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民俗文化

  长涂倭井潭硬糕是岱山特有的一种地方传统名糕,名扬江、浙、沪、闽沿海各地。该糕制作工艺独特,配料考究,选用上等糯米、绵白糖等主料和玫瑰、芝麻、桔饼等辅料。采用祖传秘方经炒米、磨粉、配料、细拌、杆粉、印块、两次水蒸、两次火焙等工序,使糖、粉和辅料完美地溶胶在一起,成为外表腊黄莹色的硬糕。倭井潭硬糕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浙江黄岩人林纪法,到岱山县长涂岛做换糖生意时,发现岱山渔业繁华,渔民在捕捞中需要不易变……[详细]
  在舟山各地原来习练的一些洪拳、少林拳等多个拳种基础上,逐步演练成适合船上习练并且以实用为主的、带有浓厚海岛特色的拳种,渔民们称之为船拳。船拳在中华武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原先盛行于河上。由于船拳强身、护体、御敌的功能,因而很受渔民青睐。舟山船拳的发展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初,舟山岛民多以出海捕鱼为生,累受海盗、倭寇掠夺和抢劫。朝廷为抵御盗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岱山巡检司,剪刀头驻……[详细]
  锡器制作在岱山当地称“打鑞”,制品称“鑞器”。锡器多用于庙宇佛寺、民间祭祀、婚嫁用品等。也有用高纯度的锡制成茶具、锡瓶、酒壶等生活用品类的器皿。桥头锡器在舟山整个地区享有盛名。有百年老店之称的“刘新茂锡店”创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其技艺家传至今,现有其孙刘小谜、刘永久及其徒刘生平仍从事“打鑞”。桥头锡器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一件成品制作要经过熔锡、压片、裁料、造型、焊接、锉磨、刮光、雕刻、擦亮等近十道工序……[详细]
  岱山渔用绳结是指利用各类绳索对物品进行打结行为,用于人们挑、扛、挈、抬、抛、牵、套等移动物体的作业中,它主要功能是对物品起固定作用。它随着渔事作业以及商贸加工搬运等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岱山渔民船工在闯海实践中年积月累、世代传承,不断发展成熟的结果。渔用绳结工艺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迄今已达千年,大部分仍在沿用。经搜集整理,现保留的渔用绳结达70多种,其中渔网结27种,渔用结46种。渔用结系为渔业……[详细]
  岱山群岛的长涂港,平静如镜,是各类船只来往的交通要道,藏而不露,是历代屯兵储将的好地方。唯独港北口五虎礁形势凶险,每逢雾天或黑夜,过往船只常在此触礁遇险,船民们为此谈礁色变。清同治年间,相传江苏有一法号慈领的和尚,赴长涂岛传播佛教。当他看到进港口形若猛虎的五虎礁,听到百姓们讲述港口关隘凶险,常有船只被吞后,心生善念,就在五虎礁对面隔港结庐,雾夜之时点灯引航。就这样边修行传经,边燃灯引航,日复一日,……[详细]
  原称“莲花文书”,又称“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余姚农村,清末明初流传入宁波城区,继又向镇海、舟山地区拓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舟山地区外,还演唱于台州地区的临海、天台、黄岩和杭州等地,至九十年代初开始衰落。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约起源于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详细]
  绍兴市上虞区的民间传统武术,从古至今都非常繁盛,且项目众多,各具特色。目前在上虞曹娥街道尚存的桌花、凳花、扁担花、棍花、豆凿花等民间的武术,尤其风格独特。上虞地处浙东沿海,贯穿其中的曹娥江,两岸与出海口有着丰富的滩涂资源,这样给上虞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的条件。随着人口的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争夺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公平分配这些资源,人们就开始以比武的方式来公平竞争,他们以常用的农具作为……[详细]
  “刘阮传说”是流传于浙江嵊州、新昌、天台一带民间关于刘晨、阮肇二人采药遇仙、-得道、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刘阮传说”围绕刘阮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源、-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及相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主线而展开,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内容:刘阮二人采药遇仙与仙女双双结下姻缘传说;刘阮-得道、为民造福传说;桃源自然景观传说;天台风俗风物传说;刘阮遇仙民谚歌谣;有关阮庙的传说。“刘阮传……[详细]
  草塔抖狮子是一项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有机结合的表演娱乐项目,源于清朝,与当地的赵氏台阁、杨家舞龙同时产生。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因诸多原因彼此一直明争暗斗,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愈发激烈,直至清朝官府介入争斗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详细]
  十五巧板,是在七巧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智力玩具,由清同治年间童叶庚发明,又名“益智燕几图”。燕几图,由宋绍熙年间(1194年左右)云林黄长睿创造,既作娱乐,又可供古玩陈列,最初主要是文人闲居时玩的一种室内游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为拼图巧板智力玩具。十五巧板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它有提高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活跃形象思维,启发智慧,增进身心健康的功效。出生在平阳县昆阳镇的梅圆……[详细]
  武林活拳系当代武术大师何长海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所创。何长海祖籍浙江诸暨,自幼在杭州居住并遍访名师。师承武术名家刘百川(曾为孙中山、蒋介石保镖,黄埔军校武术教官),1930年在浙江国术馆又得到杨澄甫、田兆先、黄元秀、高振东、李景林等著名武术大师真传,集少林、武当造诣于一身。1933年,在第二届中国国术考试中获得最高奖次甲等第一名。1935年,力克来杭来杭演武的俄国大力士马嘉乐而名振全国。60……[详细]
  调吊为绍兴独有的民间体育项目,出现于清代中期,因表演者悬于布带上做各种仿生的舞蹈动作而名。“调”意为舞,“吊”意为悬空。调吊动作初为“十八吊”,其后发展为“三十六吊”、“七十二吊”。调吊艺人多组“目连班”于迎神赛会和庙会中表演,亦常受聘至绍剧团等戏班客串演出。1950年起,调吊作为民族形式体育项目出现于运动场。1952、1953年著名调吊艺人金新友及其子金寿康、金寿昌等先后在绍兴县、宁波地区、浙江……[详细]
  “绍兴摊簧”,群众称为绍兴鹦哥戏,俗称鹦哥班;属摊簧中“后摊”的一支。流行于绍兴、嘉兴、湖州一带,也曾在上海、苏南等地演出。清末民初已有它的活动,20世纪30年代前后较为兴旺。它可由两位艺人自奏自演,也可多至六名演员表演、二人伴奏。它是以象征性的装扮和摹拟性的道具、以旦和丑两门脚色的人物(多为无姓名的下层劳动人民)表演故事的“戏弄”。如绍兴农村民谚所云:“鹦哥戏,勿是戏,也无刀枪也无旗,也无纱帽也……[详细]
  绍兴词调,又称花调、话词,是由盲艺人说唱的古老曲艺品种。盲人说唱,在绍兴渊源颇古,南宋时绍兴诗人陆游有《剑南诗稿校注卷三十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即是绍兴盲人说唱最早的记载。明,绍兴徐渭《吕布宅诗序》曰:“始村瞎子习俚俗小说,本《三国志》,与今《水浒传》一辙,为弹唱词话耳”,提及“村瞎子”的“弹唱词话”。绍兴词调在清初的演唱……[详细]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古时统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青瓷。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自东汉开始至宋,延续千余年,有10多道工序,从选土、拉坯、修坯、上釉到烧制,全凭手工艺人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为了保护和光大越窑青瓷传统烧制工艺,2011年5月国务院并将其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