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民俗文化

  “六路周”属于黄淮流域平原地区民间原生态传统竞技性俗棋之一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益游艺活动。经典文献中除围棋、象棋外,迄今未见有关于此种民间地棋的确切记载。该棋艺盛行于黄淮流域平原,进而广布于西藏(当地称“藏久”)、陕甘宁各省区称(当地称“掐方”),特别是我省苏北地区及周边冀鲁豫皖等毗邻省市的广大民间地区(名称有“大方”、“六洲棋”、“地棋”、“六路周”等,各地互不相……[详细]
  秧歌舞是民间最古老的舞蹈形式,大约300多年历史,是群众性自娱自乐舞蹈,通俗易学,热烈活泼,极其体现民本特色和代表性,过去也称扭秧歌。据说,古时候人们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聚会活动,边唱边跳,祭祀农神,以祈求年成丰收。清朝中期,秧歌舞在沭阳渐渐兴起,解放前后比较盛行,人们常以集体扭秧歌的形式庆贺解放和胜利,庆贺丰收年景,后来在一些大型喜庆活动中,都会有秧歌舞表演,到80年代种群众性的活动就日益减少。秧……[详细]
  根雕艺术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沭阳根雕艺术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才施艺“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制作而成,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导出了他的唯一性。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详细]
  惠山庙会,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会最盛,是日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神诞,无锡东西南北城区8座庙内的老爷,都要去惠山进香,俗称“老大爷出会”。据方志记载,惠山庙会起源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明清时期,无锡百业兴旺,市民社会相当典型化。尤其是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家群体的崛起,并积极参与市民文化活动,使得惠山庙会达到鼎盛。各行业公会和各城区工商业者分别组织8支“老爷”巡游队伍,争奇斗胜,依次向惠山东岳庙行进,沿途……[详细]
  两汉406年间,徐州一带据史书记载,“人可殷盛”、“谷米分瞻”。汉代贵族生前奢侈,死后厚葬。汉画像石是雕刻在墓室、地面祠堂和石阙上的装饰性壁画。作为极富特色的丧葬艺术,有着深厚的思想意义。汉画像石的题材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人间的现实生活,刻画墓主生前的享乐方式,常见的画面有车马出行、博弈游戏、舞乐百戏、射箭比武等。从中可以看到早已消失了的古代礼仪和典章制度,恰如古文献的图注。另一类是天上的神仙世界……[详细]
  虎头鞋制作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据传,在常州地区也可上溯到1000多年以前。但历史资料中都未有确切的记载。只是在民间世代相传。明清代,常州地区农村普遍流行着在新生儿出生前,做虎头鞋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制作复杂、精细,仅虎头就需运用刺绣、打米子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常州……[详细]
  沙乌头猪以江苏省的南通地区为繁殖中心。主要分布于江苏省的启东、海门等市和上海市的崇明县。生长环境:产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作物产量高,是我国著名的农业高产稳产地区之一。外貌特征:沙乌头猪体质较紧凑。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齐或超过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丛密,毛丛间距离大,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也有鼻吻白色或尾尖白色的。0数多为16……[详细]
  旧时东山人的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不仅村村都有,甚至家庭亦有供奉。全东山有大小猛将神像,何止数百,其神赛之典,已成一乡风俗。猛将神他处亦有供祀,但皆威猛有须,严峻无敢触犯。而东山之猛将神像年少,面目清秀,和悦可亲,虽小孩与之嬉弄,亦无顾忌,此所异于他处者。东山之有猛将神像,始于明代。初东山欲塑猛将祖父,苦不得其容,神乃显圣,作孩童像。像既塑成,抬过街西梢诸公井时,抬者将神像置井圈上,略作小憩,……[详细]
  旧时每届农历三四月间,东山有出城隍会之举,祖代相传,流传何止百年,未尝间断过。东山前、后山共有五尊城隍神,即襄公庙之水平王,殿背后之忠安王,鹅潭头之武乡侯,金家湖之威灵侯,和后山杨湾庙之汤斌。前山四尊城隍,按例每年出会只出一尊,每四年轮到一次,后山则年年为汤斌。出会之日,仪仗是由各自扮演,各献杰作,以显身手,行头道具,鲜艳夺目,炫耀气派。节目众多,堪称一年一度自发的民间文艺大汇集,故为当时人民群众……[详细]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此风一直流传到清代。顾禄《清嘉录》中也说:“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古人在立春和花朝两大节日中应用了大量剪纸作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详细]
  泰伯庙会,江南新春第一个庙会,于农历正月初九举行,传为泰伯生日。商王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与胞弟仲雍,让位奔吴,定居梅里,自号“勾吴”,被尊为吴氏始祖。东汉永兴二年(154)在梅里建泰伯庙,又称至德祠、让王庙,“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此后,逐渐演变为海内外吴氏宗亲寻根祭祖、农贸集市、探亲访友和文化娱乐的民间-风俗,其盛可达数十万之众。庙会内容有祭祀仪式、民间文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小商品和土……[详细]
  婚礼一:泛-舟,水乡婚礼清新典雅山塘街举行的水乡式婚礼,是粉墙黛瓦下的中式婚礼习俗。新人将穿戴着极具中国特色的凤冠霞帔,坐上姑苏小船,穿过座座小桥,徜徉于典雅的江南水乡,尽情体验传统婚俗古朴的喜庆文化、感受苏州作为“东方水城”的独特魅力。河畔路人送上的真诚祝福,伴着快乐的欢呼,一路荡漾爱的讯息。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烘衬下,婚礼进程热闹非凡。新郎、新娘、傧相、媒婆、伴郎、伴娘和娶亲队伍伴着喜悦的乐……[详细]
  据苏州通安志记载:很久以前莲花寺内有一古井,井里藏匿着一条专门吞噬人畜的蛇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隐藏在古井中的蛇精会吐出长长的红舌伸在水面上,缠绕成一朵莲花的形状,引诱愚昧无知的善男信女坐莲花升天跻身极乐。待人坐稳在“莲花”上,“花瓣”慢慢卷拢,把活生生的人卷噬入肚,葬身蛇腹。善良的人们不识其中奥妙,反而将“坐莲花”、“登仙界”越传越广,要求坐莲花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无缘坐莲花的人,也以一睹凡人升……[详细]
  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溧水县和凤镇骆山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当地百姓依赖石臼湖为生,新年来临时,则在湖滩上载歌载舞、龙舞盘旋,以降魔驱妖,祈求风调雨顺、人口平安。长此以往,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舞龙的时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正月十八,一共25天。此时,正值冬季枯水季节,有大片湖滩可以利用,因此,骆山大龙龙身巨大,体长将近百米,参与者达五百人之多,……[详细]
  观蝶节,又称蝴蝶节,双蝶节,流行于宜兴地区,源于宜兴的梁祝民间传说。宜兴是梁祝民间传说的起源地之一,每年阳春三月,宜兴张渚镇善卷洞的芳草花丛之间,飞舞着成千上万的彩蝶。其中一对硕大的蝴蝶,形影相随,黑色的被人们视为祝英台,黄色的被看作是梁山泊。据传,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周边村民自发前来观蝶,恰与传统的踏青习俗合为一体,由此约定成俗,衍生为观蝶节。观蝶节有类似庙会的活动形式,以手执蝴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