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羊肉是闻名苏浙沪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白切、红烧两种,成名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盛时一条老街竟有30多家羊肉馆。白切羊肉因真如北石村人王阿桂的制作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口味最为上乘,所以又称“阿桂羊肉”。“阿桂羊肉”用料精选,以活杀山羊为上选,随杀随烧,连皮切成小方块,用加有胶木圈的大铁锅烹制,先出白水,再在陈年老汤中焖熟,有色、香、鲜、酥的特点。老汤如果连续使用,则汤汁越煮越香醇,羊肉……[详细] |
土山湾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的徐家汇。此地因有明末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墓地及徐氏后人结庐居住,两侧又有肇嘉浜和法华泾两条河流交汇,故被称作“徐家汇”。大约一百六十年前,徐家汇南面的肇嘉浜沿岸一带,因疏浚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故得名“土山湾”。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法国天主教传教修会耶稣会重返江南。1847年移驻徐家汇,先后在此修建起天主堂、藏书楼、圣母院、博物院、天文台等宗教文化设施……[详细] |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市民建筑的主要居住形式。1864年上海开埠后,东西方文化迅速融汇,海内外贸易日益兴旺。作为一个新兴的东方商业都市,大量淘金者涌入,造成上海的城市住宅空前的紧张。为了满足居住的需要,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石库门出现了。石库门发端于虹口美租界租界,成熟于上海西南地区的英法租界,以后迅速的越过黄浦江向西北方面成片的发展,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石库门建筑约20……[详细] |
张慧冲海派魔术产生于中国近代的上海。海派魔术以上海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浦东南码头、黄浦、卢湾等区,因它的影响力极大,后又流传于祖国的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东等全国各省,以及东南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地。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外国魔术进入上海,魔术开始进入舞台。海派魔术也逐渐形成它以舞台巨型魔术为主,所谓巨型,就是指魔术道具巨大,表演气势磅礴、讲究舞台上下左右同时……[详细] |
紫檀雕刻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祖上的木雕绝活传到屠杰手上,形成了鲜明的地区特色,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上世纪80年代末,屠杰回国创建了明清红木雕刻艺术研究所,随着研究所的不断发展,并提升为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以此为平台,开拓了紫檀雕刻工艺和根劈雕技法。紫檀雕刻工艺是以紫檀木为基础的一种传统雕刻工艺,有浮雕、透雕、圆雕、贴雕、通雕、浅雕、根雕、劈雕、根劈雕等技法。据史料记载,明代,祖先屠诗雨精于木雕……[详细] |
微型建筑制作技艺是集木雕、石刻、骨雕、瓷塑工艺于一体的综合技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杨浦、闸北和徐家汇等地区。上海地区自清代以来就有玉石、象牙和木器雕刻。全盛时期是1923-1928年,从业人员有一千多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杨浦地区民间石雕、木雕、微雕、剪纸等都有优秀的人才和不俗的成绩。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浦区职工书画工艺美术协会汇聚了一大批如黄征和、印新生、阚三喜、吴根华、董金富等雕刻艺术家,形成了……[详细] |
老凤祥金银细金制作技艺老凤祥金银细工(俗称摆件)制作技艺是我国优秀的传统金属手工技艺,它是以金银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供室内陈设欣赏或兼具实用功能的传统金属手工艺品。创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的老凤祥,是“中华老字号”中著名的金饰品牌,位列中华老字号百强榜前十名。她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其中的抬压、鎏金、扳金、拗丝、镶嵌和雕琢等各种技法……[详细] |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功德林素食起源与寺庙,后发展到社会。功德林是上海第一家社会素菜馆。主要特点是用料精细、制作考究、手工艺术、品种繁多、素菜荤烧、形态逼真、色象味象、以假乱真。手工操作主要关键有以下五点:一、挑选上好的原料原料主要以豆制品类、菌菇类、魔芋类、大豆蛋白类、坚果类、蔬菜类、深海植物类,选料采取这些原料的精华处,用料讲究。二、手工工艺制作根据荤菜的不同菜名用精细刀工、手工制作成象形菜、成型……[详细] |
古人云:治史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周虎臣在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墨庄。上海开埠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笔墨庄由苏州迁移到上海兴圣街68号。1958年和1964年,周虎臣笔墨庄前后合并了上海近十家笔墨庄,成立了老周虎臣笔墨庄,设立在河南中路90号。1987年成立了上海老周虎臣笔厂,厂址乳山路136号。周虎臣集湖……[详细] |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这是上海著名特产五香豆流行的一句广告语。老城隍庙品牌的奶油五香豆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老城隍庙五香豆由上海商业奇人郭瀛州首创于三十年代,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上海著名特色食品。五香豆其选用的“三白蚕豆”为原料,以其粒大、性糯、软硬适中而取胜。经过不断摸索和改革,烧煮的五香豆风味咸中带甜,又香又糯,表面泛起一层盐霜,似冰糖奶油,因而被誉为“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详细] |
六神丸制作技艺六神丸是采用“以毒攻毒”的中医药理论制备而成的治疗喉疾、疔毒的良药。配方独特、技艺精湛,是中医药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因其疗效确切、技艺独特、质量稳定而享誉海内外。六神丸肇始于先祖雷允上、奠基于雷滋蕃、拓展于王式训、继承于当代的劳三申等弟子。现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著名特色品种,是国家保密品种,也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三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屡次荣获上海市优质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称……[详细] |
创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的海派玉雕,是中国玉雕的精品,和“北派”、“洋派”“南派”一起成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它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玉雕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其中三脚香炉、天鸡对瓶、端炉、羊尊等器皿的制作技艺,是见证中国玉雕发展的经典代表作。海派玉雕传统技艺发端于上海市原南市区老城厢一带,其产品和技艺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东南亚及欧美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市场和良好的……[详细] |
上海豫园灯会是新春期间上海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活动,是代表上海人文传统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灯会历史悠久,道光二十九年就到上海的清末思想家王韬在《瀛壖杂记》(1875年出版)中显有记载。民国以后,灯会逐渐衰落,“文革”期间停止,1979年豫园重新举办元宵灯会,至1992年举办了8届。1995年,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灯会筹备班子,配备专职人员,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豫园新春元宵灯会”的举……[详细] |
上海服装服饰业历史悠久,是海派服饰文化的发祥地,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交汇点,素有“穿在上海”和“东方巴黎”的美誉。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服的传入及缝纫机的出现,服装款式变化渐多,新型服装店随之崛起。自清道光以来,上海便成为全国服饰文化的中心,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上的西服、时装店比比皆是,兴旺发达,成为全国服装业的圣地。创建于1928年的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经过六代传人和广大职工……[详细] |
上海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石库门里弄兼容了江南传统民居合院式格局和欧洲联排式住宅毗连形式,是上海地区特有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的卢湾、黄浦、虹口、闸北、静安、徐汇等区,其中以卢湾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石库门里弄营造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上海租界,是由中国传统匠帮营建,专供华人居住的联排简屋,取名为“里”。随着租界外商建筑洋行进入,营造方式发生变化,1880年诞生了第一批上海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