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特产

贵州省民俗文化

  茅坪花苗婚俗主要分布于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的桂花、土槽、地关三村。茅坪镇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南端,距县城47公里,全镇人口1.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6%,少数民族中以花苗为最多,占80%。该镇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百面水天生桥内23座天生桥明暗相连,举世罕见,黄杉自然保护区是省内黄杉生长面积最集中最多的区域。花苗原是我国东部的一支古老民族,大约在宋、元……[详细]
  平秋北侗奥买(婚恋)习俗主要流传于以平秋镇为中心,包括锦屏县彦洞、三江、大同、启蒙等乡镇,及天柱县、剑河县、三穗县、镇远县等周边地区。平秋镇地处锦屏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2公里,是锦屏、剑河、天柱三县的交汇处。地形为雷公山脉延伸部分,溪河峡谷纵横交错,素有“北侗风情看九寨,九寨风情看平秋”的说法。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平秋北侗婚礼习俗的产生年代及历史发展无据可考。据当地一些碑记和老人口传,早在明清……[详细]
  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因其吴姓祖先吴老里最早落寨,并以自己的名字作为村寨的名称。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仅流存于该村。占里村距从江县城25公里,坐落在都柳江支流四寨河北面的一条小溪旁,东邻托里村,南接付中村苗寨,西连四寨河,北靠谷坪乡五一村,毗邻本省黎平县双江乡岑和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156户,762人,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0%。村土地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海拔380米,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地……[详细]
  苗族水鼓节是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一带的一个民族传统祭祀节日。大稿午位于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清水江南岸,西与台江的台拱镇接壤,东与岑松镇的川洞、寨章隔河相望,北与台江的施洞、老屯乡结界,南与台江的方召乡为邻,最高处交东播甲山,海拔1109米,最低处交东坡脚老虎跳清水江面,海拔455米,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大稿午”系由苗语地名“概故阳溜”演变而来,距镇政府所在地仅两公里,是革东一带10多个苗族社区中……[详细]
  安龙县戈塘镇洞广村“故央”(布依族传统手工水磨制香技艺)历史悠久,是洞广布依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用这种传统技艺生产的各种竹签香,其品质细腻,易燃不垮,香味清雅,有养生安神,驱蚊灭虫,净心明志,开窍开慧等功效,祭祀时更能充分表达香客对神灵的恭敬之意。从其香方原料的选定、配伍、制作、使用等,体现了布依人民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世界观等,对于民族学、民……[详细]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戏曲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起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的艺术因素,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清代康熙年间,傩戏在湘西出现,随即由沅水进入长江,迅速传播开来,与各地的民间艺术相融汇,形成多种不同的流派……[详细]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距州府凯里市40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分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5%。剑河县东接天柱、锦屏县,南连黎平、榕江县,西抵雷山、台江县,北迄镇远、施秉、三穗县。美丽的清水江穿过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清水江、巫密河、八卦河等大小河流334条,河流总长910公里。境内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季节明显,水热同季。剑……[详细]
  摆贝苗族服饰“百鸟衣羽毛裙”独具一格,是贵州榕江县苗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其衣裙图案以百鸟造型为主体,龙、凤形象穿插其间,反映了这一苗族支系对鸟图腾的崇拜。衣襟、衣袖、围腰裙子、下摆等方位则布满其他图案,主要有鱼、虾、石蚌、蜘蛛、蛇、链子、花树及山川河流等。服饰制作需经过滚、轧、揉、舂捶等多道工序,在此过程中交替使用蜡染、织花、刺绣等多种工艺,整个制作细腻而富有创意,显示出一定的民族地域性。从……[详细]
  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这里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和劳作在这里的苗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将现在能收集到的古老服饰进行对比,发现七个亚族群古装的差别十分微小,其中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经过发展,各亚族群服饰的区别日益增大,但仍有一个共同点,即竭尽其能地以刺绣或蜡染技艺展示苗族嘎闹支系所崇拜的鸟图腾,将鸟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详细]
  居住在贵州省桐梓县南部海拔较高山区的苗族,为抵御当地严寒的冬季气候,上衣多采用对开襟样式,下面则穿着蜡染百褶裙和挑花围裙,袖子再套上挑花袖筒,小腿裹多层挑花绑腿。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是她们生活中选择取舍的素材,应将这些色彩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美。从古代到近代,苗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苗族文化最鲜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详细]
  “土家舞龙”活动是德江县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传统习俗,21世纪以前,德江土家舞龙主要以乡镇为单位出现,并把表演重点从农村迁徙到了县城;21世纪以后,除煎茶、潮砥等中心集镇外,主要集中于县城各街道。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娄山山系与武陵山系交界处,系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多省(市)结合部。德江县取名乌江,据史志记载:“德江,古延江,今乌江也。”由于是连接荆楚和西南边陲纽带,自古享有“黔北门户”……[详细]
  族吃新祭祖习俗是遵义县平正仡佬族的重要节日,主要流传于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及贵州境内其它仡佬族聚居地区,以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的仡佬族吃新祭祖习俗保存得较为完整,最为丰富。平正仡佬族乡位于遵义县境西部,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区65公里。乡境地貌以大娄山山脉南北延伸的支脉为骨架,与峡谷、糟古、盆地等自然组合成高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岩地貌。主要河流有盘水河、黑脚岩河等,均发源于西境大娄山脉,东流入观音……[详细]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乡为中心,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称“古董”苗,分布在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的11个乡(镇),68个村,158个自然寨,人口约25000余人。其中,镇宁县“古董”苗族人口约1.3万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斜降地带,苗岭山脉横贯其中,位于贵州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的南坡,苗岭山脉的西段。自治县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地势狭长山峦起伏,北高南……[详细]
  在贵州省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的苗族聚居区,苗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至今,这一地区的苗族一直使用着与汉族农历不同的苗历,苗历岁首即为苗年。当地过苗年需通过协商按顺序进行,这使得不同苗寨可以在不同年份轮流成为节日狂欢的中心区域。苗年是苗家一年劳作的结束与欢乐的开始,苗年期间人们走村串寨,你迎我往,杀年猪、打糯米粑、祭祖、吃团年饭、喝串寨酒、跳芦笙舞,部分地区还举行斗牛、斗鸟、赛歌等活动,喜庆活动……[详细]
  苗族三大方言区都有在丰收后的卯日或辰日、亥日、丑日过苗年的习俗,只不过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在各方言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冲击而弱化、矮化的现象。但在丹寨、雷山等地的许多苗寨中,“苗年”仍旧是他们最为隆重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不同,苗族过“苗年”是在同一周期而非同一日,即使在同一地域的同一支系中,“苗年”也并不是在同一天过,而是按照寨老协商,各苗寨按顺序择吉日“过年”。这样的方式,是苗族人“鼓社”“议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