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灯彩是在上海都市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灯彩艺术,它继承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并加以合理发展,不仅材质有所更新,品种也更为丰富。海派灯彩分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型,其中以何克明为代表的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艺术最精粹的部分。何克明有“江南灯王”的美誉,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博采南北灯彩之精华,又吸收西洋雕塑艺术,别出心裁,逐渐突破流行的灯彩形制,……[详细] |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它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百姓喜爱。面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基本形制分“签举式”和“案置式”两种。前者多为娱乐儿童的食玩品,造型简略,形态生动;后者则是雅化的陈设艺术品,做工考究,造型精致,还需在原料中混入添加剂作防裂、防虫、防霉处理。面人制作一般先采用捏、搓、揉、掀等手法塑造大体形制,再……[详细] |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传承源于黄道婆自崖州带回的纺织技艺。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流落崖州三十余年后,于元贞年间返回故里,传播植棉和纺织技术。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手艺,创制了“配色”、“挈花”成“折枝、团凤”的织造工艺,开发出众多精美的棉纺织品。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详细] |
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全行业实行合作化,其中86家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成为上海民族乐器合作社。1958年7月,合作社组建为集体所有制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融入了历史、色彩、美学等元素,结合了造型、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具有……[详细] |
鲁庵印泥系20世纪初上海印泥名家张鲁庵所创,其制作技艺别具特色,在上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独树一帜。张鲁庵是清末民初上海的印泥大师,也是当时全国篆刻资料最丰富的收藏家之一,他收藏的印谱有《十钟山房印举》等四百余种。鲁庵印泥的创制与上海书画的发展休戚相关。著名书画家吴湖帆、贺天健、高振霄、王福厂等都专门使用这种印泥。用此印泥,即便连续盖印十方,印文也不走样。因此,当时鲁庵印泥备受江南和上海书画名家的青睐……[详细] |
旗袍源于清代旗女之袍,辛亥革命后,满族旗袍多被旗女弃用。20世纪20年代后才略有恢复。但这时的旗袍在款式、裁剪方式、穿着对象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因发生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汇的上海,故又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开身、收腰,均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同时,海派旗袍已从传统的贵族旗女袍服演变为平民化的女性时装。龙凤旗袍是海派旗袍的精华,是沪上海派旗袍手工制作工艺的正宗传承者,至今仍保持海派旗……[详细] |
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由上海嘉定黄墙中医世家六世医朱春霆先生创立,其子朱鼎成先生衣钵相传。朱氏一指禅推拿是近代中医推拿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其根基为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和达摩所创“一指禅推拿”,其手法有推、拿、按、摩及推摩等十余种,一指禅推法为其精华;“以指代针”、“内病外治”为其特色;其“万法归一”、“经络诊治”、“柔和舒适”的理念和疗法在诊治脾胃病、小儿麻痹症、头痛、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颈椎病、骨……[详细] |
石氏伤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享誉上海的一大中医骨伤科流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学科。2008年,石氏伤科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上海石氏伤科疗法再次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详细] |
中医正骨疗法(魏氏伤科疗法),上海市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魏氏伤科疗法源自山东曹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医骨伤科专家魏指薪在上海创立魏氏伤科,20世纪30~40年代,魏氏伤科已名扬上海滩,位列沪上“伤科八大家”之一。魏氏伤科疗法可用中医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结晶,回应了以开放包容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的课题,探寻的是……[详细] |
施氏伤科疗法,源于已故全国500名老中医、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施维智先生。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江苏海门施镇仓,历经五代家传,至1938年施维智先生悬壶沪上,1958年转入国营医院,广收门徒,直至1985年创办香山中医医院骨伤科,并将祖传的理法方药加以发挥,沿用至今,疗效卓著。施老先生之后,在上海著名伤科专家,上海市名老中医—吴云定主任医师带领下,继承和发扬了施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融合了上……[详细] |
“镂象于木,印之素纸”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木版水印技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宋元以来,流行木版水印的书籍插图;明代以后,此风更是盛极一时。明末“饾版”和“拱花”等复杂的套版叠印工艺得到广泛采用,木版水印在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一技法随即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用以印制谱笺和民间年画等,成为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复制印刷技艺。上海朵云轩自清代光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