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宴席习俗。即行菜八道,坐菜五道,故名。流行于长武县等北部城乡地区。讲究有一道安席的压桌菜——品盘,由垫菜和表层两部分组成。前者多为面皮、多种凉菜和拆骨肉条,后者为猪腱子肉、耳蹄肝肠之类,顶部撒上各色菜丝。摆上酒具、餐具后,客人入席上桌。客满后,专人浇上优质酸汤调汁,方可动筷品尝。品盘开动后,客人一边饮酒尝菜,主家便一道接一道地端上八个行菜,讲究咸甜酸辣各味俱全,蒸炒炝烩各法都用。行菜多在烧头肉……[详细] |
仓颉建造藏字楼失败后,象疯了一样,离家出走,漫游他方。一日来到一处古时名曰“阳虚山”的地方,大约就是今天的陕西洛南县。当时这里正闹洪灾,大河漫涨,小河洪溢。他来到了一条大河岸边,突然发现河面洪流中从上游漂来一物,远远望去好象是个红朴朴的精光小孩,一起一伏地在洪水中浪荡浮游而去。当他箭一般冲到跟前,伸手去抓时,那物却是哧溜一下光滑地钻入水中再也不见浮出水面。他一个猛扎钻入水底摸索了半晌,也未找到,心……[详细] |
1、民间食文化: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无论婚、丧、嫁、娶、寿诞、节庆,石泉人在饮食上都十分讲究。平民百姓考证一个家庭主妇是否能干、贤惠,就看她腌腊肉、酿粮食酒、制作红豆腐、豆瓣酱、腌泡菜坛子等手艺。可见在饮食方面,石泉人从不含糊。石泉饮食文化特点的主要表现:一是饮食内容广;二是烹制方法精;石泉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其饮食内容,既有自家种养,山上野生的蔬菜、肉类,又有江河里富生的鱼虾。石泉人的传统席名目……[详细] |
1、不钻刺架,不遭刺挂。2、闲事少管,免得伤脸。3、说媒担保,自寻烦恼。4、积德行善,双目不见。5、劈柴劈小头,问路问老头。6、出门弯个腰,进门有柴烧。7、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8、君子报仇,十年不晚。9、嘴巴两张皮,说话不费力。10、嘴皮生得薄,一天总爱说。11、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12、挂羊头,卖狗肉。13、吃谁的饭,砸谁的锅。14、核桃性,砸着吃。15、狗子烤火,不沾人气。16、叫化子……[详细] |
蒲城石羊道情是一千多年前盛唐道教音乐的活化石,又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曲艺艺术。蒲城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兼具丘陵、台塬、平川地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酥梨,是国家级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桥、景、光、惠、泰五座唐陵神道石刻甲天下;距古都西安110千米;西延铁路、京昆高速公路西禹段穿境而过。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蒲城石羊道情曲艺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唐教坊之法曲,中唐时期,戏剧鼻祖唐……[详细] |
骡车,顾名思义就是用骡子拉的车。骡车大都是由胶轮车或木轱辘车与四匹骡子组成,每匹骡子都项系铜铃,头挂彩色叉子,挂稍的骡子背上还插五面彩色小旗。每辆车都有4个吆车的,车上还有6个敲锣鼓的,他们都身着鲜艳的对襟民族服装。跑骡车时,吆骡人鞭子“吧嗒”一甩,骡子即狂奔,同时锣鼓声、铜铃声和成千上万观众的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当骡车跑到表演场地后,则表演“璞鸽踅窝”、“事事如意”、“五谷丰登”和“八仙过海”……[详细] |
骡车,顾名思义就是用骡子拉的车。听老骡车人说,骡子劲儿大,耐力好,听使唤,因此不用马。谁家有迎娶新娘、店铺开张、新屋奠基、生日寿辰等庆典活动,必相邀一挂或数挂骡车前来助兴,以壮声色。跑骡车的人全是爱好者,他们不讲钱财,只图个热闹。主人请一桌酒席,散一条毛巾一盒香烟即可。各骡车队都有自己的一套鼓谱,骡车队称之为“鼓歌”,爱好者老远一听就知道是哪个村的。保王骡车的鼓歌有节奏对比强烈的《鸡上架》,有中速……[详细] |
陕北盛产枣儿,那枣儿又大又红,像一颗颗玛瑙似的,令人垂涎欲滴。陕北有这么多红枣,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红枣密不可分。中秋节前后,枣儿红了,一颗颗红枣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河湾沟岔,到处红彤彤的。农家怀着喜悦的心情,用竹竿或木棍把枣儿敲打下来,于是满地红艳艳的,来人不拒,任你品尝。新鲜的枣儿脆格生生、甜格滋滋,令你胃口大开。农家把枣儿捡拾回家中,馈赠亲友,正像陕北民歌中唱的那样: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详细] |
澄城柳池芯子是以祭药王神为初衷,一般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时间。正月十四日下午先要祭风神,祭杆。两社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台前,由一位身穿黑礼服,头戴黑礼貌,如绅士模样的人主持,一位化妆打扮成县太爷身份的人,先后经过上香,叩拜、祭酒,宣读祭文,祭杆等仪程。祭文的主要内容是祈求上天保佑全村在来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财源滚滚,祈祷神灵在芯子活动期间,吉星高照,风和日丽,万事平安。正月十五是芯……[详细] |
老庙老鼓是中国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一种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钗手以及旗手等;小为一盘鼓,三四幅钗,十数八个人。金粟山前老庙一带的村民的先祖们,得天独厚的受到战鼓的熏陶。他们取战鼓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用以祀神祭祖。至清朝末年,这一带仍盛传着鼓乐“迎神”、“祭神”和“送神”的盛大活动。老庙老鼓是民间普及率很高规模很大的自娱自乐形式。其阵容大至50多盘鼓100多名鼓手、……[详细] |
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蛙、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意态纷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大凡若需送喜庆、节日、祭祀多种规格的礼馍,以表……[详细] |
东庄神楼是陕西省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社火奇葩,被誉为社火之王。闯神楼是用于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韩城社火队伍中最威武的项目之一。韩城东庄神楼原为西庄镇特有的祭祀法王、祈雨求福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现演变为韩城社火艺术形式。每年正月十五,西庄八社迎神于村,清明节则送神还庙。表演时队伍前边以火铳开道,村牌、对联紧随其后;下来是道锣、大号;再后是三、五拨锣鼓和围绕锣鼓的五彩花杆。中心部……[详细] |
横山县刺绣是历代民间劳动妇女们的艺术,在民间美术中属于最基本、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理清陕西省横山县民间妇女刺绣的历史,或横山县妇女在某个历史阶段或事件中的刺绣状况及作用等,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对横山民间刺绣艺术的研究,必须先更好地理解陕北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陕北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要运用图像学、形式分析、调研采访等方法,力求对陕西横山民间刺绣艺术有较全面的认识。一、横山……[详细] |
血故事又称马故事、车故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血有震妖、祛邪之意。蒲城当地民间以血故事为载体,用朴素的正义理念,颂扬“除暴安良”,为民除害的“侠肝义胆”。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民俗,用血的故事来警示后人,昭示着“德之美”、“品之高”的真善美,祈求槽头兴旺、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雷长庚,清同治年间雷氏血故事传人,曾与雷应史创立了颇具规模的“姚公镇西沟血故事……[详细] |
细狗撵兔,是流行于陕西省蒲城县一带的地方民间竞技活动习俗,是集地方民俗和民间娱乐为一体传统活动。在固定节日里,由狗主人带细狗逐猎兔子。此活动影响甚广,参者甚众。细狗,也称之为细猎狗,尖脸,垂着的两片长耳朵,且身材细瘦挺拔,动作灵敏。细狗撵兔历史悠久。早在《史记.李斯》传中就有“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记载,汉时蒲城属皇室上林苑的一部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兔园夹池水”的记述,可见蒲城当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