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特产

黑龙江省民俗文化

  南方人过年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北方人过年吃饺子,表示除旧迎新。这是南北绝然不同的习俗。现在,住在城里的北方人已经将蒸馒头的习俗淡化了,但是包冻饺子的习惯还保留着,最晚三十那天饺子就得包了冻上。东北人过年包饺子是件大事,要用最好的面来包饺子,所以一到年根前,各家都想招整好面粉。包饺子,在南方人看来是件挺麻烦的事情,但在东北人手里却是小菜一碟。东北人对饺子百吃不厌,有这样的说辞叫“好吃不如饺子,好受……[详细]
  满族巴拉莽式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满族巴拉莽式是萨满祭天、祭山仪式(即跳神)完毕后,由男女青年起舞直至深夜的群体舞蹈。舞者皆赤膊披发,男着皮裙持手铃,女着柳叶裙。舞蹈有8段,传承下来有“开门红”、“满堂红”、“二点鼓”、“整阵容”和“喜火乐”等5段。巴拉人属黑龙江满族的一支,祖居牡丹江西部张广才岭山区,以狩猎为生,清中后期才下山定居,保持着每年春季祭天、祭山的传统习俗。巴拉……[详细]
  齐齐哈尔木板书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郭志安泰义齐齐哈尔木板书属说唱类曲艺品种,由一人表演。清中叶盛行于河北中部,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于齐齐哈尔周边,20世纪中叶曾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其大量吸收了评书的说口及表演技巧,唱腔类似于西河大鼓,融唱、念、打(木板与鼓)为一体。表演的主要器物为扁皮鼓和木板(三块板),演出时唱、说、打板相结合……[详细]
  八百年前,曾威震白山黑水的完颜女真族,灭辽后,慑服西夏,进兵中原,把宋朝统治者赶到江南,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大金王朝,统治各族人民120余年。这支迅猛崛起的完颜女真族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谜。据《金史世纪》载:“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东濒海,南接高丽,亦附于高丽。曾以兵十五万众助高丽拒唐太宗,败于安市。开元中,来朝,置黑水府,以部长为督,刺史,置长史监之。赐都督姓李氏,名献诚,领黑水经略使。其后渤海盛强,黑水……[详细]
  (1)在公元520年,柔然发生了一件萨满制造的宫廷内讧,最终导致可汗丑奴被杀。柔然可汗宠信一个名叫地万的女萨满,封为圣母,把太子藏起来,托言上天。事泄被绞死,丑奴可汗复杀执刑之人,引起了宫廷政变。古代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详细]
  “萨满舞”,亦称巫舞。“萨满”,意为激动狂怒的人。鄂伦春人,从前把人的平安,狩猎的丰收都寄托在祖先的神灵上,萨满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他(她)们虽是专门巫师,但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这和阶级社会的宗教巫师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鄂伦春人的萨满是受猎民们尊敬并享有较高威望的。萨满的手鼓(鄂伦春族称“文图文”),是扁平的单面鼓。用狍皮蒙成鼓面,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无把,鼓背面装有铜环……[详细]
  赫哲族的萨满,分为河神派、江神派、独角龙派。由于居住区域不同,其能力大小,所执行的神职也各异。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间神鼓神咒的声音,容易将人引入幻境。跳神时除萨满外,还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时“二神”在病人背后,两手扶病人的肩……[详细]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鞑子秧歌”表演顺序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保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带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表演结束。“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详细]
  达斡尔族萨满舞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郭德才吴文发达斡尔族萨满舞是一种宗教兼巫医性质的舞蹈仪式。由主神(师傅)和二神(徒弟)组成,若干人帮腔烘托气氛。主神和二神左手各拿一面神鼓,右手拿鼓锤边跳边唱边敲,众人帮腔。内容为祈求平安、求医问药、消灾祛病、占卜凶吉等不同求神愿望。达斡尔族萨满舞载歌载舞,表演即兴性强,不受场地大小、时间长短限制,舞蹈动作沉稳……[详细]
  泥塑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阿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性传承人:丁敏安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阿城泥塑主要选用阿城阿什河一带有些粘性又细腻紧致的泥土,经过捶打、摔揉后,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外象,再经过修改、磨光、自然晒干、高温烧制最后成型。主要作品有人物、动物艺术品及饰品等。……[详细]
  狍皮服饰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鄂伦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长袍和夏季长袍以及靴、裤、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长袍用七八张狍皮缝成,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这种长袍,青少年、壮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男女的夏季皮袍,……[详细]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通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情景,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色。“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景。如今,渔猎生活没有了,以其为载体的歌舞自然没了攀援的树干。“满族东海莽式舞”又俗称九折十八式,是女真时期就已经流传的舞蹈,内容丰富。……[详细]
  麦秸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性传承人:马文侠麦秸工艺因其制作材料为麦杆而得名,又称麦杆工艺。它起源于古代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始于隋唐时期的宫廷工艺,已有1500余年历史。其选用优质小麦杆,利用麦秸本身自然光泽、纹理的质感,经过煮、刮、熏、制、熨、漂等十几道加工处理工序,吸收借鉴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制作。黑龙江麦秸工艺始于1903年,独创……[详细]
  鱼骨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同江市群众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孙玉林徐荣璘鱼骨工艺是赫哲族老渔民孙有财在赫哲族传统桦皮、木雕工艺基础上开掘而成的,用料为天然鱼骨,作品多取材于赫哲族历史传说,构思巧妙,造型精美,显现出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特有风格。主要作品有《捕猎》、《花鸟颂》、《仙鹤起舞》、《神斧》等。1995年,赫哲族鱼骨工艺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中华一绝”。……[详细]
  鱼皮画制作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龙广之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性传承人:张林鱼皮画制作技艺是赫哲族独有的传统手工技艺,是赫哲族鱼皮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鱼皮服饰、鱼皮图腾图案发展而来,衍变出雕镂、拼贴、缝制等艺术形式。其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不断创新,极富民族特色。现有的鱼皮画种类丰富多彩,造型各异,内容上多是表现赫哲族传统的日常生活画面,也有一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