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特产

甘肃省民俗文化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凉州贤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详细]
  甘肃华亭县地处关山东麓,古代是关陇通往西域的丝绸古道。总面积1186.55平方公里,辖5镇5乡,112个村,总人口155017人。华亭曲子戏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华亭曲子戏是戏剧的一种,在流传地习惯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杂剧的遗痕。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从内容上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曲子以《前月调》、《后背宫》曲牌开头,《月调尾》收……[详细]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裕固族使用的语言有两种,一种称“尧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同属该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关系密切;另一种称“安格尔”语,与同语族的蒙古语关系密切。从裕固族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来看,其民歌与回鹘民歌和蒙古民歌有着同样的源流关系,歌词格律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此外还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共性。裕固族民歌依题材内容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劳动歌”等,依……[详细]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趋沉寂,开始走向式微。河西宝卷有佛教类、历史故……[详细]
  华锐藏族民歌是流传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锐藏族居民中的一种民歌形式。华锐藏族民歌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是华锐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代表作品有《创世纪》《珠东论战》《格萨尔大王歌》等。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华锐藏族世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藏族的一支,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已经……[详细]
  清水道教音乐是甘肃省天水市的汉族宗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清代乾隆年间受陕西华阴等地道教音乐的影响,相继分成了“龙门派”和“华山派”延续至今。在初创时便已是声腔、器乐、打击乐并用的综合表演形式。因经词是配以音乐曲调且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唱出的,因此清水道教音乐注重的是“一写二念三吹打”。其常用的经词约有60部180多卷,句式多为四字、七字和十字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幸福吉祥是其主要内容。2008年……[详细]
  甘南藏族民歌,是指形成和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地区的民歌形式。甘南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一般无变化,原生态的藏族民歌无音乐伴奏。藏族民歌的歌词既有旧传又有新编,常常以旧调填新词来演唱,歌词内容神化色彩甚浓。2008年,甘南藏族民歌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甘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端,这里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藏区的主要通道,是内地与藏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安多……[详细]
  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曲子戏的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其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道白用当地方言,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走得漂,舞蹈轻盈活泼,形象生动,丑角……[详细]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流传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表演内容多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河州贤孝的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过去主要是盲人)手持三弦,自弹说唱。其节目数量颇多,多为艺人们据书编就,世代流传。为了便于区别,艺人们把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节目叫“国书”,《伍子胥过江》、《三国演……[详细]
  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源于安多地区,安多是藏族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佛教后弘期之策源地,这里拥有特殊的宗教地理、奇异的人文景观以及雄厚的宗教基础。尤其是格鲁派跃居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后,安多地区便成了格鲁派的重要道场,寺院林立,形成了以青海的四大佛寺和以甘肃的拉卜楞寺为母寺的寺院网络系统,从而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歌舞音乐,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更为宗教寺院所拥有。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佛殿音乐“道得尔”和粗犷有……[详细]
  麻纸制作技艺(西和麻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和麻纸是出产于甘肃东南部陇南市北端西和县的小尺幅土著特产纸张,西和县多年也以出产传统工艺制作的麻纸而闻名。西和麻纸素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而适宜传统毛笔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传统书画装裱、裱褙糊垫、各种纸活工艺制作、包装等多种用途,该纸也是非常环保型的纸张。尤其近年来众多倾向仿古创作的书画家非常喜爱……[详细]
  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是中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红芪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岷归”驰名中外。岷县当归为三年生植物,全部生长期约700余天,已有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当归的生产加工技艺主要包括收籽、育苗、成药、留种、加工等多个环节。中医有“十方九归”之说,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和“妇科圣药”之美誉,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详细]
  甘肃定西的剪纸艺术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它源远流长,古朴自然,寓意深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甘肃定西剪纸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它为研究定西及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把民间剪纸最具本质的东西传承下去,就是要深入研究民间剪纸,寻到根、寻到民族的魂,并作为理论体系,指导现代剪纸的发展。2014年11月,定西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定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详细]
  洮砚始于唐、盛于宋,至今不衰。但也有学者说洮砚历史可追溯至汉,最开始做磨刀石之用,后才做砚材。即使是在洮砚盛名大作的宋代,洮河石做磨刀石仍是十分广泛。2002年12月,有私人收藏的唐洮河箕斗砚现身,才可证实洮河砚的制作在唐代之前,至今已有至少1300年的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成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详细]
  兰州市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干旱少雨。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河面距地面有十多米至二十多米落差,由此带来丰富的天然水力资源。公元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水车。黄河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水车小者直径十七八米,大者二十多米,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明末以降,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