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发展历史中有着辉煌的石器时代。在凉山彝族聚居区的许多边远山区,至今还保存和利用着许多古朴而自然的石器,甚至将各种奇形怪异,姿态不一的石头、大小石山作为神灵供奉。在众多的文化类型中,彝族传统石器中的“三锅庄”(即嘎库甘尔习俗)更是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神奇的文化意蕴令人瞩目。【产生年代】火塘里的火神彝称“都色”,也是近代学者所争论的“烛龙”——支格阿龙是彝族火始之祖。这种火龙神话传说和彝族的火崇拜……[详细] |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我县自古为氐羌族聚居地,早在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在县境内建置刚氐道,以统治当地的氐羌人。唐朝时,县境内的民族仍以氐羌等少数民族为主,至今还有八个乡镇5.1万余人。羌族是一个极富睿智的民族,更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千百年来,聚居在平武的羌族人民与其它兄弟民族一道在这高山河谷间劳作不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羌绣便是其……[详细] |
“平武虎牙藏族斗牦牛”是平武虎牙藏族自娱自乐“跳锅庄”时的一项表演内容。虎牙藏族乡是平武县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峻,气候寒冷,曾有与剑门相似的雄关“虎牙关”。虎牙藏族是与白马藏族生活习性相差较大,而与松潘藏族较接近的一个藏族支系。虎牙-的寨子多修在半山腰,寨子里都有一块寨坝,一到年节喜庆日子,虎牙-就要在这里扮装起来,扯起圈子跳锅庄、斗牦牛,往往一个队列拉成一两百……[详细] |
平武羌族民歌原始古朴,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表现了羌族人民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有丧事歌舞、喜庆歌舞两种。①用于丧葬仪式的丧事歌舞并不表现悲伤情绪,内容多为对死者的赞颂,对死者亲属的安慰;②喜庆歌舞(羌语称“洒朗”)则广泛用于各种喜庆活动。表演时,人们分成两组,围成圆圈,轮番歌舞。歌唱均采用重句对唱形式。各地羌族舞蹈大体相近,音乐则因地而异。……[详细] |
“陈年梅线”的作法大约是把果梅经过加工制作后,放入纯净的上等蜂蜜中泡制,果梅与蜂蜜经过一段时间密封后,就成为梅线。平武加工制作的梅线可以经年不坏,长时间保存,历久其味越醇,称为“陈年梅线”。制作“陈年梅线”的果梅,不能熟透,以个大稍生色青的为好梅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既是药物又是饮料,有清热解暑、防癌治病功效。“陈年梅线”是“龙安山河”平武县的特产之一,是有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食品。“陈……[详细] |
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白马-服饰独具特色,最主要的有头上的盘形白毡帽、妇女抹胸的鱼骨牌,腰上的花腰带和铜钱串。盘形毡帽是白马-的重要饰物。白马-不分男女老少,头上都戴白色的盘形毡帽,上面有一支或数支白鸡毛,在蓝天下微风中闪悠悠飘动。白毡帽是白马-最重要的饰品,它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独特与美丽,还在于……[详细] |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云集山歌”历史悠久,源于清末民国初期,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文化匮乏,山里老百姓为抒发情感而自创,传唱至今,已逾百年,逐渐发展为具有浓厚乡村气息和山区特色的“云集薅秧歌”。它曲调优美,歌词朴实,独具韵味,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丰富的艺术特质。尤其尾音富于特色,因而唱得亮,传得远。云集薅秧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来……[详细] |
平武套枣俱有“紫莲并蒂叠玉盘,皇帝安然座中间,卫士如莲内外套,宫廷美食代代传”的美妙特征,其制作步骤如下:1、原料、选择山区特有的长型上好枣子为主要原料;2、雕刻、以专用雕刀将枣子划分三方进行雕刻,共需三十二雕成,然后连枣带核由枣把处将其从内拉下,使花瓣上下三方瓣瓣相套形成花篮状;3、浸泡、采用石灰水对雕好的套枣进行一个晚上的浸泡;4、将浸泡后的套枣用开水进行煮制、除去套枣中多余的石灰成分备用;5……[详细] |
民间杂技岳池民间杂技起步较晚。民国时期,湖北的一民间杂技团体流入武胜石盘及岳池嘉陵等地而倒闭,部分艺人无钱归家,即在岳池坪滩等地沿途授徒糊口,故岳池的坪滩、嘉陵、西板一带多杂技艺。岳池民间杂技艺术中具特色者是民间杂耍、童子功、牙功、魔术等节目。童子功演员胡成、胡泽等人可以口含碗、双腑挟碗、双手拿碗,仅头、脚触地连翻斥头,动作惊人而演员无损。长期磨练中,演员头顶已练出鹅蛋大的硬包。胡成等演员的下牙齿……[详细] |
羌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丧葬的民族,丧葬仪式古风甚浓。在平武县的羌族丧俗已成了羌民心中一个久远的回忆。逝者的棺木按男左女右的规则放在堂屋一侧。在道场过程中,先是由当地端公打卦择出火葬时间,然后抬上死者,由端公念经开路送至“火葬场”。送葬者都要带上一些柴草,将柴草堆起来,放一些松油,然把死者放于柴堆之上,由端公念经后点火焚烧,跳羊皮端公舞,之后,亲属们则开始跳丧舞,他们呈半圆状围在一起,神情悲伤,双手扯衣……[详细] |
“平武薅草锣鼓”是平武县农民在进行薅玉米草劳作过程中的一种文艺表演活动。通常是由两个男性“草先生”表演,一人敲锣,一人敲鼓,跟在薅玉米草的队伍后面,边敲边唱。平武县处大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幅员辽阔,地多人少。地多是山坡薄地,产量极低,要维持生存,只有“广种薄收”,即所谓“种一袜子收一鞋子”。夏天,山坡玉米地里的草疯长,如果不能及时地除掉,就会“荒”了玉米苗,造成颗粒无收。这时候,地多人少……[详细] |
武都米花糖的制作讲究认真选择原料,精工细作,注重色、香、味、形、质,其成品的色泽白净晶莹,入口化渣,香甜酥脆,造形悦目,质地上乘。制作过程:一、选料:选用优质糯米、菜油、白糖、饴糖、花生、生姜。二、蒸米:糯米筛去小碎米,清水淘洗干净,泡米到适度,滴干水份,用少量菜油拌匀,上蒸笼大火蒸熟透,掌握好火候,米无白心为止。三、凉晒阴米,防虫、防蛀,备用。四、治油:将纯菜籽油倒入大铁锅内中火熬开,把洗净拍破……[详细] |
彝族“久觉合”是彝族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并相互传唱的具有一定固定曲调的传统民歌,它的歌词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以社会底层受压迫、受剥削的民众为传唱对象,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多角度、全方位揭示奴隶的艰苦生活。唱词还涉及到彝族奴隶制时期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彝族人民的精神世界、理想追求等,是近现代彝族的“人物风情展”,“社会生活的写实志”。【产生年代】四川凉山彝族……[详细] |
据明代曹学佺撰《蜀中名胜记》,又引《高僧传》、《蜀中广记•高僧记》载,能追溯到“铁索飞渡”起源于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铁索飞渡”项目位于江油市武都镇窦圌山三座陡峭险峻的山峰之间,三峰中唯西面的问月峰有险路可上,其余两峰为东面的神斧峰和南面的飞仙峰均无路可攀登,而由上下两根铁索相连,铁索飞渡流传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该项目之绝主要是渡桥者能在三山之间的悬崖峭壁之间摇摇晃……[详细] |
1300年前,四川彰明(今属江油市)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唐代天才诗人李白。李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以极具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创作了近千首色彩瑰丽、内容丰富,风格奇特的优秀诗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承和发展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进顶峰的杰出诗人。是中国民族走出国门,赢得世界声……[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