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古建筑彩绘艺术源远流长。在雄伟壮丽的建筑物上施以鲜艳的色彩,取得豪华富丽的装饰效果。中卫古建筑彩绘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雕塑不同的表现技法,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丰富了中卫的绘画遗产。清乾隆《重修中卫文庙碑记》《重修中卫儒学碑记》载:“则易其梁栋,加以彩色”。可见彩绘是当时建修官衙、寺庙必不可少的一项装饰工程。自明清以来,中卫地区宗教盛行,寺庙庵观遍及城乡。仅县城内就有“九寺十八庙两庵加一……[详细] |
宁夏农村有吃“长面”的习惯,“长面”也叫“长寿面”,通过吃面以祈求长寿。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的“长面”制作与众不同,和面的时候要掺上适量的野生植物沙蒿籽儿磨成的“蒿面子”,让面柔韧爽嫩,香筋可口,佐以羊肉臊子食用,别有一番风味。蒿子面采用纯手工制作,从用料、和面、擀面、切面、炒臊子到沏汤等程序均讲究精细。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亲邻有一部分也随之迁移到宁夏,后定居到中宁恩和……[详细] |
中宁县狮子发祥于原东华乡刘庙村,至今,民谚尚云:中宁的狮子到处有,刘庙的狮子头一名。刘庙武术拳师吴进玉、李如童、李佐新等人,用纸浆和胶泥拍成狮头,用布做成狮皮,用麻做成狮毛,仿其舞法,糅以拳术,首倡其事。狮子的耍法分为文耍和武耍两种。文耍,指耍绣球、上桌子,主要刻画狮子温驯的性格,有搔痒、0毛、打滚、抖毛等动作。上桌子又分平面和翻天印两种。“翻天印”指最高处的一张桌子桌腿朝天,狮子舞于桌腿之上,难……[详细] |
中卫舞龙流传沿袭久远,据史料记载,元、明、清时期舞龙已成为元宵节、寺庙祭祀、庆典的主要社火内容之一。中卫地区的舞龙不同于周边地区,有其独特的表演内容和形式,舞龙讲究规矩很多,首先是舞龙的组织者班首乃德高望重,人齐家兴,人丁兴旺的长者,亦是寺庙的会长或热心精通舞龙的把式担任。舞龙者必须是身体精壮,体力充沛,机灵乖巧的青壮年人。表演内容讲究阵法套路,不出差错,有出有进,有进有退,高低左右,盘绕迂回,绕……[详细] |
根据中宁县志记载,隋唐时期,中宁川区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繁荣,黄河两岸同时设县。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置丰安县,属灵武郡。又于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环州,辖鸣沙等县。这里是丝绸之路上内地同西域的交通要道,民间艺术也呈现融合与繁荣的景象。逢年过节,民间社火闹得红红火火。隋唐秧歌就是流传在鸣沙曹桥一带颇具特色的社火形式。隋唐秧歌又叫跑大场。它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隋朝末年,0……[详细] |