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赣榆特产

赣榆民俗文化

  黑陶制作工艺是我国陶器制作中一种特殊的传统技艺,它流传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州区等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959年在海州区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黄褐式夹砂陶器”,专家考证为该市发现最早的黑陶制品,距今约有七千年的历史。黑陶制作有严密的技艺流程,首先它选用土质非常严格,要求海水把大海中的粘土席卷到岸边,被山涧巨石拦截下来,年深月久而形成在地层中的一种特殊粘土层。它的制坯、成胎、平雕、浮雕、压光、模光……[详细]
  赣榆县石羊河畔的柘汪镇吴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的居民相传为徐福制造楼船的“圬工”后裔,他们如今依然靠这种造船技术安身立命。造船技艺是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数千年之久。制作木质渔船首先要画图,一般都是由多年制作渔船经验的老船工亲自来画,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出大样、出样板。根据画好的样板,选用较硬的木头来做。选好制作地址,将可以浮船的地方在每月的潮水的时候用泥土把四边围好,把材料运进去,用石块铺垫……[详细]
  贝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种类。而连云港有200多公里的海岸线,盛产70多种贝类,连云港曾是我国四大贝雕画生产基地之一,流布区域集中在市内的赣榆区、连云区和东海县等地,后随产品流布至全国。连云港贝雕艺术历史悠久。从宋元至明清,这里的螺钿镶嵌和贝贴工艺就十分流行,富人家俱、家庭饰品等均有生产。从沿海各乡镇的贝串,贝堆到连云区,青口镇的规模化生产的贝雕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使贝雕艺术成为中国民间工……[详细]
  肘股子是一种古老的曲艺演唱形式,因演员在演唱时用肘部击打太平鼓而得名。肘股子流传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据《赣榆曲志简志》一书记载,明代崇祯年间境内出现艺人演唱肘股子,因一周姓尼姑演唱最佳,故又称“周姑子”。肘股子是一种以唱为主、唱念相间的民间曲艺,唱念全用赣榆地方方言。主要唱腔为“大花腔”、“小花腔”、“四平调”、“阴阳腔”等多种,其中“大花腔”旋律较快,热情奔放,多用于表达人物欢快的心情。“小花腔”……[详细]
  柳编是我国传统的一项手工艺产品。江苏省连云港地区有着种植杞柳的历史,柳编工艺源远流长。特别是民国初期,赣榆的草柳编工艺品已颇有名气。据《赣榆县志》记载:赣榆县的柳编制品曾在国内外工艺品赛事中获奖。赣榆柳编制作工艺技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了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连云港柳编工艺构思严谨、造型美观大方、纹理清晰、古朴典雅,以显工显艺为基本特征。柳编染色工艺、结合工艺、混编工艺、柳木结合家具、柳皮贴……[详细]
  苏北大鼓是苏北地区主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由一名艺人击鼓、打镰同时又演唱。苏北大鼓历史悠久,属南宋邱祖所创龙门派,宗谱已排三十个辈份。如从南宋算起,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苏北大鼓用的是赣榆和东海北部方言。独自一人登场,有说、有唱、说唱相间,唱的多,说得少;坐得多,站得少。演唱者身前支一面鼓,右手持棒或称鼓条,左手握简板或云板,也有的持两块月牙形的钢板(俗称钢镰),敲击简单节奏借以酝酿情绪,烘托气氛……[详细]
  徐福传说在赣榆民间流传由来以久,影响最大的为《徐福东渡的传说》。据民间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梦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并抓来许多方士,因他们无法保证从三神山得到仙药,结果一个个都被杀了。徐福听说后,便主动上 书要求出海寻找仙药。秦始皇非常高兴,便命徐福入海。不久,徐福回来说,他见到了神仙,神仙嫌礼太轻,需要漂亮的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具与粮食种子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童女随徐福再次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