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特产

辽宁省民俗文化

  复州双管乐是辽宁省的传统民间音乐。据有关史料记载,复州双管乐于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传到复州,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双管乐以大连市瓦房店复州城镇为中心,辐射瓦房店市所有乡镇。既添节日气氛,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汉族民间音乐,复州双管乐刚柔相济,它的音色既有粗犷、豪放、高亢的一面,又有深沉、委婉、细腻、柔美的一面,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它吸收了西洋……[详细]
  辽宁是满族形成、崛起、壮大的地区,蕴涵着广博深厚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内涵。满族民间故事生成于满族由“渔猎”转向“农耕”,并且与汉族文化密切接触、融合,逐渐形成满汉杂糅的文化特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特点都鲜明地体现在由辽宁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传承、“记录”他们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故事中。满族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由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之对……[详细]
  北票民间故事是辽宁省的地方民间文学。包括风物传说、人物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风俗故事、笑话、寓言等八大类,此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民间歌谣,谚语。2008年6月7日,北票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北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与北票人民所继承创造的精神财富有机组成部分的北票民间文学,自然会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北票……[详细]
  千山的佛教音乐分诵经和器乐两个部分。器乐曲主要是笙管乐,其曲牌多与辽南民间流传的笙管曲相同,传统的诵经音调属于北方韵,历史悠久,目前尚不知其起始年代。北方韵是曲牌体音乐,其中多为唐宋时期流行的曲牌,如【望江南】、【挂金锁】等。千山佛教北方韵原不是千山独有,但是由于它地处东北,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自然受到东北民间音乐的影响,形成独特的音乐个性。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僧人到营口、长春、哈尔滨建寺,……[详细]
  凌源皮影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1996年,文化部命名凌源市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艺术)”。1999年9月17日,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在参观凌源收藏的几千卷影卷时说:“凌源的影卷可为全国之最”。凌源皮影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国内外较有影响,曾多……[详细]
  是辽宁鞍山海城的特产。海城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它是用驴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灯光照射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皮影艺人边演唱边操纵,并伴以音乐伴奏。在过去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深受海城老百姓喜爱。海城皮影戏属于河北滦州影调,具体于清嘉庆年间传入海城牛庄,道光年间吴老秀等皮影艺人的演出活动十分活跃,其弟子等活跃于大石桥、盖县、复县一带形成了辽南影调戏。民国初年,山西的吴志甸来到海城南台烟台村后,教柳元邦、苏乐天等……[详细]
  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皮影戏真正活跃和盛行的时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当时河北一带“白莲教”盛行,有皮影艺人也参加“白莲教”,被清政府诬为“悬灯匪”,并下令禁演皮影戏。河北滦州皮影艺人1大量流入东北并进入辽南。复州皮影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从1932年开始,复州皮影戏1停止了演出,抗……[详细]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详细]
  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清代文献资料显示其可考的历史有三百余年。清末海城高跷日见成熟,形成一支职业半职业的艺人队伍。艺人们身怀绝技,各有千秋,故其传承谱系蔚为壮观。从1820年的第一代传人小金子、大来子,到1887年第二代的红、粉、黄、蓝、白、青六朵菊花(艺名),1902年第三代的张久荣(艺名白菜心),1940年-的吴奎一(号抓地虎)、王凤翔(号滚地雷),1951年第五代的王连成(号王小辫),197……[详细]
  闾山民间文学是闾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口头民间文学,围绕着古老而美丽的闾山和座落于它脚下的古城而产生,它源于群众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反映出人们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渴求。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编印了《民间故事集》、《闾山的风物传说》、《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北镇资料本》。北镇境内医巫闾山为我国古代五大镇山之一,被推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尔雅·释地》对之有“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旬瑜琪焉”的赞……[详细]
  大连核雕源于民间吉祥艺术,它寄托着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核雕制作的难点在于由于每个桃核的纹理和凹槽都不一样,其质地、密度、硬度、弹性也都不同,所以在核雕创作中只能顺势进行。最初要依照桃核表面的纹理来进行大框架的构思。在创作中,还要根据桃核内部随时可能出现的暗孔来调整过程。整个制作过程是一个边思考、边创作的过程,并无固定的章法可循。核雕制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手法,也没有固定的画法和技法,需要随……[详细]
  东北古建筑地仗(油饰)、彩画技艺是对建筑承重的主要木构件进行加固、防腐处理,稳定坚固整体建筑的一种技艺,是中国传统建筑修缮技艺的装饰流派之一。地仗是一种中国传统土木工程技法,即在木质结构上覆盖一种衬底,以防腐防潮。为美观其上通常做油饰彩绘。这种做法大约成型于明代,据说由唐、宋建筑油饰彩绘工程的衬地逐渐发展演变而来。所用涂料以及干燥后的涂层也称地仗,以发酵的动物血液、桐油、面粉、砖灰等混合而成。地仗……[详细]
  煤精雕刻是辽宁抚顺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它伴随着抚顺煤矿工业的开采而兴起,逐渐发展成为抚顺当地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同玉雕、木雕、砖雕等并列成为中国古老的雕刻艺术品种之一,被写进中国工艺美术史,并不断传承发展享誉世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6月,抚顺西露天矿闭坑,致使煤精资源更为稀缺,在雕刻艺术品中尤显珍贵。半坡遗址中神秘的珥铛形器;毛主席视察抚顺时赏摸的弥勒佛;北京人民大会堂摆放的地球……[详细]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作为辽宁地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5后”冯月婷是辽宁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这项古老技艺情有独钟。她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将漆器和砚石结合,实现了为松花石上色的技术突破,并为每种创新器型和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在第十三届“华礼奖”创新设计大赛中,她的五件松花石作品分别荣获三枚金奖、两枚银奖。松花砚的“个性”……[详细]
  少北拳是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个传统武术拳种,由少北宗师张荣时先生创编。少北拳认为,千百年来,武术有功于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用它曾培养了历代的将士,对于开拓祖国的疆域,奠定祖国的万里河山,有着巨大的贡献。少北拳主张,武术乃健身自卫之术,健身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共性,自卫是武术运动的个性所在,武术离开了自卫、击技那就失去了武术的真正意义。是由“长拳、短打、破拿、巧遁”四部分组成。长拳的主要套路有“点刚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