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特产

四川省民俗文化

  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一、钻井:以绳式顿钻钻井方法,既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二、取卤:井打好之后便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搁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蔑将吸卤筒放到井下将卤水盛满,……[详细]
  侯安华,1960年参加工作,分别在我县大新、文兴、仁和、宝石、定远等乡供销社工作过。1975年,侯安华在宝石供销社工作时,与原宝石小学教师范中先(退体军人)交往,看见其制琴,非常感兴趣,便首先从范处开始学习制琴。因范中先老师制琴技术不是很好,侯安华不满足于在这里的学习,不断地自己钻研、琢磨。通过多次实践,其制琴技艺日益精湛。开始时,其所制之琴仅限于自用,或偶尔给熟人、朋友制作,后因名气愈来愈大,县……[详细]
  五子衍宗丸是采用传统炮制及制作技艺生产的著名补肾良药,由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和车前子五味名贵药材组成,称之为种子方。该方剂最早记载于唐代的道教《悬解录》一书,即张果献于唐玄宗的圣方。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于756年六月逃离长安,南下四川,驻留绵州数月。五子衍宗丸的秘方就此流落民间,为普通老百姓所用,其炮制及制作技艺辗转被走方郎中蔡行恭传承,1926年蔡行恭在江油中坝镇开设“同……[详细]
  我国制扇的历史十分悠久,商代即已出现以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汉代,宫廷流行绢扇,又称“宫扇”。东晋时期,葵扇开始流行。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成为折扇中心,河坊街附近的扇子巷即当年扇业作坊聚集之地。折扇古称“折叠扇”,又称“撒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撒开后扇面成半规(圆)形,聚头聚尾,故又称“聚头扇”。明代永乐年间,苏州成为折扇中心,出现了李昭、马勋等闻名海内的制扇名家。我国扇类产品主要产于江苏、……[详细]
  北川山势陡峭,羌人都聚居在大山区,以前都就地取材,以当地的片石浆砌而成石雕房。石雕房具有民居和军事防御之功能,历来受到官军的仇视,历次官军征伐北川羌寨,都把碉房当作军事目标加以摧毁。由于种种原因,羌人逐渐放弃了石碉房,选择了吊脚楼。但他们仍然保持了对石头的偏爱,住房的保坎、隔墙往往都用石头砌成。现在北川羌人为了利用不大的地基修建尽量大一些的房屋,往往靠山一方修成一楼一底,同时向山谷方向的坡地延伸,……[详细]
  青城武术发源并流传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地区,受青城山区地形狭窄崎岖之影响,手法多于腿法,器械多用短兵,以剑法、拂尘、鞭杆为代表。青城武术与道家文化紧密相连,源自汉朝,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年6月,青城武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植根于青城山水,青城武术轻灵飘逸、小巧连环、轻步行走,善在高低不平的山地环境攻防;其亦柔亦刚、以柔克刚,轻灵飘逸、舒展大方的风格,也是源自山水文化的影响。……[详细]
  竹丝画帘竹丝画帘有100余年历史,采用慈竹竹线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如缎似绸,精美异常。它集中国手工纺织和传统绘画技艺于一体,并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成为四川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被国内外人士誉为“精工画帘”。……[详细]
  凉山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保留彝族传统文化最多的地区。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相比,彝绣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是彝族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传承的一种形式。它以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景观,在各民族刺绣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彝绣的布料,一般用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以及其他混纺平织布。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彝绣工艺师法自然,手法有挑花、贴花……[详细]
  彝族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是在“井干式”基础上,吸收了抬梁、穿斗等建筑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以精湛的工艺,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彝族建筑的典范。历史上,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四省区的彝族民间,现今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甘洛等彝族腹心地。考古表明,“井干式”壁体和“干栏式”构造相结合的形式是彝族早期的重要的建筑形式。秦汉以后,抬梁式建筑开始影响西南夷地区,特别是明、清在彝区实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详细]
  李调元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戏曲理论家和藏书家,又是一位美食家;他在《函海·醒园录》“石亭文集”中,录有明末清初2OO余种食品制作技艺。李调元养生饮食属川菜系列的一种药膳,据传,因其善于烹饪而得名。川菜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杨雄《蜀都赋》云:“调夫五味,甘甜之和…五肉七菜,朦压腥臊……”。可见早在西汉,川菜就已趋于成熟。李调元养生饮食仍以猪肉为主要原料,但其配料、烹饪方法和食用目的又不同于……[详细]
  芦山花灯,是从古老的傩戏中脱胎出来的民间戏种,2006年11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现存雅安芦山县的国家重点文物汉碑《樊敏碑》所记,“季世不祥,米巫凶虐。续蠢青羌,奸狡并起,谄附者众”。由于汉代该地区的巫风很甚,与祭祀礼仪相伴生的傩戏(庆坛)应运而生。另据清朝乾隆年间《芦山县志》记载,芦山花灯在北宋时期就已兴盛。有民俗专家认为,芦山花灯兴起于汉,盛行于宋,由此可以推断,芦山花灯……[详细]
  五粮液,大曲浓香型白酒,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五粮液以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种粮食为原料发酵酿制而成。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汉族传统文化孕育的奇葩,是中国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的杰出创造,在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宋代四川宜宾姚氏家族私坊酿制,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公元1368年,四川宜宾人陈氏继承了姚……[详细]
  在珙县的苗族,喜欢一种特别的体育游戏——“手毽”。手毽源于唐宋时期。据传,它是由苗族人在栽插水稻时,受甩秧苗、接秧苗的启发而总结、提炼出来的。手毽用精选的玉米壳扎制成印状的“毽托”,外用绣花布和花边包裹装饰好,在“毽柄”上分向插上三根长短适中、漂亮美观的鸡翅毛。至此,一个手毽就算做成了。苗族手毽,是一项民族竞技体育活动,有一套完整的比赛方法和规则,具有观赏性、竞技性与健身功能。逢年过节或农闲时,苗……[详细]
  安县恒缘木雕厂坐落在安县界牌工业园区内。“根雕技艺”现传承人康青松继承祖传根雕技艺,并加以自己的学习发展,成为现目前绵阳根雕艺术界的一颗明珠。康青松“根雕技艺”系祖传传统工艺,创始人为明清时期宫廷著名根雕师(现传承人康青松之曾祖父),一代一代传习至今。康青松雕刻作品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根雕、根雕造型、人物、花鸟、山水、仿古建筑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其根雕……[详细]
  清末,邑人杨天理偕友三人游到灌县。一天,他们见一穷汉病倒在街边,便将其扶到旅店,请医生救治,并承担食宿治疗费用。汉子愈后,四人一起呆了两个月,相处融洽。随后,汉子声称要继续游览名山大川,临行前,通过抽签,分别教会三人捉臭虫、捉鱼和唤蛇、驱蛇及疗蛇伤术,就此,杨天理得到真传。回安县后,在茶馆喝茶,他能即兴把蛇唤来;若遇人被毒蛇咬伤,不计报酬多少,也乐意救治;谁家房前屋后有蛇,经他一驱,以后就再见不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