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肘捶是一种汉族拳法,此拳创始有100多年。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因其能够了巧妙使用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百余年来,肘捶拳法经六七代弟子传习延伸,受到鲁西、冀东等地人民的喜爱。近二十五年来,肘捶不胎记在各健身点推广传授,而且武校也开设肘捶课程,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临清肘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省内相关部门的验证,并上报给了国家体……[详细] |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烧小鸡又称福山烧鸡,过去齐鲁餐饮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西有德州扒鸡,东有福山烧鸡”,可见其名气不凡。福山烧小鸡是胶东风味鲁菜的重要菜品之一,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其主料选用本地当年生养的4-5个月的小公鸡,经精细初加工后,再炸、蒸而成。因其体较小,又为当年雏鸡,又名烧小鸡。相传,福山烧小鸡是明朝隆庆年间福山籍宫廷御厨研制,深得内宫皇室的青睐。清末一位福山御厨将烧鸡的工艺和配方……[详细] |
整理者李慧莹蓬莱小面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它有个重要的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衣福堂。因他做的蓬莱小面最正宗,人们又称蓬莱小面为“衣福堂小面”。衣福堂制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故供应量不大,每晨仅售百碗,因做工考究、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常有蓬莱城里人及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为憾事。现如今,蓬莱小面已经遍布蓬莱城乡,并发展到外地,这一传统名吃也成为婚宴、寿宴、早餐等常备面食。蓬莱小面量小……[详细] |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大面是烟台三大风味面食之一,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福山大面历史久远,但到底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据说福山大面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来盛的。明代程敏政在《面食行》诗中写道:“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福山县志》记载,坐落于福山城东门里的“吉升馆”,就是因经营福山大面而出的名。福山大……[详细] |
莱州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全境陆海兼备,位居交通要地。正如县志所载:“莱郡拥负山海,为渤海之名疆,三齐之巨镇”。司马迁说:“海岱间一都会也,我于掖乎见之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的开放机制,加之莱州历来是书画家群英荟萃的地方,人才辈出,为莱州毛笔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种种机遇和可能,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对于莱州毛笔制作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莱州市苗家镇是生产毛笔的主要产地,梁郭周……[详细] |
篮子灯舞是集音乐、舞蹈、民歌、说唱、美术、民间打击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关于篮子灯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史前战争频繁、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玉皇大帝得知后,命王母娘娘带领七仙女到昆嵛山,化妆成挑着篮子的村姑,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为了感激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村民们从此效仿制作篮子灯。牟平篮子灯舞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牟平区姜格庄镇大岚东村一带,是胶东地区……[详细] |
整理者孙衍湖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桃源、环岱庵、方里、大辛家、港北、冷家庄、南庄、邵家庄、凤城、鲁古埠、海丰、庄上、潮里、潮外、丁字嘴、大闫家、何家、南廒子、麻姑岛等80多个渔村。古代渔民们捕鱼的工具比较落后,时常遭遇船毁人亡的海难事故,人们无法解释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为什么会在一瞬间狂风大作、波浪滔天,那么地狰狞可怕。于是各种猜测、想象、传说便应运……[详细] |
五莲割花,又名“割绣”、“割绒纳绣”,是五莲县的传统手工艺术品,集中分布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各乡镇村庄及周边地区,广泛分布于莒县、东港区和临沂等地。五莲割花讲究传统的纯手工制法,共有六道工序,分别是:棉壳制作、固定小样、设计图样、加衬制模、挑彩纳绣、分割开绒。它的核心要素是“割”,就是把一对绣好的绣品从中间用利刃割开,一分为二,天然对称。这是五莲割花与其他刺绣技艺最大不同之处,也是五莲割花称谓的由……[详细] |
茧绸织造技艺是以柞蚕丝为生产原料,对其进行劈丝、顿丝、络丝、上浆、缯机织绸、润绸、平绸的传统工艺和技术。茧绸使用无张力木机和天然助剂松式加工而成,成品丝线保持圆柱体,绸面呈现特有的纹路,身骨刚柔相济,冬暖夏凉。常用的柞蚕丝原料有灰丝(柞蚕土丝)、药水丝、水缫丝、大条丝。经纬丝线制作完毕,即可缯机织绸。机匠挺坐在木机座板上,右手持梭,端平,用食指钩住梭尖,右脚踩绞,左手前推综框,贴综;在最大口时贴轴……[详细] |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生民,男以渔、农为业,女以绣织为主,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剪纸即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威海剪纸的显著特点是:构图简洁,线条流畅,寓意鲜明,粗犷之中兼具抽象、夸张的审美取向。在这里,民间艺人创作的大都是美化生活的实用剪纸。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斗花、灯笼花,用于手绣或刺绣的枕头花……[详细] |
李左车传说指在安丘广为流传关于李左车的一系列传说故事。据《史记》记载,李左车生于战国末年,在赵国为广武君。赵王因不听李左车计而被韩信所灭,韩信灭赵后叹服其才能,以师礼待之,李左车感知遇之恩,遂以身事汉,跟随韩信襄赞军事。韩信用其计,收燕平齐,在九里山设十面埋伏,逼项羽自刎乌江。李左车在汉王刘邦准备- 封赏时,李左车却悄然隐退,不知所终。远离庙堂的李左车,悄然回到雹泉,遍访老人,寻根问祖,找到了自己……[详细] |
“锔”者,系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也称“锔子”。在以前,锔匠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职业,主要是锔盆、锔缸、锔瓮、锔锅、锔碗、锔茶壶、锔罐子等,只要是家里能锔的,锔匠都锔。“锔活”也分粗细,平常老百姓家锔个锅碗瓢盆属于“粗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不少玩家有意将新紫砂壶装满黄豆,再注入清水,利用黄豆遇水膨胀的力量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锔锔成花纹,甚至连壶盖、壶嘴、壶……[详细] |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其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虎山、成山、俚岛等乡镇,都有相应数量的蠓子虾海域。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战国时期形成雏形,在秦汉时期分出步骤并基本确立,到元明清时代蠓子虾酱制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阶段。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登州知府作……[详细] |
诸城邱家庄人在靠近河边的河滩上大量种植柳条、白杨、腊条、棉槐等。每到夏季伏天,人们收获柳条,将柳条割下打皮,在烈日下晒干,再用清水浸泡,待泡透柔软后纺织。秋天落叶后,再收割白杨、腊条、棉槐编织。编织工艺分为圆条编和方条编两种。圆条编诸如提篮、装篓、悠筐、果筐等,起头先用4根枝条为1大锭,叉花排列,共用4大锭形成8锭,用3根条子缠绕一圈后再用3条复绕两圈,再由原来的8锭分为16锭,再用绳子拴起围一圈……[详细] |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以人们都要祭灶,并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