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民俗文化

  传统纽扣制作技艺传统纽扣制作是嘉善县西塘镇和大云镇一带民间世代传承的技艺。传统纽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贝壳纽扣,一种是布条编织的盘香纽扣。贝壳纽扣生产主要是在西塘镇大舜村,盘香纽扣制作分布面较广、制作技艺传承较好的是西塘镇和大云镇。贝壳纽扣制作初创于1921年,其原材料主要是产于当地的河蚌、三角蚌、麻麻蚌和香蕉蚌等。贝壳纽扣有六道生产工序:落料,按照贝壳的大小和壳的厚薄分别落下大型号、小型号(稍薄的……[详细]
  嘉善风筝制作技艺嘉善县陶庄、汾湖一带集镇上都有粘纸斋商店,专门从事纸贴业,做各种冥纸和鹞子出售。陶庄制鹞人陈明观的手艺就是从粘纸斋商店学来的,并流传至今。嘉善风筝中的陶庄蜈蚣鹞一般都在三十节至一百节不等,用绵纸粘贴在竹架上而成,并用棉线串起来,放飞起来要三至五人操作。1930年8月出生的陶庄蜈蚣鹞制作人陈明观,十来岁就在集镇上做学徒,学会制作各色鹞的手艺,1983年曾制作过一只五十节和一只一百节的……[详细]
  平湖九彩龙平湖龙舞俗称“调龙灯”。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记载,平湖龙舞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清初时平湖地区就有舞龙的风俗,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或当地庙会时表演,尤以春节期间为多,寄托百姓祈求吉祥如意、来年丰收的愿望。平湖舞龙种类丰富,多姿多彩,有青龙、草龙、布龙、竹篾龙、金龙、水龙、赤龙、九彩龙等。舞龙的制作非常讲究。龙身由若干节组成,一般大龙九节、小龙五节,外面裹以绘有龙纹的……[详细]
  章园茗茶茶园位于嘉兴经济开发区塘汇街道茶园村颜马浜,是嘉兴平原地带唯一的产茶地。清朝初年,塘汇颜马浜有一位品学兼优的章先生,为上八府一家私塾慕名相邀,在那里任教多年,深得当地百姓和学生的尊敬。章先生年老返乡时,学生问他需要何种物品,先生答道:“钟爱贵地之茶也。”为感谢先生,学生以山地茶树敬赠,并设法用绍兴农船连泥带土运到章家,并移植在颜马浜,经章家数代人精心培植,茶树郁郁葱葱。章园茗茶的制作工具主……[详细]
  糖糕板是制作花糕的印模,用米粉和红糖磕印出各种图案的花糕,经蒸熟后食用,当地人称“糖糕”。在嘉兴秀洲农村,每逢过节,利用各种糖糕板制作糖糕的传统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塑制和品食这种精巧的糕饼,一是为了祀神辟邪,二是寓意吉祥,“糕”与“高”谐音,古人有“百事皆高”之说。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还是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庆贺考中或造屋上梁,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糕。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结合节令的不同……[详细]
  弹鱼船从古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秀山凉帽山村民在海涂里捕捉“弹涂鱼”的实验中所首创制作的捕捉工具,后一直代代相传至今,并发展到本、外地其他村落。之后,也有年轻人在劳动之余,作为在海涂上追逐嬉戏活动内容之一。如今,又是秀山人,古为今用,在发展旅游业,开发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挖掘发挥此兰秀文化遗产,以其独特功能,开创了中国首家以“泥”为主题的滑泥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和喜爱。弹……[详细]
  金华酒是中国传统名酒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技艺,清洌甘醇的色味,养生益体的功效,在我国众多黄酒系列中别具一格。金华酒的酿造技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白醪酒”,改进了早期黄酒的曲糵酿造技艺,采用糯米为原料,以白蓼曲为糖化发酵剂,并首创泼清、沉滤等工艺,提高了酒汁,延长了贮存期。唐宋时期,金华酒的白曲酿造技艺日趋完备,其中的“瀫溪春”和“错认水”以酒色清纯,甘醇似饴,成为白曲……[详细]
  桐乡花鼓戏是用桐乡乡音演唱的滩簧小戏剧种,对白都用桐乡本地方言。其来源,一说是从宁波、余姚方向的鹦哥班传来;一说是从长兴、湖州方向的湖滩传来;一说是因此戏常在农民采摘桃李时演出,所以亦名“花果戏”。经把花鼓戏的三种曲调与湖剧、锡剧等滩簧剧种对照(特别是与湖剧的本滩、春戏两调对照),第二种说法似比较可信。明清时《南浔镇志》和《双林镇志》对花鼓戏都有记载。《中国戏曲发展纲要》(周贻白著)在“滩簧”一节……[详细]
  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上龙灯胜会的仪式程序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化灯四个过程。正月十二为“起灯日”,即龙灯起引之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舞龙高潮,正月十七龙灯活动结束,称为“化灯日”,这天要将龙身火化,龙头菩萨上天,保佑河上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关于板龙的传说一:河上龙灯胜会和李世民“泾河老龙”祈雨有关河上龙灯胜会起源于南宋。传……[详细]
  牌子又称“堂名”、“坐唱班”、“奏郎担”,是只唱不演、有乐队伴奏的戏曲清唱班,流行于嘉兴、海盐、平湖、海宁等地及苏南一带,活动于城镇乡村。当地群众遇婚事寿庆、孩子满月及周岁、谢神、待佛或乡间佛事、神事,都要请牌子唱戏。牌子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海盐牌子最初唱昆、盐两腔。后来四大徽班进京,板腔体的京戏兴起,牌子戏改唱京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牌子仍在流行,“文革”期间中止,20……[详细]
  造船技艺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的圣堂港,是嘉兴地区特有的造船小村庄,其造船技艺在嘉兴水乡颇具代表性。张作明(1941年出生)家庭是圣堂港名副其实的造船世家。一百五十多年前,张作明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造船能手,张作明十五岁起就跟父亲张玉林学造船,五十多年来练就了精湛的手艺。现在,他与族兄弟张来生、张志新、张金泉及儿子张建平、张建华能造农船、渔船、小划船、游船、丝网船、龙船等十来种船。嘉兴船博物馆中……[详细]
  新塍小月饼制作技艺嘉兴秀洲新塍月饼当地人称“小月饼”,拿在手里,比手掌略小,为苏式月饼。根据馅料的不同,一般分为百果、椒盐、玫瑰、豆沙等品种,口感甜而不腻,口碑极好,深受嘉兴及周边消费者喜爱。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新塍小月饼价廉物美,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特点:(1)全部是手工制作,保持传统原料、传统口感,不含任何添加剂,包装简朴、自然,保留一种怀旧的食品消费习惯。(2)采用本地自产优良……[详细]
  马灯舞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舞蹈,岱山县各地都有分布。此舞因文化背景不同又有不同的数量和阵法,在县境内较为出名的有石马岙马灯、茶前山马灯、长涂马灯。石马岙马灯,出现在清康熙廿七年(1688年)第二次海禁解除后,属庙宇文化归庙柱首管理。据传石马岙马灯是因纪念神马而创。石马岙有座庙称石马庙,因在清康熙年间在岙0土了宋代状元袁甫墓前的石马而得名,由于年长日久受天地日月精华,石马成了神马,为了表达对神马的敬……[详细]
  三门祭冬是流传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2014年12月,三门祭冬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门祭冬等在内的“二十四节气”,列-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门祭冬由祭天、拜祖、祝寿、老人宴等仪式及与之伴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甄选祭冬仪式祭者是首要,且有一套严格的礼俗制度。三门祭冬以亭旁镇杨家村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同……[详细]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再制蛋工艺。平湖糟蛋制作工艺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并远销海外。1991年《平湖县志》记载,糟蛋为著名的传统特产,据传是徐源源糟坊创制,至今有二百五十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探索,平湖糟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有:制糟。将糯米在清水里浸十至十二小时后,用蒸气蒸成糯米饭,再用酒药进行发酵。洗蛋。用清水将蛋洗干净,放在竹编的容器内,在太阳下晒三至四个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