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特产

广东省民俗文化

  贵屿双忠信俗,又称贵屿街路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民俗。宋代,河南雎阳(在今商丘市)为纪念忠烈殉国的唐代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和雎阳太守的许远修建“双忠祠庙”,形成双忠信俗,在山西、江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广为流传。据光绪《潮阳县志》记载,宋熙宁10年(一〇七七年),贵屿开始修建祠祭张巡、许远的“灵威庙”以及“双忠祠”、“双忠行祠”,定期举行祠祭活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双忠祭典及游神赛会,历……[详细]
  莲池舞又称打莲池,是粤东地区“香花佛事舞”民间舞蹈活动流传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舞蹈,用于为死亡的妇女超度亡魂,劝善信佛。据传,莲池舞的创始人为牧原和尚(牧原和尚,梅州兴宁市人,举人出身,中举后到曹源寺(祥云寺)出家,创立“横山堂”学说,曾主持兴宁、龙川、江西、福建等庵寺,广收门徒,传播教义,其流派传入泰国等东南亚一带),其创作该佛教舞蹈的目的,是通过在丧事中表演莲池舞,运用唱、跳、念、做这些花样……[详细]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河网如织。总面积6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6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全国著名的水乡。斗门水乡,有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民俗——水上婚嫁。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形成了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其主要特征是:一是婚嫁过程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物品。礼仪主要有“坐高堂”、“上头”、“……[详细]
  陈村历史上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并有“岭南花卉第一镇”的称誉。早在汉代,陈村的花果已进贡入京,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花卉之乡”。明代以前,顺德花卉种植已发展为商品性生产。明代中叶进入兴盛时期。明清两代,陈村一带园圃密集,栽培技术相当高,“广州场师以陈村人为最。”并将花卉分销到各地,“近者数十里,远者二三百里”。清代,陈村“户以花为业,村以花出名”。花贩经常“扒船”到广州等地卖花。清代画家,陈村人黎……[详细]
  东莞自五月初一,水乡各地轮流竞渡,天天有“龙船景”。明代已场面盛大,每船60至66人,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东莞龙舟队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冠。沙田龙舟队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夺得世界冠军,被授予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的光荣称号。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划旱龙舟的习惯。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详细]
  高州八音锣鼓在明末清初时期由福建传入,曲谱是口传的昆山腔和弋阳腔的牌子乐曲,至嘉庆年间才用正线、反线的记调方式记载工尺谱作乐谱。用茶、多、呈、得、叻、昔、O等简单文字和符号记载锣鼓谱。八音锣鼓的演奏形式以“八音锣鼓亭(柜)”为中心道具,该亭(柜)用竹、木制作而成,长1.3米、宽0.9米、高1.8米;亭(柜)用绣锦布或土花布装饰;亭(柜)内可装载演奏用的打击乐(桶鼓、扁鼓、竹简、木鱼、文锣钹、京锣、……[详细]
  三灶八堡歌始于明朝。相传明朝军师刘伯温以风水大师的身分周游全国各地,来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只见海岛耸立,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地名差异万千,于是他巧妙地把地名、风景与诗歌结合起来,琅琅上口,既好听又好记。当时,三灶地区分为八个堡,每一堡有一个保长,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民歌叫做八堡歌。……[详细]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是雷州白沙镇东岭村的年例,过火海是该村的一大民俗;过火海是雷州半岛的一种年例敬拜神灵祭祀活动的一种民间傩技习俗,具有惊险神秘、参与者众、场面壮观等特点。它源于先民对火的敬畏,是原始宗教的一种祈福仪式。仪式一是“点火”,将湿木柴烧成炭堆(即“火场”);二是“叼犁头”,即由主仪者用“法剑”从“火场”中挑出通红的铁犁,用牙叼住后,绕“火场”进行巡走表演;三是“下火”,即由主仪者……[详细]
  咸水歌是流行在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的疍家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它既是疍民闲时以娱乐的船歌,又是疍家迎娶习俗、庆贺中秋的一种艺术形式。广州咸水歌至少有着600年的历史。至今发现的最早记载有疍家渔歌的是明初汪广洋《斗南楼诗二首》(斗南楼原址在广州府治后城上)中的“碧树藏蛮逻,清歌发蜑舟”。明清两代咸水歌非常兴盛,大量古籍及诗句都有提及。特别是在清代,疍家渔歌被赋予“咸水歌”这一称呼,并被普遍沿用。清代……[详细]
  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其故事在全国家喻户晓。根据流传及众多典籍记载,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秉孝,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誉。十五那年,秀姑夜梦一白须老人告知,村前云母溪对面有云母片,用它磨成粉末拌水……[详细]
  潮彩是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绘流派之一。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潮州陶瓷历史久远。据考证,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著名的宋代笔架山窑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枫溪瓷区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顺诸家……[详细]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详细]
  揭阳的木雕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它与潮州金漆木雕有许多共同点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在历史悠久,萌芽于新石器独木舟生产时期,定型于唐宋,成熟于明代;二是山海交错地理环境促成的粗犷、古朴、雄浑的风格,有别于潮州的精致;三是表现形式上既髹漆贴金,也涂赭,或饰以彩绘,呈多元化,而且以后者占主要;四是制品除建筑装饰外,更以神像、神轿、木狮、馔盒等巧夺天工,圆雕是揭阳木雕的强项,因之而成为地方特色浓烈的一个……[详细]
  根艺即根雕艺术,是用树根作素材,通过雕刻制作成艺术品,有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之巧夺天工,形成自然美加艺术美之独特风韵,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皅。阳春山高林茂,河溪纵横交错,资源丰富,可供创作的材种有龙眼、荔枝、菠萝等几十种。还有山塘水库的水浮柴,埋在河床及地下的千年沉积本;工业开发区和新公路两旁的残桩和枯根朽木等。这是阳春根艺文化事业及根艺作品创作的物质基础条件。阳春根艺作品种类繁多,为了便于……[详细]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时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站着一个8-12岁的古装儿童,即“屏”,“屏”上再站一至两个2岁左右的古装儿童,即“飘”。飘色是以屏和飘的扮相、姿态、服饰及道具有机结合组成造型,来表现某个故事、传说、戏曲和风俗内容。番禺沙湾飘色以色彩艳丽,造型典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