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四川省雅安市山区传统茶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清代成为皇室祭天祀祖专用之茶。《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工艺流程原料采摘蒙山茶所用原料以名山本地群体种(老川茶)为主,以及从中选出的名山白毫1……[详细] |
苍溪独角兽舞是巴蜀古地遗存下来的古老民间舞。它是苍溪先民在生活中自创出来的一种地方舞,以其舞者装饰独特,演出场景动人心魄而享誉蜀中。苍溪独角兽舞的起源,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苍溪之地山高林密,怪兽横行。它们不但践踏稼禾,掠伤牲畜,还残害百姓。乡民苦不堪言,只好邀众集居,白昼结伴而行,夜里燃火守院。无不期能除之而后快。是夜,忽见山下嘉陵江边有一庞然怪物跃出水面,先逡巡不前,后幡然上岸。它身长一丈余,……[详细] |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我国传统药材资源达12807种,但中药临床应用和成药制作一般不用生药,而用经过加工炮制的成熟品即饮片。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医疗、调剂、贮藏等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分别采用修治、水制、火制及增添辅料制作等方法,对生药进行加工的特殊技术,其上可追溯到药材的种植、采集或饲养,其中以炒、炙、烫、煅、煨和火制方法最为常用,故名“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或……[详细] |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四川省阆中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案风格并代代相传。阆中手工打结丝毯因其原材料讲究,技艺独……[详细] |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的隆重节日,活动内容以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23个乡镇的广大羌族聚居区,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流传。日麦节系由羌族平阳历而得名,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三至五天。从内容上看,这种羌年活动反映的主要是羌族早期农耕文化的状况,但从表现方式中仍然显现出许多游牧、狩猎文化和……[详细] |
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清光绪《珙县志》记载: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 裙。珙县苗族蜡染以蓝白两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色调丰富,层次分明,既朴实也艳丽。图纹中自然纹与几何纹居多,有的继承于传统,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纹多义。蜡染构图饱满,造型……[详细] |
新繁棕编技艺主要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所辖的公毅、锦水、曲水、通联、石云等村,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新繁棕编技艺相传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当地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妇女们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手工艺制品。每年夏季和秋季是新繁棕编生产的高峰,夏季主要生产凉帽、拖鞋,秋季则生产工艺棕编提包。新繁棕编的原料多来自彭县、大……[详细] |
滑杆抬幺妹在华蓥山区已流传100多年。据民间传说,早在唐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华蓥山高登山、宝鼎相继建立寺庙,历代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当时,未出嫁的女子(华蓥山区俗称幺妹)是不能出门的,更不能上山朝拜,煞是寂寞。华蓥山麓一张姓大户,有一对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儿,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呵爱备至。但她们看见那些香客自由地上宝鼎朝拜,心儿早就飞上了山,由于封建桎梏,只好在闺中惆怅,半年下来,……[详细] |
置身高山峡谷,坐看云卷云舒。那黑白之间的交锋,恰是藏文化的完美演绎,涤荡心灵。如今,藏棋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早已是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方式之一。两人手谈,足以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的震撼与神奇。民间流传的藏棋最常见的有:国王棋、孜久棋、狼和羊棋等十余种,现在人们说的下藏棋通常是指下成方棋。成方棋是通过国王棋、孜久棋的棋艺和棋术兼并吸纳并创新和发展而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成为中国最具传统棋艺的棋牌……[详细] |
班打狮子,始于清光绪年间,有百年历史,流行于川南,尤以泸州纳溪区为盛,纳溪是“班打狮子”的故乡,而龙车镇的班打狮子最具特点,是四川狮舞中的一个优秀流派,堪称纳溪区民族瑰宝。2006年,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溪龙车班打狮子,又名舞狮,历史记载起源于唐朝玄宗年间,盛行于清光绪年间。“班打狮子”流行于四川、广东、广西、浙江等地,是民间为庆新年,贺丰收等喜庆节日而举行的一种文艺活动。清朝光绪年间……[详细] |
达州“元九”登高,是绵延上千年传承下来的一项盛大的登高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九,达州全城数十万人清晨倾巢出动,登高踏青,野炊山间,极目远眺,日暮尽兴而归。攀高望远,既是纪念先贤元稹,又是借此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往岁的不快,迎来新年万事畅达。2009年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达州人“元九”登高习俗的由来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为纪念玉皇大帝。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详细] |
巴中登高节是巴中市沿袭千年历史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日,巴中人都会和亲朋好友一起自发登上巴中城周围的望王山、南龛坡、西龛山,游山祭奠,祈求全家人幸福安康、新年好运气。登高节已成为巴中市影响最深远、市民自发参与性最强的年俗。2009年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巴中登高习俗的起源的说法有多种。传说一:伏羲生日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先民自发- 游山祭奠,祈求……[详细] |
竹帘画……[详细] |
李雅轩太极拳是传统杨氏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流派,发祥地为四川成都,国内外习练者众多,尤以川渝两地最甚,在国际武坛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李雅轩太极拳2011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李雅轩太极拳源于一代太极宗师李雅轩先生。抗战以前,四川尚无太极拳拳种。1938年,李雅轩入川将太极拳带进了成渝两地,川人惊识,这软绵绵的太极拳原来非同一般。李雅轩定居蜀地传播太极拳近40年,从学者……[详细] |
四川汉代画像砖,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东汉墓葬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是用以营建墓室的艺术装饰品。巴蜀地区汉代画像砖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有生产生活,楼阙庭院、社会风俗、车骑出行、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装饰图案及文字等。( 成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