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特产

广东省民俗文化

  十样锦锣鼓流传于连州市星子语系地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其锣鼓点有独特风格,配上高亢洪亮、灵活清新的唢呐伴奏,场面欢快、热闹。乐器有高边锣、小锣、硬锣、高边鼓、扁鼓、芒冬鼓、木鱼、中钹、小钹和唢呐。建国前,“十样锦锣鼓”专用于游神。建国后,逢年过节、--、送公粮、婚丧祭祀等活动时,群众都打起“十样锦锣鼓”。……[详细]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传于中山、珠海、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地。此外,广东沿海其他地区如阳江、电白及香港长洲岛、澳门等地有与“正宗”咸水歌曲调相近的渔歌。上述这些地区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咸水歌之得名即与此有关。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有独唱、对唱等形式。而以后者为主。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详细]
  雷剧原名大歌班,是广东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雷州方言圈内人们喜闻乐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雷州半岛,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近年,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详细]
  民间舞蹈鲤鱼灯最早的活动地为百侯镇侯南村,是族人杨缵绪从陕西带回,杨缵绪,清康熙辛丑年进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任陕西按察使。依此计算,大埔鲤鱼灯舞始于250年前。建国前,大埔鲤鱼灯舞非常活跃,计有百侯南山、侯南、侯北;湖寮旧田、葵坑、长教、双坑、新岭背;岩上大北坑、小北坑;西河黄塘等11个鲤班。此外,大埔鲤鱼灯还流传到本省的和平、连平、广州。鲤鱼灯舞属花鸟鱼虫一类的抒情民间舞蹈。它寄物……[详细]
  佛山灯色、剪纸是佛山市一种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佛山灯色多彩多姿。有用丝绸、竹蔑和铁丝为原料做成的各式彩灯,争奇斗艳;有以灯芯、通草、芝麻、瓜仁、刨柴等做成的秋色灯,庄重朴实;有以竹蔑、各色尼龙布做成的各种拟人状物,栩栩如生;有的两公尺见方,小的只有一只乒乓球大小,真是五光十色,诸奇毕具。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灯色扎作艺术作品每年都应邀到国外展出,受到国外各界人士欢迎。所展出的艺……[详细]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详细]
  黄圃镇位于中山城区以北,邻近广州番禺区。麒麟舞是黄圃镇历史悠久的动物舞蹈,原为先民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变为岁时习俗民间艺术,以其精巧伶俐、神采威武为特色。黄圃麒麟舞的采青动作很有水乡特色,其中“桅杆青”是独具水乡特色的麒麟舞蹈动作。后来,根据“桅杆青”的特点,黄圃一带的村民在新屋入伙时,也将“青”从二、三层高的楼层中吊下来,让麒麟来“采高青”,至今在黄圃横档村流行的“采高青”,就是从“桅杆青”中发展起……[详细]
  舞醉龙,又称醉龙舞,是流行于澳门、中山、珠海一带的活动。一般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即佛诞节举行。200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澳门的舞醉龙是由鱼商举办的,鱼行在四月初八、初九休息。参加者首先在三街会馆举行开光典礼。舞者一边饮用米酒,使自己醉倒,一边手持木制的龙头和龙尾舞动,在各区巡游。源于广东香山县。来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在200多年前的浴佛节那天,一个和尚来到香山……[详细]
  饶平县布马舞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当演出开始,一阵模拟马嘶的笛音过后,在雄浑的鼓乐声中“马”队奔腾而上,它时而汹涌澎湃、疾蹄驰骋,矫健雄壮;时而徐徐而行,象漫步村陌,粗犷周存优美,激烈中见柔情。豪放、欢快的舞姿,融合着潮州大锣鼓的音乐,令人神往。饶平布马舞,把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布马制作简单,用竹篾扎成马身裹上白布彩绘而成,其表现内容根据一则传说,即宋朝时……[详细]
  海丰麒麟舞主要在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上表演,是广东汕尾海陆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样式之一。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11、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海丰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个班子不尽相同,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则无。如附城镇圆山村的青麒麟,就有两个表演者,一人戴着面目狰狞面具(傩戏的面壳)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人则头戴哪吒帽,背挂宝剑,手提弄狮球,不时同麒麟玩耍……[详细]
  舞火狗源于龙门县蓝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先祖靠狗奶养大,要瑶民永记狗作为“再生之母”的恩德,规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圆节(中秋节)之夜,举行舞火狗活动。舞火狗是蓝田瑶族对狗图腾崇拜祭祀的舞蹈活动。未婚姑娘在手臂、腰部用山藤绑上黄姜叶,头戴竹笠,并插上香火,扮演“火狗”。姑娘们边舞拜,边反复唱着古老的民歌;最后,火狗队游舞到村外河边,将身上的黄姜叶、竹笠和香火统统扔到河里,再用河水濯洗手脚,象征……[详细]
  跳花棚俗称“跳傩”,明朝末年随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民迁居化州时传入。据考证,“傩”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祭祀仪式,以戴木制面具为特征,先有傩舞后有傩戏。经不断的改良及提炼,与当地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古朴浓郁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数百年经久不衰,一直流传至今。所跳花棚,乃用竹子稻草在田头村边搭建之草棚,挂上大红灯笼及鲜花,演员少则十多人多至百人,饰以“七十二贤”及各种花草。跳棚舞有固定……[详细]
  在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东莞市的客家麒麟舞堪称一朵耀眼的奇葩。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代代相传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发掘与弘扬,使东莞麒麟舞之花越开越艳,声名也越传越远。广州、东莞、惠州、香港、台湾、澳门、日本都留下过麒麟舞的倩影。东莞镇的麒麟艺人所扎的麒麟头远销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1999年2月,清溪获得了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麒麟舞)之乡的殊荣。2001年10月,清溪麒麟舞参加由广……[详细]
  连南县南岗千年瑶寨开耕节,是当地瑶族人的祭祀仪式,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还告诫大家开耕了。开耕节保留了农耕文化的所有要素,是排瑶最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是排瑶口述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详细]
  湛江草龙舞的舞具——草龙由稻草、渔网、竹篾等材料制作而成,舞蹈以刚猛为特色,通过扭、转、穿、腾等动作展现海岛渔民在风里浪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草龙舞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一年一度元宵佳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调顺草龙舞有500多年的历史,草龙由稻草、鱼网、竹蔑等材料制作而成,草龙舞通过扭、转、穿、腾,展现岛上渔民与大海搏斗的精神面貌。由于各种因素,调顺草龙舞退出人们的视野。到2005年,调顺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