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特产

云南省民俗文化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占总人口的47.8%。流传于双柏县法脿镇、-镇、雨龙乡等彝族地区的老虎笙是一种祭祀性的仿生舞蹈,被称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以虎为其祖先,自称倮倮,“倮”即虎。法脿镇小麦地冲村有民间故事,讲述仙人变成两只石虎守卫村庄,使彝族人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六畜平安。人们为感谢这两只石虎和祭祀祖先,就按照虎的习性和爱好,模仿老虎的动作跳老虎舞。经过不断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跳……[详细]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及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地区,现在已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明初,弋阳腔开始传到大理一带,后来又演变为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罗罗腔又名吹腔,它和今天白族的吹吹腔一样,用唢呐吹奏,一般也是唱时不吹,唱完吹过门,而在吹过门时依据唢呐的节奏做舞蹈身段,这大约就是现今吹吹腔的前身。清乾……[详细]
  昆明市晋宁县双河彝族乡有2505户,9172人,其中彝族7138人,占总人口的75.85%。秧老鼓,又称花鼓,相传系由外地流传至当地。秧老鼓舞是汉族、彝族自娱性和表演性相兼的民间舞蹈,多在民间年节喜庆时跳,送葬时也跳,以打击乐伴奏。舞蹈时,左手扶鼓边或执毛巾,右手持槌上下敲鼓,双脚吸腿跳步,有对花、擦背换位等步伐。整个舞蹈雄壮刚健,有振奋进取的情绪。双河乡的秧老鼓有“紧鼓”和“板鼓”两种类别,紧鼓……[详细]
  者太村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西北部者太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滇桂黔交界地区,境内有革夺仙人洞和清水江峡谷等景点,有发展旅游的广阔前景。全村由5个壮族自然村组成,共有561户,2271人。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纯收入627元(2003年)。5个村子坐西南朝东南,背山面坝,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充分体现壮族依山傍水、“宁肯挖山不占良田”的建寨理念。民居建筑中,木结构壮式干栏建筑占90%以上……[详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巡检司镇高甸行政村共有农户108户,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积1.86亩。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现存的传统民居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土掌房结构、石木结构传统民居等4种。生产生活仍保持男耕女播的传统劳作形式。传统建房习俗包括择向、选材、建新房、进新房等。彝族阿哲人的传统服饰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特点。女子服饰从头到脚分为数种,……[详细]
  大本曲是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种类,专门用“白语汉字”演唱整本长篇故事。曲本多取材于汉族、白族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和思想情感。大理地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农闲空暇都要弹唱大本曲,大本曲自古以来一直是白族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形式。大本曲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完善,逐渐形成了“三腔九板十八调”的音乐体系,“三七一五……[详细]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家作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重彩画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重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水平参差不齐,购买者应细查。有兴趣的购买者可自己寻访重彩画的高手,直接上门购买。( 昆明)  云南现代重彩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丁绍光、蒋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的。他们以中……[详细]
  腾冲农民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群众性绘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及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画、年画等一脉相承,其整体艺术水平已不低于我国著名的金山、户县农民画。腾冲农民画以傣族、傈僳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为作者为创作主体,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先后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性展出并获奖,上百幅作品在省里展出,十多幅在国外展出并被收藏,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有近百人次获国家……[详细]
  沧源壁画在沧源县东北62公里勐来乡的山东省岩上,1965年开始先后共发现岩画10处。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可辫认图像1063个,有人形、动物、房屋、道路、村落、山洞、树木、舟船、太阳、手印及示意符号等。画面最大为3x27米,画图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图像成暗红色剪影,用铁矿粉和粘性动物血混合为颜料绘制而成。推测距今已有3000多年,为原始人类的绘画艺术,对研究云南的民族文体艺术……[详细]
  东巴舞是纳西族舞蹈,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有近100种套路。《东巴舞谱》是用纳西象形文字系统、详尽记录和描述东巴舞蹈动作的一种典籍,迄今共发现6册,共记录了52种东巴舞的跳法及相关文化信息。有舞谱记录的东巴舞有以下4种类型:大神舞,如《萨依威登舞》、《恒底窝盘舞》等;战神舞,如《优麻舞》、《郎究敬究舞》等;禽兽舞,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如《金色神蛙舞》、《大鹏神鸟舞》等;法……[详细]
  纸马舞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壮族村寨的传统丧葬祭祀舞蹈。壮族先民崇拜祖先,深受道教影响,每当老人去世,均要组织丧葬祭祀活动,请舞队跳纸马舞,用来超度亡灵、安祖和驱鬼。纸马舞一般由跳纸马舞、舞狮子、赶小鬼等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表演,因纸马舞在整个活动中占有突出位置,故称纸马舞。纸马由民间艺人用竹片扎成马状,糊上白纸并进行彩绘。舞者身套纸马,双手握住纸马两端骨架起舞。舞狮子则由一人身披狮……[详细]
  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主要聚居区,其中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撒尼挑花又叫撒尼十字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长期以来,经过一代代撒尼妇女的精挑细绣,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搭配、精美的图案构思、巧妙的图案组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彝族(撒尼)刺绣的主要花样有三弦花、八角花、八瓣花、太阳花、羊……[详细]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潞西傣族土陶制作工艺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轩岗乡芒棒村芒巷寨。制陶工具有转盘“埋板”、木陶拍“扁波”、鹅卵石“麻幸”、木槌、木板、牛皮或竹席等,原料是当地的黑胶泥。一般经过取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品种主要有土锅、陶罐、甑子、茶壶等。潞西傣族土陶制作技艺传女不传男,均由妇女制作,土陶一直是当地傣族的收入来源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制陶工艺在该寨……[详细]
  独龙江乡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海拔1200~5128米。全乡辖6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独龙江两岸的台地上,830户,4014人,其中独龙族393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8%。人均耕地面积1.6亩,人均收入212.83元(2003年)。独龙江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村寨大都建在独龙江两岸,依山傍水,四周山上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民居大体可分为木楞……[详细]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象脚鼓舞流行于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等傣族聚居村寨。象脚鼓的历史悠久,有关鼓和舞蹈的民间传说甚多,属于祭祀性兼欢庆性的舞蹈。作为当地傣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象脚鼓舞表现了傣族人民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热情坚毅的性格特点。舞蹈由男性表演。一人敲象脚鼓,一人打钹。两人相互配合,同时出脚、收脚,有时面对面,有时背对背,边敲边舞,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成型的10套舞蹈动作,具有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