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特产

湖南省民俗文化

  土家族梯玛歌,也作“土家族梯玛神歌”,是土家族梯玛活动中一种用土家语演唱的古歌。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四县土家族聚居区,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浓郁,对土家族人文社会影响深远。格局宏大,篇幅浩繁,是一种吟唱式的长篇史诗,对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的迁徙、天文地理、信仰禁忌、宗教哲学、生产劳作、生活习俗等,都作了宝贵的记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珍贵文化遗产,被……[详细]
  传说邻家嫁女娘邀呼目伴来商量三三五五团团坐你哭一场我一场《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详细]
  串春珠又名跳九州、走春潮、走线。源于远古时期祭祀始祖盘王“奏档”,跳盘王活动中的“围档”、“串档”,是从远古乐神舞发展起来的乐人舞蹈,是瑶族长鼓舞的姊妹篇,后来逐步演变成瑶山村寨欢度春节时跳的一个集体舞蹈。男女老少皆可参与,但最少12人以上。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要收获一箩谷子。春天就像珠宝一样值钱,抓住春天,串好“春珠”,秋天就会有个好的收成。串春珠流传于湖南江华瑶族自……[详细]
  梅王的传说,源自湘中梅山地区,主要流传于梅山中心地区的安化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清塘铺镇、高明乡,辐射到了宁乡县、涟源市、新化县等周边地区。梅山是湘中一块广袤的土地,宋史载:“上下梅山,其地千里,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按此,梅山以安化为中心,包括周边新化、涟源、冷水江、新邵、隆回、绥宁、洞口、辰溪、溆浦、石门、宁乡、桃江等县市的全部或部分地方。民间有上梅山(新化县……[详细]
  炎陵县东连巍巍井冈,西接苍茫衡岳,得天地之造化,集山川之钟灵。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炎帝的传说。2008年,炎帝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炎陵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在炎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民在世世代代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在炎陵县境内广为流传,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详细]
  临武傩戏又称“舞岳傩神”“大冲傩戏”,俗称“神狮子”。相传为油湾村17世祖王思能于明成化年间,在从师学习傩祭作法的过程中,有所创造丰富。而后油湾村的村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一代代心口相传,演变成了今天的临武傩戏。临武傩戏现存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大冲乡油湾自然村。历史上的油湾村由于偏僻封闭,交通不便,单一的农耕生产方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形和单一的生活环境,使临武油湾村傩戏世代相传……[详细]
  巴陵戏原名巴湘戏,民间又称之为岳州班,1953年始正式定名为巴陵戏。它是湖南省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湖南的岳阳、益阳、常德、湘西、长沙及邻近的湖北、江西部分地区。巴陵戏渊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的昆腔,明末清初弋阳腔流入湖南,对巴陵戏高腔的出现产生了较大影响。清代乾隆年间,巴陵戏吸收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以唱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逐渐发展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戏曲声腔剧种。巴陵戏现存传统剧目三……[详细]
  傩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五溪文化中的这种古俗,至今在沅陵,特别是七甲坪乡犹存。沅陵“辰州傩”(又称土家傩),见诸史籍者甚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沅陵县志》记载:“辰俗巫作神戏,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数日,荒诞不经,里中习以为常。”清乾隆十年……[详细]
  珠梅“抬故事”是出现在湘中地区的一项颇有影响的民间活动。地处湖南省涟源市龙塘乡。明崇祯年间,当时道教已传入安化(现涟源市)各地,珠梅“西元山观”是最早建立的道教寺观之一,在当时战乱、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人们祈求祛病消灾,以道教斋醮形式,许愿“抬故事”,以了人们的心愿,如此“抬故事”的活动就逐渐得到发展,延续几十代而发展至今。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推陈出新,既保持了古俗风貌,又创立了一些新的形式,从而逐步……[详细]
  武冈卤菜制作术是一种民间传统食品的制作技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武冈城区范围内,是湖南民间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卤菜味道独特,以其色香、味美、甘甜、耐嚼而闻名于世,有生津、止渴、健肝养胃的功效,富含人体必须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D等和微量元素。是居家、旅游必备食品。武冈卤菜制作工艺极为讲究,主要采用大茴、小茴、桂皮、公丁、母丁等二十多味纯正中草药辅之以猪筒子骨汤反复熬制,每熬制一次……[详细]
  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分布在湖南省西南、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交界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及周边一带。雕花蜜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源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庭的御品。雕花蜜饯在选材、雕刻、加工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完整工序。主要以未成熟的青皮柚子为原料,先将柚子切成圆形或扇形的……[详细]
  双峰溪口,盛产一种远古化石及特种石,史称溪石。同治年《湘乡县志》云:“涟水……东至溪口(黄花源水自北来注),又东经雪花滩(有石可琢为砚)。”溪石质地细腻湿润,五彩缤纷呈绛红、碧绿、橙黄、淡青、紫罗兰诸色,历久不变,纹理千姿百态,充满诗情画意。雕琢成砚,着水研墨,即与墨相恋不舍,经久不干,即干亦无墨垢,寒冬呵气即可研墨,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溪砚就颇负盛名。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效命朝廷,溪砚成为他的……[详细]
  保靖松花皮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分布在保靖县的碗米坡镇、迁陵镇、普戎镇、比耳镇、-乡、涂乍乡、毛沟乡、清水坪镇、野竹坪镇、清水乡、阳朝乡、复兴镇、大妥乡等土家族聚居的乡镇以及周边邻近的永顺县、花垣县、龙山县、吉首市、古丈县。酉水从县西往东折迥而过,保靖有广阔的水域,素有养鸭的习惯,为皮蛋的加工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靖松花皮蛋是湘西保靖县传统名产,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配料、制作工艺讲究,蛋体饱满……[详细]
  土家竹雕是湘西土家族雕刻艺术中一种以传统土家雕刻与土家族特色建筑物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吸取传统竹雕工艺之精华,纳木雕,石刻之技术于一体,以土家族的各种特色建筑物为创件作题材,把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微缩于掌上。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土家吊脚楼》、《凉亭桥》和《摆手堂》。土家竹雕系例作品均以湘西优质楠竹为材料,用常用的竹刀、手据、斧子、锤子、凿子及自制1毫米宽的斜凿等30多种工具,精心雕刻而成,其造型……[详细]
  苗族团圆鼓舞流行于古丈县河蓬乡民族传统舞蹈,产生于汉代之前,源于苗族古代祭祀活动。据《古丈坪厅志·民族卷》记载:“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五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五色纸两条盘于背,男女左右旋绕而歌,迭相和唱,举手顿足,名曰跳鼓藏。”这是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时代变迁,团圆鼓舞从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表演样式。新中国建立初,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