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民俗文化

  当涂县博望镇始建于南朝梁时。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就形成了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铁的生产模式,有歌谣称“博望打铁匠,挑担闯四方。制下刀和剪,刃口泛青光”。清朝乾隆年间,博望铁业更是享有盛名,有“芜湖的剪子,博望的刀”一说。清末民初,博望就成立了铁业旅外同乡会。博望的打铁工艺由来已久,生生不息。传统意义上,博望的铁制品一直局限在菜刀、剪刀、农具等民用刃具。在今天,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详细]
  安苗节,在“芒种”节气之后,全村水稻栽插完毕,稻禾长势初定时,由村中长老、士绅择定一个“龙”(辰)日或“虎”(寅)日举行。是日晨,在村前场坦或河滩设祭坛,从大庙请出黑(脸)太尉、红(脸)太尉(相传为唐代睢阳完节之将领雷万春、南霁云)登祭台,祭台围插旗幡,除有常备的锦缎三角大旗外,必有节前用绵纸拼制成的方形大旗四或八面,上 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大字,每面旗上只书一字,并配画图案,如同是……[详细]
  休宁县五城镇为休宁古之大镇,历来驰名,因历史上先后出了三位状元,是状元县里的状元镇,名声更加遐迩。相传早在盛唐时期,五城便有生产豆腐干的记载,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御品了五城茶干之后,叹为“江南一绝”而身价百倍,成为朝廷贡品。五城豆腐干主产地为五城、双龙两地。五城老街有各种商家店铺一百余家,单豆腐坊就有二十余家,名号至今尚未淡出历史的有“淇昌”、“悦来”等老招……[详细]
  早在清代,甘棠婆溪河岸的崔氏家族就曾举办“婆溪河灯”这项大型祭祀。由于崔氏家族家业发达,人丁兴旺,且分布范围较广,这项活动后来衍变成以崔氏族人为主,婆溪河两岸居民均可参与的民俗活动。河灯由竹篾和油纸扎成,呈荷花形状,除头灯直径约一米外,其它皆如饭碗大小。放灯这一天,人们在河滩上搭戏台,设祭桌,祭桌上摆放着三牲和时令果品,桌前置一香炉。夜幕降临后,人们纷纷带着各自扎制的河灯从四面八方赶来,头灯由牵头……[详细]
  清光绪初年(1875年),南京人潘孝武父子来临涣集开设“元昌斋”酱园店,制成酱培包瓜这种独特酱菜。潘孝武父子初到临涣,就发现当地的女儿瓜很有开发价值,经过一番揣摩试制,酱培包瓜终于面世。它以香、脆、嫩以及酱味浓郁等独特风味而闻名。清末有诗人题诗赞日:“瓜风送香气,蜂蝶乱飞云,食之包瓜后,忘却故乡人。”包瓜原名女儿瓜,其种系是由2000多年前相传下来。包瓜的种植十分讲究。择其特定的土壤,仅施以农家肥……[详细]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笔的祖先应当是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数千年来,毛笔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矫若游龙、飘若惊鸿”的书法珍品。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毛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之一。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的交流……[详细]
  唐朝“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期间,不少中原士族为避战乱,逃亡徽州岩寺,与当地人和谐相处,并对忠于唐朝的爱国将领张巡、许远“除贼安民”缅怀纪念,建“双烈”庙,游“大王、二王菩萨”,定于每年正月初九为纪念日,历经宋、明、清至民国及建国初期,长期以来,“上九”庙会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物资交流-。“上九”庙会在历史上以抬阁-祭拜为主,如今以物资交流和演艺活动为主。“上九”期间(初八至初十),由地方……[详细]
  细阳刺绣源于宫廷,发展于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地处中原,吸收东西南北文化于一体,因此,细阳刺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既有粤绣的富丽堂皇,蜀绣的细腻,京绣的端庄,苏绣的秀丽与妩媚,又有汴绣的粗犷与古朴。绣品精细规整,色彩浓艳,花纹苍劲,形象优美,质地坚牢。细阳刺绣技艺繁琐而细致,是皖北独有的工艺制作,工艺水平的高低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自然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细阳刺绣文化……[详细]
  口子窖酒的原产地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其工艺特征是:以地产小麦、大麦、豌豆、糯高粱为主要原料,以濉溪“枕头伏曲”、高温曲为糖化、发酵、生香剂,利用口子百年窖池酿造,精心勾兑而成。口子窖酒酿造工艺复杂,对原料、水、窖池、气候、贮存时间等要求极高。口子窖酒的酿造工艺是在吸取了濉溪古秘酿工艺“大蒸大回”之精华基础上,进行研制整理归纳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制酒工艺,分为制曲、发酵、分级贮存等三个主要阶段,整个生……[详细]
  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2007年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详细]
  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据考证始于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亳州特产“九酝春酒”及酿造方法晋献给汉献帝,自此,该酒便成为历代皇室贡品,古井贡酒由此得名。古井贡酒酿制工艺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古井贡酒“两花一伏”大曲发酵,贮存期不少于六个月。将中温曲、高温曲和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不同轮次中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三轮次,前两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三轮发酵周期为八个月的工艺生产。并用“三高一……[详细]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据老艺人口传,其形成年代在清代中期,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肘阁”发源地在颍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带,流传中心区在今阜阳市南部几县、区并沿淮水流传至凤台、寿县、蚌埠及河南等地区,是流播区域横跨两省沿淮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舞艺术。“肘阁”表演队伍构成的基本单元,系由位于下位成人演员和位于上位的儿童演员构成,两者……[详细]
  周王会是焦村镇郭村村林氏家族为纪念周文王、周武王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相传林姓是西周初殷商王比干的后裔。比干忠心辅佐商纣王,却遭杀害,其妻逃到长林石室产下一男,取名坚。至武王伐纣获救归周,武王因其居长林而生,遂以“林”而命氏。后又因与外乡纷争,周文王、周武王显灵,出手相救,救林姓族人于涂炭之际。为敬重始祖,铭记周王的护佑之恩,林姓村民出资兴建周王庙,并每年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祭祀周王的庙会活动……[详细]
  端公腔是以说唱为主要构成部分的曲艺艺术形式,其中又夹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杂技、武术等表现形式。端公腔源于道教,由悼念亡魂、驱鬼避邪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成,开初只唱宣扬轮回迷信的神鬼故事,后来受戏曲的影响,不断增加一些娱人的民间故事或流传的戏文,逐渐变成了一种酬神赛会的表现形式。怀远端公腔的演唱,大都选择在传统或喜庆节日,如年头岁尾、端午中秋、婚嫁喜庆等。一般安排在夜晚,场地选择在十字街口或较大……[详细]
  民间扎彩工艺起源于盛唐,昌盛于北宋年间,千百年来,以它特有的乡土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社会中广泛流传。每逢“春节”,农历“十五”、“二月二”、“六月六”等传统节日,各地都有扎彩办灯会的习俗,以喜悦的心情庆丰收保平安,欢度节日。民间扎彩工艺把地方性代表风格与毗邻地带的扎彩形式相融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诸多形式竞发的格局,扎彩工艺以扎制龙灯为主,并伴有花船、花灯和杂灯。龙灯分为:滚龙、车龙、长龙,根据龙身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