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民俗文化

  灌南县位于连淮交界处,土话有十人九胃病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一语道破了“胃病”的症状表现与病名。曾祖父苗怀方(1860—1930年),灌南县大圈乡人,20岁拜师学医,24岁行中医(清光绪10年),精中医内科,善治胃病;祖父苗崑基(1883—1932年),25岁行中医,在灌南大圈乡开设万寿堂药店,精中医内……[详细]
  锻铜工艺利用铜伸缩性好、软硬度适中等特点,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造型技法,加上特殊配方对作品表层进行工艺处理,以其金属材料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加上色彩上的出新与变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作品流布到世界各地。锻铜工艺是我国连云港锻铜工艺品的主产区之一,分布于连云港市及下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据考古佐证,1960年在该市新浦区花果山乡大村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详细]
  《二郎神的传说》是《西游记》一书中的二郎神杨戬经民间说书艺人整理代代口传心授的诸多的灌南民间传说。流传于灌南县新安镇、张店镇、李集乡及五队等乡镇村落,其中《二郎劈山救母》、《二圣斗变》、《二郎担山赶太阳》等传说在灌南民间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在元代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灌口二郎初显圣》的相关载述中,二郎神的故乡在灌河口。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有诗赞二郎神:斧劈桃山曾救母,性……[详细]
  黑陶制作工艺是我国陶器制作中一种特殊的传统技艺,它流传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州区等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959年在海州区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黄褐式夹砂陶器”,专家考证为该市发现最早的黑陶制品,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黑陶制作有严密的技艺流程,首先它选用土质非常严格,要求海水把大海中的粘土席卷到岸边,被山涧巨石拦截下来,年深月久而形成在地层中的一种特殊粘土层。它的制坯、成胎、平雕、浮雕、压光、模光……[详细]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的原石是透明的,通过用俏显体、破料显俏、以形制形、破体显形、以色显俏、用体显俏六种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画稿时根据表面的物质来设计,把一块原石的亮点表现出来、显示水晶的晶体和纯度,不管是人物还是杂件都要讲究对比例、强弱的比较。打坯成功的作品生动、逼真、传神,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精雕分浮雕、圆……[详细]
  赣榆县石羊河畔的柘汪镇吴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的居民相传为徐福制造楼船的“圬工”后裔,他们如今依然靠这种造船技术安身立命。造船技艺是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数千年之久。制作木质渔船首先要画图,一般都是由多年制作渔船经验的老船工亲自来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出大样、出样板。根据画好的样板,选用较硬的木头来做。选好制作地址,将可以浮船的地方在每月的潮水的时候用泥土把四边围好,把材料运进去,用石块铺垫……[详细]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完善于元明,流行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二十世纪初,灌云大伊山人马继福在河北拜名拳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并将其带回灌云。灌云地区古属海州,现属连云港市,形意拳由河北传入灌云县至今有一百多年,已有了第五代传人。形意拳拳法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主,以浑元桩、三体桩为基础桩法,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详细]
  贝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种类。而连云港有200多公里的海岸线,盛产70多种贝类,连云港曾是我国四大贝雕画生产基地之一,流布区域集中在市内的赣榆区、连云区和东海县等地,后随产品流布至全国。连云港贝雕艺术历史悠久。从宋元至明清,这里的螺钿镶嵌和贝贴工艺就十分流行,富人家俱、家庭饰品等均有生产。从沿海各乡镇的贝串,贝堆到连云区,青口镇的规模化生产的贝雕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使贝雕艺术成为中国民间工……[详细]
  从清朝开始,沭阳旧时私塾较多,不论城镇和农村,就有送子读书的习惯,只要经济条件许可,都要把子女送到私塾去读书。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入学礼,慢慢沿袭下来。解放前各个乡镇、各个村庄,家中如有孩子念书,都要送私塾先生家去读书,入学时行入学礼,流布区域很广。科举时代,沭阳地方的学龄儿童进私塾前,娘舅家要买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舅奶奶或者舅母缝制一个书包送他,这表达了母爱和母系亲属的殷切期望。入学第一……[详细]
  刘氏自然拳无固定拳套,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以不失自然为本旨。所谓“自然”,是通过循规蹈矩的苦练求得。刘氏自然拳入门之初,以舒筋法练习腰腿柔韧、关节灵活;以内圈手练习手眼身法步,要求“身似弯弓手似箭,眼似流星腿似磨”此后则习推手(即鬼推手),然后再加入踢法练习。刘氏自然拳功夫包括:以“子母球”练抓、斩、切、刺、抛、刷、点、拿等劲;以“沙包”练抓扣劲;以“捏纠木棒”练虎口劲;以“三角樁”练蹬踢法……[详细]
  戴晓觉膏药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城市影响广泛,享有盛名。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浦东办事处龙苑社区,后辐射至东海、赣榆、灌云、灌南等周边县区。据《海州乡土文化》记载:民间著名中医丁儒奎老先生,独创黑膏药制作技艺,治疗皮肤病类疾患疗效显著,后收海州医师戴士柱为徒,传授膏药技艺。又据《连云港市卫生志》记载:明末清初,戴士柱在海州经营药店,拜丁奎儒为师后,学得黑膏药制作技艺及诊治秘方,凭借着自己平时自学中医的……[详细]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新唐书·食货志》载:“海州山海之利,盐茶为大端。”建国后,淮北盐场有青口、台北、台南、徐……[详细]
  六月六晒龙衣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民间“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衣四十天不干”之说。传说这一天是龙宫里亮宝晒衣的日子,如果下雨会连续下四十天。大户人家在这一天,把家中收藏的人参、鹿茸、珍珠及细软、丝裘等珍宝,全部拿出来在堂前院内晾晒,叫“晒宝”,又叫“亮宝”。这一天亮宝晒衣能沾上龙王的光,使家道更发达。一般人家也要把被褥冬衣全部晾晒一遍,以防霉烂。目前该习俗流布于沭阳县各个乡镇,在农村六月六日作为一个节日……[详细]
  龙头节是沭阳民间习俗,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一种是在这一天的早晨起床后,铁锨头上盛满青灰,家长站在打谷场上,两脚不动,身子转动,手握锨柄的柄尾画圆圈,直到画满打谷场面为止。这叫做“打粮囤子”,以求祈全年是个丰收年,收的粮食仓满围流,家家丰衣足食。第二种习俗是,“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出嫁的闺女)”的风俗在沭阳有“正月不空房”的说法,婆家为了吉利,是不允许新媳妇在正月里回娘家住宿的。母亲望女……[详细]
  具体起源无明确文字记载,解放前广泛流传于沭阳广大地区,现在此习俗和解放前相比也简单得多,大多数地方只留下美丽动听的传说。七月七乞巧节流布于流布沭阳县贤官镇、茆圩乡、韩山镇、官墩乡、汤涧镇、陇集镇、耿圩镇、潼阳镇、悦来镇、北丁集乡、钱集镇、马厂镇、章集社区、沂涛镇、东小店乡。七夕,指夏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传这一天是“乞巧节”。沭阳一带人家的小大姐在这一天下傍晚,她们洒水扫地,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得一尘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