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蓄水节是广西靖西、德保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七月七,壮族姑娘要入河沐浴。传说当日天上银河的仙水流到人间,洗后,姑娘心身更健美。同时亦装回仙水制醋,称人“七月香”。……[详细] |
![]() | 百灵节是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相传是为纪念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灵而举行。是日,青年男女欢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青年男女欢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详细] |
![]() | 新谷节是广西大新县壮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十月收割完后的第一天,用新收获的糯米舂糍粑,同时杀鸡宰鸭祭奉神祖,以示庆丰。新谷节吃八朔糕、小豆饭,中秋节吃米团、栗子、青豆,秋分吃荻草糕、米饭团、什锦饭,秋收节吃亥子糕、小豆饭等。……[详细] |
![]() | 双喜节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这一天,桂西的马山、上林、忻城、都安一带的壮族地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壮家常称此节为双喜节。据说,这是始祖布洛陀规定的。因为这个季节,收割已经完毕,一切都丰收了,而青年男女们经一年的辛勤耕耘,他们所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应该收获了。布洛陀认为,在这个有两个“十”字的日子里结婚,就多子多福。这是个固定的良辰吉日,在这一天结婚的青年,就不必再看皇历书了。……[详细] |
![]() | 进入秋冬时节,要是你走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里乡的乡间小路上,说不定在路上就会被附近村子里的人拉到家里去做客,当你这个“来历不明”的客人酒足饭饱后要告辞时,热情好客的主人还会给你包上一包油炸的糯米馍或几个棕子,并嘱咐你说:“认得家了以后,可要常来常往啊!”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奇事,那主人肯定是壮族人,因为这里的壮族人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每年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招待亲友宾客的节日,但各村过这个节日的日期又各不……[详细] |
![]() | 坐蒙,是哈节的热闹所在。祭神、唱哈大约三、四天后,凡是京族本岛的男子到了一定年龄便有资格入席参加哈节的坐蒙。但入席时必须以族长、长老为首,按辈份分别就座于哈亭正堂东西两侧的边厢上。坐蒙那天,各家各户把自家最好的菜、最好的酒拿到哈亭,每四户为一席,在坐蒙期间轮流做东。众人一边举宴喝酒,一边听歌赏舞,席间香火缭绕,觥筹交错,通宵达旦,持续数天数夜。倘若你届时能亲临现场,有幸参加坐蒙,那也是你的福份。因……[详细] |
![]() | 太平安乐寺庙会地点:柳城县太平镇安乐寺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该寺始建于乾隆初年,香火盛旺,新中国诞生更是盛极一时。文革后寺院廊迹荡然无存。直至1994年,老法师发心率四众弟子重建了安乐寺。安乐寺是建在老虎岩的龙岩入口处,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便是该寺的庙会,这一天的香客达6万多人。全国各地的信男信女及游客们均可集此地共度盛会,在庙会现场,游客们不仅可以到寺庙烧香祈福,而且还可以欣赏到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详细] |
![]() | 靖西舞狮历史悠久,每年春节都有舞狮拜年的习俗,都是在正月初二至十五日这段期间进行。狮子原产于非洲,我国有虎而没有狮。西汉以前,老百姓不舞狮,而舞虎。但到了三国南北朝以后,人们便以舞狮取代舞虎。舞狮何时传入靖西无法考证。历来靖西舞狮有锣鼓伴舞,配有武术表演。舞狮道具有两种,一种是广东佛山传入的毛狮,另一种是本地制作的土狮,群众多采用本地的土狮。舞狮分双人狮和单人狮两种。同德、化峒、新靖镇一般舞双人狮……[详细] |
![]() | 虽然啤酒节是一个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节日,但作为“地球村”的阳朔西街,已成为举办国际啤酒节的理想之地。1999年12月31日举办了第一届西街国际啤酒节,以后啤酒节一般在年末或年初的晚上举行。届时,各个国家的民间艺人都要表演富有异国情调的音乐歌舞。人们畅饮着啤酒,伴着摇滚音乐,不由自主地跳起了强劲的舞蹈。还有舞龙舞狮、-表演、趣味比赛等等。整个西街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酒吧,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纵……[详细] |
![]() | 阳朔人把人们进行商贸交易的圩市叫闹子,习惯上把人们到圩市买卖办事统称赶闹子。大的闹子一般以乡(镇)为单位成圩市,一个乡(镇)就是一个闹子,现在阳朔县有九个乡(镇),就有九个闹子。这些闹子都按照民间约定的日子成圩市,每逢一、四、七日是杨堤、白沙闹子;每逢二、五、八日是葡萄、高田、福利闹子;每逢三、六、九日是金宝、阳朔镇、普益、兴坪闹子。这些圩市,时间最早的是兴坪圩,成于东汉三国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详细] |
![]() | 阳朔全县有瑶民2400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福利镇龙尾瑶村。龙尾瑶的瑶民,史载来源于广东省肇庆府封川县猪记港。景泰元年(1450年),广西平乐府天宝县上北乡津平里的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纠众作乱,到处抢劫,乡民不得安宁。肇庆知府命令瑶民首领于同年润之月初三日领七姓瑶兵进剿,经瑶兵苦斗,杀死了雷通天、李通地、雷五子等人,平息了患乱。后来赵通添、邓德堂、郑元安、李元应等人被留守大源瑶和小源瑶,东至金……[详细] |
![]() | 留公十月香源于明朝万厉年间,通过追溯和纪念“双岐宫”(留公村的一座古庙)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来庆祝丰收、歌颂平安,因为农历十月是稻谷成熟、瓜果飘香的季节,所以村民把节日叫做“十月香”。为期两天两夜,期间有舞龙、舞狮、唱戏、秧歌等传统节目,还有篮球、下棋、打牌等文体活动。留公十月香日期:农历十月初十举办地:阳朔县普益乡留公村……[详细] |
![]() | 阳朔人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是纪念祖先的民间节日。过去,每年七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就要把祖先的魂灵“请”回家中供奉于堂屋,一直供奉到七月十五晚,才把祖先魂灵送回山野,送的时候要在村边或者路口烧钱纸蜡烛和香。每到七月半,大人小孩都要吃粑粑,俗称吃“狗舌粑”。为何要吃狗舌粑,说法很多,已不可考,但流传下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谓“狗舌粑”,跟一般的叶子粑基本相同,都是用粑粑粉调糊成团状,蒸制而成。……[详细] |
![]() | 阳朔民间传说中,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是牛王的生日。牛是农家宝,农民少不了。农民在这一天,对牛会格外珍惜和爱护。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农民出于耕牛劳苦功高的感谢,都要特意慰劳一番耕牛。这天,农民各家各户犁耙高挂,牛轭上壁,保证让耕牛休息一天,并且还特意精心护理。一大清早,农户就将牛栏清扫干净,由主人亲自把牛牵到青草多的地方放牧,为牛洗刷污垢,梳蓖去牛虱。有的还则专门为老牛采来嫩草,洒……[详细] |
![]() | 阳朔傩舞阳朔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俗称为师公舞、跳鬼师,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阳朔的乡村间,常常以傩舞来驱鬼逐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傩戏。阳朔民间至今还有这种傩舞表演。一九五六年中央民族学院来阳朔对傩舞采风,抢救文化遗产,并进行了录音录像,采集了傩舞的原始资料。近年来,随着阳朔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滩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又被重新整理排练出来,为中外……[详细] |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05121332号-1 |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风光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