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澪花鼓,又称下洋花鼓,流传在江苏如东西北浒澪一带。浒澪花鼓是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相传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安徽移民随太平军沿长江东下来到江苏沿海的西下洋地区(今如东浒澪),他们带来了安徽的民间花鼓艺术,当地的民间艺人把安徽花鼓和当地的民间小调结合起来,形成了浒澪花鼓。浒澪花鼓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民间艺人们到富人家门上演出(堂会),二是逢年过节时乡民们1时,民间艺人……[详细] |
东海孝妇传说讲的是汉代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汉代连云港市称东海郡,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东海孝妇临刑场景的详细记载:“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让东海孝妇感动苍生、震撼九州的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详细] |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详细] |
十番锣鼓,是创于京师而盛于江浙的民间吹打乐种,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部地区,以苏州、无锡为中心,南京、常州、上海、无锡等地亦很盛行。十番锣鼓的演奏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民间各种风俗礼仪活动。历史上曾有“十番箫鼓”、“十番鼓”、“十番”、“十番笛”等称谓,僧、道两家称之为“梵音”,民间则称之为“吹打”或“苏南吹打”。十番锣鼓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为主要特点。根据其所用乐器的不同,……[详细] |
宜兴传统的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是带面具的双人舞。“男欢”与“女喜”原称“男禓”、“女莽”,传说为“疫神”。它是以民间的传说创编的,在庙会上演出,称“踩莽”或“调莽”,以表达人们消灾降福的愿望。该舞蹈的历史可远溯至元末明初,迄今已600余年。“男欢女喜”舞蹈始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臻于完美,自成流派,长盛不衰。其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耐人寻味,情节大致为:春光烂漫,绿野……[详细] |
跳马伕,汉族祭祀舞蹈,流传于江苏如东一带,是祭祀他们所信奉的都天王爷时跳的舞蹈。参加者手持马扦(长的针状物)象征马桩,身挂用于马具上的马铃,把自己比作是供神使役的马,行进中进两脚不停地跳动,马铃声铿锵作响,以此虔诚的心理求神保佑。都天王爷的诞辰日,乡民们抬着都天王爷的神驾(放着神像的轿子)出巡,参加跳马伕的人,始终伴着神驾在其前后跳舞;舞蹈中常出现的挑担、行船、撒网等相似的动态,显示出渔民、盐民、……[详细] |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江苏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意。茅山号子源头可追溯到秦灭六国,统一四海的时候。为巩固万世之基,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以防匈奴人侵,传说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到山海关的传说。兴化劳动号子发源于兴化百里水乡,追溯到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大征民夫,修建长城。孟姜女寻夫送寒衣到长城,看到民工们“哼唷”的号子声,消除……[详细] |
海州湾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这里的渔民世世代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渔民风俗。海州湾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海洋渔业生产历史久远,《南齐书·州郡志》记载:“郁洲(今云台山)在海中,周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在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乡绣针河口,南到灌河口的沿海一带全长170多公里海岸线上,自古形成了无时不有、无事不在、较为稳定……[详细] |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是利用中医手法将错位的骨折(X确诊)及时、稳妥、准确、轻巧的复位,整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以数味秘传中草药碾碎成粉后拌入细沙装入布袋,然后放入钢锅内加热蒸馏,放置于伤员患处(不烫伤皮肤),医治跌打损伤骨折、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风寒、类风湿)关节炎有奇效。曹氏中药沙袋原料的炮制要经过纯净处理即通过挑、拣、簸、筛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还要进行粉碎处理:……[详细] |
海州智慧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市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这些传说流传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海州区、新浦区、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以及淮安市、盐城市的部分县区,自清代乾隆以来一直在民间盛传不哀。这三位传奇人物有的历史上真有其人,只是把他的一些故事加以夸张虚拟,具有传奇色彩。如卫哲治,清代乾隆初任海州知州,关于他为官廉政、智斗豪强的传说有26篇。苗坦……[详细] |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也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传说是《镜花缘》成书前后在古海州地区民间流传的、与作者相关的地方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文人轶事的系列民间故事,主要流布在古海州及云台山周边区域,后随《镜花缘》小说影响不断扩大,流传至徐、淮、盐相邻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镜花缘传说形成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详细] |
苏北大鼓是苏北地区主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由一名艺人击鼓、打镰同时又演唱。苏北大鼓历史悠久,属南宋邱祖所创龙门派,宗谱已排三十个辈份。如从南宋算起,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苏北大鼓用的是赣榆和东海北部方言。独自一人登场,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唱的多,说得少;坐得多,站得少。演唱者身前支一面鼓,右手持棒或称鼓条,左手握简板或云板,也有的持两块月牙形的钢板(俗称钢镰),敲击简单节奏借以酝酿情绪,烘托气氛……[详细] |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93年底参加广州第四届欢乐节受到好评,1994年又赴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