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间活动。据林氏族中长辈介绍,豆腐节的起源大约在公元1609年。那年正月十三林氏村民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又喜添男丁,村民们认为是豆腐仗带来的人丁兴旺,此后每年正月十三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至今已经发展成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豆腐节。“豆腐节”……[详细] |
白口莲山歌是中山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山市境内的五桂山镇、南朗镇、神湾镇;以及三乡镇、板芙镇、坦洲镇等部分地区。五桂山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渔猎,位于中山市东南部,地属丘陵,山岭连绵。各自然村均分散在山壑之间。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五桂山地区客家人自古从中原迁徙散居在中山的山区聚居。白口莲山歌是五桂山地区客家人最为悠久……[详细] |
下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现有常住人口559户,1500多人,基本为黄氏一族。原籍下沙现居海外的黄氏后裔约3000人。南宋时期,江夏黄氏后裔黄峭山的第十四代孙黄默堂,来到下沙开基立村,成为下沙黄氏一世祖。黄氏宗亲祭祖习俗也始于此时。最初只是每天早晚在0牌位前上香、叩首。南宋淳佑八年,黄默堂去世葬于莲花山,其子孙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到墓地祭祖。到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黄氏家族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详细] |
梅县松口山歌,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著名民歌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民间世代相传“自古山歌松(“松”在客家方言中与“从”同音)口出,那有山歌船载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刘三妹”的美丽传说,堪与广西“刘三姐”的故事媲美。松口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质朴浅白,意境含蓄优美,唱腔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内外客家人所喜欢,是极为宝贵的民间……[详细] |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广东汉剧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州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2008年,广东汉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剧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明末清初,广东已有不少唱弋阳腔、青阳……[详细] |
埔寨火龙是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由烧火树(烧烟架)、烧禹门(鲤鱼跳龙门)、烧火龙三项组成,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埔寨火龙”由铁丝、竹料……[详细] |
流传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民间歌谣,被称为是南江文化变迁“活化石”。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简介山歌因源于连滩镇而得名“连滩山歌”,由于它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承载着当地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详细] |
贞山位于四会西南面,坐落贞山街道,是四会市的风景旅游区,隶属四会旅游局管辖。贞山风景旅游区面积14平方公里,南靠鼎湖区,西接高要市,北连广宁县,距广州68公里,离肇庆42公里,距四会市城区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贞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处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百物繁盛、百花吐艳。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贞仙是中国妇女“贞风亮节、勤劳俭朴、孝敬翁姑”的典范,亦……[详细] |
“康王宝诞”是石排镇塘尾村盛大的民俗活动,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七月初一和初七,全村男女老幼在锣鼓喧天的阵势下,“抬大神”全体巡游,纪念北宋抗辽名将康王(名康保裔)的生日,以祈求平安好运,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塘尾李氏族谱》中对此有详细记载。据村中老人回忆,“康王宝诞”民俗活动最壮观应数清朝中后期,尤其是在塘尾商业蔚起的光绪年代,时至今日塘尾村的“康王宝诞”民俗活动仍保持原汁原味。“康王宝诞”……[详细] |
三灶村民,每年农历新年初一开始活动至初七,都舞狮耍鹤。除夕夜,要为新扎的白鹤披红戴花,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白鹤点睛开光,以显其的灵性威力(用新毛笔点朱砂点眼睛)。鹤舞模仿白鹤:梳理羽毛、寻找食物、喝水、飞翔、休息、蹲在一边听鹤歌等动作表演。鹤歌是鹤舞的重要部分,自编自唱,四句一组,长度不限,只要愿意,你可以不停地接下去,如果不想唱,按照惯例,歌者只需唱一句“出齐羽毛飞上天”,鹤歌便结束了。歌词歌颂社……[详细] |
跳禾楼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化州那务、播扬等地。主要分布在化州市那务镇和播扬镇内,中心是那务镇的那务村和高车村,播扬镇的潭灯村和江背村。平定、宝圩等镇也有活动。相传古代歌仙刘三妹云游此间,见虫多损害庄稼,便唱山歌驱虫,当地青年牛哥见刘三妹唱起了山歌,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同唱,日久俩人产生了深厚感情,山歌也唱得更默契了,他们时而合唱时而对唱,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驱散了害虫,也催长了庄稼,确保了丰收。村民为……[详细] |
广州的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这与广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无关系。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广州地区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素有“花城”之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各种花卉的成长提供了极佳的自然条件。据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详细] |
玄武山位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北郊,是集宗教、文化、园林、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为广东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玄武山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距今将近88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碣石建卫城,在玄武山(原称圭山)起龙顶下建“玄武庙”。明万历五年(1577年),潮、惠指挥使、碣石卫总兵侯继高主持扩建玄武庙……[详细] |
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详细] |
八音锣鼓柜属器乐,是八音锣鼓的一种。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明末清初由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遍布佛山全市。锣鼓柜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大小唢呐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戏曲,兼奏戏曲牌子;二是必有一个装饰华丽,用来放置打击乐器的木柜,便于巡游表演。据有关文字记载,其历史在160年以上。清代咸丰年间,清政府镇压洪兵起义,禁演粤剧,群众以锣鼓柜演奏代替演剧,……[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