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梓潼县特产

梓潼县民俗文化

  梓潼盛产竹类,农家院落、房前屋后,无不修篁万竿,碧绿遍野。从古至今,竹制品很多,其中尤以金龙场的折席最为有名。清朝初年,一李姓篾匠见当地慈竹资源丰富,且韧性好,耐性强,有拉力,剖出片片薄如纸,划成篾条细如丝,于是专门编席出售,很快传遍四方。他发迹后,慷慨献艺,让更多的人掌握了竹编技艺。随着编织水平的提高,在道光年间,一种更轻柔的篾席——折席问世了。金龙场折席采用一青蔑一黄蔑编织而成,俗称“青黄折席……[详细]
  表演时左手握两块竹板,右手握一块竹板,左手两块竹板有节奏地敲击发声,右手竹板则在左手竹板上敲击,打出快慢、急徐,强弱的节奏,边敲边唱,并辅以表情、身段、动作。金钱板唱词多为7字句,每小节最末一句有拖腔。金钱板唱腔系由川剧高腔曲牌“红衲袄”、“富贵花”民间小调、船工号子衍化而来,其音乐成分较为复杂,因艺人对这几种成分掌握的差异,各人唱腔不尽相同。……[详细]
  梓潼木刻、年画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文昌帝乡绵阳市梓潼县境内及周边县、市、区的一种传统艺术。分布于梓潼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文昌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括文昌经诰、诗文、戏剧、音乐、医经、建筑、雕塑等。还包括了文昌绘画即:文昌雕板木刻画、壁画、年画梓潼年画线条流动稳健、工丽古朴,画面圆润雅致,设色少但色彩厚重;且颇具节奏感,总体风格简率、质朴。文昌剪纸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二者主要以文昌神话传说及梓潼地方故事……[详细]
  独角木偶,是用一布围先将自己围起来,占地不过几个平方米。然后将川锣挂起,大钵绑在两个膝盖,左脚再套一付苏铰,马锣、小锣摆在面前小桌上,右手执锤打锣和其他需要打的响器,左手操纵木偶(木偶就挂在布围的左右方),然后先打一遍“闹台”锣鼓,便开始演出,一般演出大约两个小时左右。独角木偶演出形式,在绵阳市乃至全国尚属罕见。因为在演出过程中,一人既要唱,手上、脚上还要打川剧锣鼓,同时根据剧情需要还要操纵木偶,……[详细]
  “糖画”起源于唐代,在四川广为流传。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黄糖或白糖来作画,既好吃又好看,又是一种极具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创作时尤如画家作画,色似美玉、琥珀、玛瑙,造型十分生动可爱,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可称即时艺术。又名“倒糖饼儿”、“糖灯影儿”、“糖有味儿”、“糖泥娃儿”,很受人们喜欢,特别是小孩子更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情有独钟。制作糖画时,用铜勺舀起已熬制好的糖液,执于手中,便胸有成竹地在大理……[详细]
  由于旅游开发、门票价格上涨,庙会一些重要内容消亡,庙会特色大为减弱,所以赶会的人数也相应减少。七曲山大庙文昌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融多种古老艺术、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为一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间习俗,覆盖了川西北地区,不断向外辐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梓潼会、文昌祭祀、文昌迎神会、文昌扫荡、文昌消劫法会、大蜡会、拜香会等,以及各种民间曲艺杂耍、讲圣谕、打道筒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详细]
  定远场镇的兴起,与五圣宫寺庙有关,这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寺庙,占地约五亩,正殿塑有五圣像,分别是文昌帝君、武圣帝君、孚佑帝君、观音菩萨、真武祖师,故取名五圣宫。明、清以前,仅有人在定远买卖桑叶,由于这里是梓潼、盐亭、剑阁交界处,三县地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常在这里恶斗,据《永定碑记》记载,为了永远安定团结,将此场定名为永定场。乾隆四十年(1775),有外地迁入的客民涂、孙、张三-主,分别代表梓潼、盐亭、……[详细]
  春,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夏历正月至三月。在春天到来时,人们总要举行一系列的迎春活动,以祈来年中风调雨顺,年成大吉,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旧时,在梓潼县,每年农历腊月初到立春前,主要是正月初十到二月春分时,都有人扮着“春官”,拿上皇历(即历书),翻山越岭,走乡窜户,去投送木板印刷的,上有农时节气,各种禁忌以及“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等字样以及画有春牛图的历书。春官扮演者,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详细]
  陈家河,也就是现今的梓潼县仙峰乡。位于梓潼县西北角42公里处,为剑阁、江油、梓潼三县交汇之地,潼江入口处。潼江发源于老君山白阳洞,向下汇集成马阁水,经江油厚坝、重华、河口进入梓潼陈家河。陈家河因潼江纵贯南北,以当地一陈姓望族大户而得名。此地山低丘浅,青山绿水,风光秀丽。水土质优,土为黄潮泥性土,粘性大,土壤中铁的含水氧化物较为丰富。加上林木葱郁,雨水较多,光照充分。因此,最适宜于种植水稻,自古以来……[详细]
  彭文清七岁开始在梓潼县卧龙镇金谷村上小学,十二岁小学毕业考上潼江中学读初中,十四岁初中毕业又考上本校高中班就读高中,七九年彭文清十六岁在潼江中学高中毕业。但当时正掀起武术热,彭文清也是一个学武的爱好者,于是回家说服了父母,就进梓潼县去找当时武术协会副主席吴亮全老师想拜他为师,吴亮全家住在县城滨河路农业银行旁,从小拜全国著名武术家少林寺方丈海灯法师为师,学会了少林拳、地躺拳、硬气功,他当时六十左右,……[详细]
  长卿唢呐也是在梓潼氐羌土著人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当中产生的。现在已经收集整理的有86首(见附录1:梓潼民间器乐曲目录)。长卿唢呐分布较广,主要在长卿、南桥、青岭、许州等地流行。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时至今天,长卿唢呐在梓潼大地广为传演,种类繁多,主要由川剧锣鼓和唢呐演奏,应用在红白喜事,欢庆丰收和节日庆典场合,内容十分丰富。长卿唢呐的演奏乐器主要是唢呐和锣鼓。分布梓潼且境内。梓潼马鸣的冯……[详细]
  国家目前最好的推拿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引用先进设备辅助治疗,如牵引技术,将患者俯卧,固定患者身体,强力拉直患者,然后着力推拿患者病变部位,须连续理疗数个疗程,病程长,康复缓慢,如遇手脚变形则疗效甚微。罗氏经络推拿术不需器械配合,用经络推拿术打通全身经络,促进各神经部位功能,使体内沉积物流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刺激细胞再生,让患者生命出现活力,显年青健康状,理筋舒络让患者痉挛部位舒张,这种理筋舒络工序复杂……[详细]
  被单戏又称指戏木偶、手掌木偶或单人木偶戏。因用一张形同被单的布围住位于桌子四角的四根竹杆搭成木偶戏台,演员用食指顶住内空木偶头像,姆子、中指分别伸入木偶衣袖表演木偶动作而得名。而最具特色的,是演奏者可以一人打击全套川剧锣再加拉胡琴、吹唢呐伴奏,堪称梓潼一绝。成为梓潼传统文化剧目难得一见的历史瑰宝。被单戏演唱者一人,扁担担着一只装木偶的木箱和一个能折叠的小舞台。演出时,用扁担撑开小舞台放在一张桌子上……[详细]
  独脚花鼓是花鼓中的一种曲艺形式,据《绵阳市文化志》记载,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何时传入本地无考。民国时期绵阳境内仅有本地及外地游散艺人在各县茶房、酒肆、旅店、市场、街头等处演唱花鼓、金钱板、四川清音等曲艺形式。解放后,配合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治运动,自编自演大量新曲目,以花鼓、清音、金钱板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世纪60年代后这种表演形式已逐渐减少,文革后根本没看见表演独脚花鼓。系花鼓类……[详细]
  道情是以说唱为主的流行于梓潼的一种曲艺形式,有的地方称“渔鼓”,四川称“竹琴”,梓潼俗称“打道筒”,内容有道教神仙、劝世文、现实题材等,以教化为主。道情,最早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道情可能与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有关。韩湘子手中的法宝,正是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道情的伴奏乐器,直到现在。道情多为单口说唱,明清以来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各地道情不下几十种,大多以流行的地区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