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舞是“跳傩”的主要表现形式,原为祭神驱疫的仪式舞蹈,后发展为娱神娱人的傩舞。南丰傩舞流传于江西省南丰县180个村庄,传播面广,是民众喜爱的民间舞形式。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几经演变,清初傅太辉《金砂宋氏傩神辨记》载:“汉代吴芮将军……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可见汉时南丰一带已有跳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南丰跳傩吸收了戏曲、木偶、灯彩、武术等多种表演技艺,变得更加世俗化、娱乐化。新中国……[详细] |
南丰傩面具雕刻(第三批省级)南丰傩面具雕刻产生于汉朝,发展于唐宋期,繁荣于明清期,雕刻艺术流传至今。南丰傩面具雕刻以古朴深厚,造型生动,手法细腻等特点著称。面具是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南丰而言,更是傩的象征,没有面具就不成为傩班。面具在驱傩仪式中是神祗的载体,在傩舞表演中则是角色的装扮。南丰傩面具雕刻为南丰跳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了极具重要的作用。南丰傩面具雕刻分为九个步骤:选材取料、烘干、初坯定形、……[详细]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傩是历史悠久的一种具有宗教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文化现象。南丰傩舞有“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之称。据记载,汉初,长沙王吴芮传傩于南丰西乡一带。唐开元八年(720年),南丰县治迁今所,其时颁布的《大唐开元礼》,对南丰傩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宋代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宋室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文化艺术,使南丰傩戏趋于成熟;明清两代,南丰傩进一步完善,清后期,受戏曲影响,”乡傩“进一步娱……[详细] |
南丰妆迎(第三批省级)南丰妆迎活动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风格古朴粗犷。在巡游队列中,一般以神铳和蟒锣开道、凉伞档伞彩旗乐器随后,各类神话剧中妆扮人物的迎盘(轿)紧接,“三仙真君”的神轿坐阵中间,各种民间古乐声、鞭爆声、欢呼声惊天动地,气势浩大。南丰“妆迎”在文献具体记载中有三次,即清咸丰四年(1854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详细] |
南丰泥炉制作工艺(第二批省级)南丰泥炉为江西省南丰县生产的传统陶器日用品,系选用优质泥料,经精制烧炼而成,品种有1-4号盖炉(又称炭炉)、1-3号普通煤炉、1-7号柴炉、100型及120型蜂窝煤炉四大类。南丰泥炉采用优质粘性泥土,土质灰白细腻、无砂粒、不易开裂,炉体式样美观,泥炉表面光洁、色泽乳白、承受力强,高温不裂(800℃),经久而耐用,配有花、鸟、人物、山水等装饰图案,工艺精巧,设计科学,火……[详细] |
南丰蜜桔栽培技艺(第一批省级) 南丰蜜桔源出乳桔,因南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雨量丰沛,土质松软,是南丰蜜桔栽培得以周而复始的理想地理条件。唐代以前,南丰已出产朱桔。唐宋以来,南丰蜜桔被历代朝廷列为贡品,故有“贡桔”之称。经过千年培育,虽出自乳桔,南丰蜜桔却具有新的性状,味更甜美,高糖低酸,香气浓郁,在桔中独具特色,因此称为“蜜桔””。作为一种优良的柑桔品种,南丰蜜桔长势强劲,树高3.5—……[详细] |
石邮傩起源于己于1410年(明永乐8年),吴朝宗(吴良臣之子,即太尹公)解职返乡时迎回二十四神像,购嵊头山乐姓屋址修建傩神庙。吴朝宗回乡时,带回八位艺人教傩。石邮村以经济上依附于吴姓的八位杂姓弟子学跳,组建吴氏族傩班,由东、西房二十四位头人共同管理,几位年长者主事。傩班八弟子只负责跳傩和举行仪式,依入班先后为序,分称大伯、二伯、三伯至八伯,大伯为乡傩掌班人,八弟子中一人去世,依序升任,并从杂姓弟子……[详细] |
“南丰香钹”是《中国戏剧曲艺词典》中编选的江西曲种条目之一。原释义由刘之凡执笔撰写。赣东南丰民间流传的香钹,是解放后挖掘整理,重新编演的曲种。这一说唱艺术,来源于“军山进香”祭汜活动中的“谒仙”(又称唱仙)。军山,位于南丰西陲,与宜黄交界,由军山大帝“汉长沙王吴芮伐南越驻军于山”(见清同治《南丰县志》)而得名。上建“三仙祖师”庙宅,“每秋至则拜谒者,竖旌幢,鸣金鼓,长歌互答,晓夜不绝,多至自千里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