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皮影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石灰窑乡、哈达碑镇、偏岭镇、黄花甸镇、汤沟乡、兴隆镇、前营乡等十几个乡镇及周边地区,是岫岩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岫岩皮影繁衍生息在岫岩,但在辽东、辽西、辽南地区有着强烈的影响,特别在辽南、辽东地区更受欢迎,因而具有广阔的区域特征。岫岩皮影表演结构经历了“独影”、“溜口影”、“翻书影”三个阶段的演变。演唱结构从随意自由演唱到完整的弦挂、音乐,固定……[详细] |
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半岛北,东接凤城、东港,西临海城、盖州、营口,南连庄河,北与辽阳接壤。岫岩剪纸是富有艺术魅力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化艺术。它在岫岩南部广为流传。一、岫岩剪纸的历史渊源剪纸在岫岩有着悠久的历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间剪纸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流行,它的创作主体是满族农家妇女,。分布区域较广,每个村镇甚至每个家庭……[详细] |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俗称“烧香”。满族称为“旗香”,汉族叫“民香”。岫岩单鼓自明末进入岫岩以来,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早期的岫岩单鼓,脱胎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萨满”祭祀仪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于满族民众之间,有着修旧的历史,后逐渐被汉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满、汉民“烧香”主要是为了祭神、祭祖、还愿,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慢慢发展为带有更多的娱乐性质的节目。近日,在岫……[详细] |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是指流传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族群众中的刺绣艺术,是学习汉族刺绣的产物。以缎织物、纱、粗布为主,如绣花衣、绣花袄、绣花鞋等。刺绣绣法较多,有扎绣、缎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展现了满族和汉族先民古朴的民风习俗和八旗女人们的智慧。2008年,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着满、汉、回、鲜、蒙、锡伯等十余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详细] |
据《岫岩县志》记载,东北大鼓在清末传入岫岩。清道光年间就有东北大鼓艺人在岫岩活动。当时最出名的大鼓艺人是杨福祥,书目多以传统小段为主。“山前美鹿山后狼,狼鹿结拜在山冈,狼要有难鹿来救,鹿要有难狼躲藏”几句简单的小帽,伴随着三弦的弦音,哼着岫岩东北大鼓独有的唱腔,岫岩东北大鼓最鼎盛的时候艺人有300多人,现如今的岫岩东北大鼓已经濒临灭绝,在2007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兰芳在岫岩收东北大鼓艺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