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芙蓉鲜贝——把处理好的鲜扇贝丁,加上调味品上屉清蒸,再用蛋清与调味品调和成芙蓉形状,蒸熟,然后将蒸好的鲜贝倒在上面,浇入热汤汁即成。因盘中菜状似芙蓉,故名。特点鲜嫩、清淡,余味无穷。……[详细]
  高密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诸城丁氏装裱技艺、寒亭传统字画装裱技艺、手工装裱字画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潍坊自古名家辈出,特别经学与金石学大家,这也促使潍坊地区的字画装裱技艺历史悠久,从艺人众多。近年来潍坊字画市场逐渐兴盛,也直接为字画装裱技艺的复兴提供了机遇。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丝绢或宣纸作成,其材料质地纤雹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详细]
  草编是我国古老的编织技术之一,源自人类早期以植物的枝、叶、根、茎为原料编制器物。文登草编是当地农家妇女,以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通过创造性艺术加工编织而成的手工艺品。文登草编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时期经营达到鼎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作为重要的手工业在全县推广普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旧时,文登当地几乎人人都会草编制作技艺,加之不少草编艺人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使得近代文登草编技术也达到较高的……[详细]
  石岛大鼓”是沿海渔民在其特有的人文历史环境中,在长期从事海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石岛大鼓”是渔民特有的庆典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鱼虾满仓、渔船靠岸时人们的喜庆心情。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早饭后,以各渔村为单位,自发地组成锣鼓队,从各村出发,沿着石岛主街道行进,一直延伸到各渔港码头,最后汇集在石岛镇广场,这时庆典活动达到0,活动时间一般持续到中……[详细]
  莱芜中元节习俗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节俗特征,并在传承群体中形成独特“七月十五情结”的节日习俗。老百姓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中元节习俗在莱芜区传承和发展,重要意义在于“尊敬老人,教育后人”,促进了家庭和睦,对研究地方民风民俗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民俗学术研究价值,推动了地方风俗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人……[详细]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威海剪纸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粗犷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在这里,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都是美化生活的实用剪纸。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斗花、灯笼花,用于手绣或刺绣的枕头花……[详细]
  荣成是渔业大市,有着几千年的渔业生产历史。勤劳勇敢的广大渔民在长期与大海、大风、大浪的抗争中,在繁重的生产实践里,不断创造出了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渔民号子。它作为渔民生产劳动中不可缺少的古老歌谣和精神号令,在荣成沿海区域广泛流传。渔民号子既有鼓舞情绪、调节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挥生产、协调动作、统一行动的功能。随着时代不同,渔民号子不断发展和变化,由最初简单的音节、无调子的形式,逐步演变为有调式和唱词,……[详细]
  陶器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山东省德州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黑陶,是距今4000多年“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德州曾出土过鬲和薄胎黑陶杯等文物,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率先研制、再现黑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梁子黑陶已经形成集研制、生产、销售、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黑陶产业平台,拥有8位工艺大师、26位工艺美术师、近百人的专业队伍,近千个品……[详细]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诞生于荣成市成山头区域。成山头,海拔高度为200米,东西长1.5华里,南北宽5华里,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又称“中国的好望角”。目前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自1997年由坐落于成山角下的西霞口村获得经营开发权以来,无论是景区建设、文化景点保护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成山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山……[详细]
  惠民县东路梆子戏,原名梆子腔,也叫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演出场面较大,流行区域较广,被群众称为“大戏”。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梆子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在明末清初时,山西省同州梆子的流散艺人,随商船沿黄河来山东谋生,到处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即梆子腔)。公元1628年传入惠民县,这种腔调和演唱形式随之在惠民县逐渐兴起、流行和发展起来。后来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创造和受当地方言、……[详细]
  渔民开洋、谢洋节是我国沿海地区一种特殊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浙江省的象山县、岱山县和山东省的荣成市、日照市、即墨市等地。浙江象山、岱山的渔民开洋节是当地渔民在渔船出海时举行的一种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后渔民为感谢大海恩赐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作为表达渔民内心祈望的一种精神性活动,开洋、谢洋节以祭祀为核心,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含有多种文化内容,同时表现出娱神和娱人的特……[详细]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它流行于全国各地,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颇为盛行。灯会多出现在元宵节期间,也有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灯会,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代,唐宋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各地灯会活动已经达于鼎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十五月圆之夜,人们要张挂和燃点各式各样的彩灯,同时举行观灯、赏灯、赛灯等庆祝活动,以祈阖家团圆、人寿年丰。以灯……[详细]
  “金锁岭万丈高,将军庙紧对玉石桥,一百(碑)担三孔”。这是岳店村的一大古景观。岳店村东南冠带河上有一座用白石头建造的三孔石桥,故取名“玉石桥”。桥面长约两丈许,宽八尺,桥面桥墩均为石头结构。桥墩是刻有刀剑等兵器和“敕令”二字的石碑一块,故有一碑担三孔之说。桥虽不大,却远近闻名。因为它是青州通淄川阳关大道上的必经之路。玉石桥北一箭之地,有座北朝南的独间小庙一座,名曰“将军庙”。庙内塑有戎装将军神象一……[详细]
  辛曹村,始建于元朝,曰永乐官庄。初人丁兴旺,六畜平安,五谷丰登,童叟康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可谓名副其实的永乐官庄,至明朝永乐年间,因犯皇帝年讳,故以辛曹二姓,命名为辛曹官庄。自此,往日的繁荣景象,日见萧条,怪异之事,层出不穷。无缘无故,东家丢牛,西家死马,张家媳妇无端上吊,李家儿子无由而癫,王家遭天火,赵家遇窃贼。好端端的村子,变得鸡犬不宁,人心不安。何缘若此,无人知晓。正当人们愁眉苦脸,一筹……[详细]
  清朝年间,北营村东北角有一个姓马的秀才。他开了一家酒店,取名为“韶海居”。这“韶海居”的名字还有一段传说哩。远古时代,此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取名韶海。韶海龙王昏庸无道。他有一子,称韶海太子。此子游手好闲,阴险狡诈,加之其父溺爱,更是为所欲为。他时时兴风作浪,冲毁田园,淹没房屋。百姓怨声载道。韶海太子之妻本是滨海龙王之女,她温文尔雅,知书达礼,见其夫残害百姓,便好言相劝。太子不听劝告,反而打骂妻子,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