,但由于环境影响,所选用的原材料有所不同,阿拉善主要采用骆驼皮、羊皮、牛皮……[详细] |
二龙什台的传说二龙什台是蛮汉山的主峰,海拔2305米,这里奇峰叠翠,泉水叮咚,气候氤氲,一片祥和的景象。主峰两侧,横卧着一金鸡状的山丘,人称金鸡岭,它和主峰遥遥相望,大有相恋之情,给人们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这座山里住着两户人家,他们都以打猎为生,一家有一个男孩,名叫白桦,生得高大挺拔,十分英俊。另一家有个女孩,名叫灵芝,长得如花似玉,十分聪慧。俩人虽然住得近在咫尺,但很难见面……[详细] |
蒙古族婚礼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蒙古人粗犷、豪爽、勇敢、智慧、勤劳、善良的民族性格。蒙古族分布地域广阔,因居处地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婚礼仪式。传统婚礼在蒙古包内进行,在婚礼中,民族传统服饰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各地婚仪大同小异,展示骑术是其中一大特色。婚礼过程往往伴随着形式多样的歌舞表演,场面十分热烈。西乌珠穆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旗……[详细] |
蒙古族拉弦乐器包括潮尔、马头琴、四胡。潮尔形制类同马头琴。马头琴多用于独(领)奏、重奏、合奏,以及与交响乐队、管弦乐队协奏。在陶力的演唱中,马头琴还常常是演员手中的道具。四胡不仅为蒙古族说唱类唱腔伴奏,也可在民乐队和混合乐队中担任重奏、齐奏、合奏和独奏,并可以弥补民乐队高音区之不足。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当地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与陶力、好来宝、乌力格尔、科尔沁叙事民歌你中有我……[详细] |
乌拉特民歌的历史渊源,要从乌拉特蒙古人从呼伦贝尔草原迁徙到此定居生活讲起,1648年乌拉特蒙古部落受清朝指令迁徙到现今的乌拉特地区镇守疆域,从而乌拉特民间文化艺术也将随着迁徙流传到西部,成为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乌拉特民歌大部分从东北带传过来,并与隔河相居的鄂尔多斯民歌文化长期交流相溶出现了很多相似而相近的民歌。直到十八世纪上旬,乌拉特地区随着宗教信仰的盛行,各大庙宇的建起……[详细] |
唐代渤海国流传一种叫作“踏锤”的民族歌舞,是満族秧歌的起源。満族秧歌亦称“鞑子秧歌”。鞑子秧歌中鞑官官服背后绣“银牌天使”四字,则源于辽代有向女真族索贡海东青的使者号称“天使”,佩银牌。可见其历史久远。近代以来,伴随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流民的迁入,内地秧歌传入吉林。満族秧歌对内地秧歌的美学观念及其音乐、舞蹈形式有所借鉴,并承袭了满族歌舞“莽式空齐”及萨满舞蹈的传统风韵,着重表现満族生活习俗,逐渐形……[详细] |
好来宝是蒙古族曲艺曲种,用蒙古语演唱。好来宝在蒙古语中意为“联韵”,即各句唱词的头一个音节谐韵,故又称联头韵。有的则将好来宝译为“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蒙古族曲种。意译为“连起来唱”或“串起来唱”。表演特点与汉族的数来宝和莲花落近似。好来宝,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蒙古族曲艺之一。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详细] |
脑阁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社火,内蒙古脑阁系清代中期由晋北地区传入,至今已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其中以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的脑阁最为有名。脑阁的“脑”是山西、陕西、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的方言,意为将东西举起扛在肩上。脑阁一般由成人和儿童组合表演,下面的成人上身套上铁架子,称为“色脚”;上面被“脑”的儿童也用铁架子固定起来,称为“色芯”。下方“脑”的人腰要挺直,扭、颤、摆、行走、舞……[详细] |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元、清时期,正蓝旗就是皇家御用奶食品供应基地,被誉为“察干伊德”文化之乡。史料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在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城外设置过大型的皇室奶食品基地,故正蓝旗一带的蒙古族察哈尔部落“察干伊德”加工和生产方式由来已久,以净、精、美等特点位于其它部落之首。而后,他们把蒙古族奶食品的制作方法传承下来,形成“察干伊德”文化。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